摘要:目前高校學分制教育不斷的改革與推進,為了不斷提高圖書館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根據讀者需求的變化和學分制的要求,圖書館將從資源建設和轉變服務方式,努力創造圖書館的泛在服務這兩個方面,適應圖書館學分制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圖書館;資源;學分制改革
隨著高校學分制教育的改革與推進,提高了圖書館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圖書館第二課堂的功能凸顯出來,讀者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圖書館如何積極主動地適應學分制的要求,更有效地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在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將成為今后圖書館發展與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為此,圖書館將在資源建設、服務以及管理等方面做出積極的探索:
一、資源建設方面
學分制的推行實施是一個較為系統的過程,且涉及的因素也相對較多,其中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對推行學分制有著重要影響。而作為高校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也是學院學分制推行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一)豐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為學分制改革做好資源保障
首先,文獻載體上實現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同步,多種形式并存。圖書館在購置紙本圖書的同時,適時采購相應的電子圖書,不斷增加因學生選修更多課程而急需的電子資源,以滿足師生隨時隨地閱讀的需要。同時,積極探索采集課程教學視頻、各類講座視頻、Mooc等網絡課程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生動、詳實的多媒體資料,為教師備課提供便捷、有效的素材。其次,積極深入二級學院調研,實施掌握學業導師對學生學習和職業規劃的指導需求,提供及時、便捷的參考資料,協助學業導師實現對學生的引導。除要針對學科和專業需求的文獻進行必要建設外,還要結合就業收集非正式發行的行業和職業灰色文獻,為學生在制定學習規劃和確定職業取向時能夠對未來發展的預見有較為科學的參考依據。
(二)增強素質類和職業類資源的建設
在資源建設內容方面,注重素質類、高品質經典型文獻的采集,以滿足學分制下“懂技術、會生活、有品位”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與普通本科教育定位于通才教育不同,專科畢業生大多都將直接走向工作崗位,因此,針對當前學分制下的職業本科教育需要應增強職業素質類資源庫的建設,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智庫支持,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搭建有利平臺。
(三)提高讀者參與文獻采購的力度
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提高讀者參與資源采購的力度。在傳統的讀者網上薦購和線下專業課教師現場采購的基礎上,增加學生讀者的參與力度,保證學生所選課程的學習效果,增強文獻資源建設與讀者需求的吻合度。
二、轉變服務方式,創新讀者服務模式
(一)服務上主動和嵌入,努力創造圖書館的泛在服務
在服務上變被動為主動,走出圖書館,走進師生的教和學的過程中去,及時抓住讀者真實的需求,為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要求館員與其專業背景相近的院部緊密聯系,積極參與到各教研室相關專業教師的教學教研過程中來,要求專業館員經常深人到教學課堂,參與到教師的授課過程中去,及時為圖書館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探索特色服務模式
完全學分制的實施給學生更多地選擇權,但多數學生對學校的專業及任課教師缺乏了解,造成盲目選課或選課避難就易、單純追求學分等不良現象,甚至很多學生盲目跟風,導致學生知識體系殘缺。圖書館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根據學院設立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的課程類別,與教務處等多部門聯合,嘗試探索構建課程宣傳與學習平臺。平臺上設置全面、準確、權威的通識選修課課程、授課教師、教學參考書、課程展示微視頻等。這將為學生選課提供信息參考數據,為完全學分制下的選課制執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三)嘗試開展學生信息素養教育
在信息化時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全學分制給予學生在未來的學習規劃和職業生涯時以更大的自由,但沒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做支撐,這種選擇一定是盲目的。因此,圖書館大膽嘗試將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與學分制改革相結合,將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與參加閱讀推廣活動相結合,并根據參與活動的情況獎勵相應的學分,從而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培育學生的文化素養,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校學風建設,助力人才培養。
(四)拓展開放性、舒適型的服務空間
以“人文與智慧”為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突破口,打破圖書館原有既定空間的局限性,結合空間改造,構建“以人為本、文創融合”的新空間形態,為師生學習、教研活動提供更多舒適、便利的學習、休閑共享空間。
三、圖書館管理模式適應學分制改革的要求
(一)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素質,優化人員結構,提升服務水平
實行學分制之后,學生自主性學習加強,學生選課涉及的范圍較廣,而且彈性較大,這對圖書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為了滿足學分制的需要,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圖書館將全面加強館員業務學習,注重專業知識、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學習,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個人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敬業精神。一方面積極鼓勵員工通過自學或其他不同的方式,進行學歷或非學歷的學習和深造,另一方面應定期做好館內業務學習,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業務知識及新型學科的講座,逐步培養一些“學科館員”,開展深層次的學科全方位服務,建立一支適應學分制教學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二)探索分館式的管理模式
探索以分館模式,將一些專業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圖書分散到各二級院部和書院,建立圖書館分館。重點結合書院需求,將一些素質類、能力提升類、心理健康類和通用類圖書通過改變典藏地點送到書院,定期更新并提供閱讀和借還等服務。這種如云計算一樣呈分布式文獻布局貼近讀者,嵌入讀者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能有效地解決讀者與館藏資源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問題,提高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對完全學分制下的讀者更多地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三)調整開放時間
由于學分制的彈性特點,學生上課時間不統一,圖書館擬延長開放時間,特別是晚上、周末和節假日,以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學習的需求。
作者簡介:姓名,孫娜,性別,女,出生年月,198208,民族:漢,籍貫:山東日照,學歷:大學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