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英豪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視,要求各地區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要有創新、有膽識,加大調研、多方融合,創新思路,還原文物本身的內涵和特色,挖掘文物背后的時代價值和文化底蘊,繼續探索新的文物保護制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與當地經濟發展的融合,從而做好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在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當中,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專業人才素質培養,要健全文物保護和利用管理機制,從而解決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高工作開展質量。鑒于此,文章論述了文物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和問題,并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措施,旨在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文物保護;管理;措施
前言:
在當下我國的飛速發展之下,文物保護也逐漸被重視了起來,如何做到更好的保護與管理也成為了當下文物保護管理的重要內容。文物的價值有兩大方面一個是它自身的有形價值,當然也有著不可估量的無形價值,它是國家歷史長河的文化結晶,也可以讓后人學習與借鑒研究前人的文化歷史。當下來說文物管理依舊有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文物的總量也在不斷地減少著,國家應該高度重視,讓相關機構提出解決方案與對策。
1文物保護及管理重要性
1.1有利于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的堅定
不可置否的是,文物保護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弘揚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物是聯結歷史和現代的實物紐帶,同時也是構成中華文化的兩大主體,更是民族記憶的情感依托和物質載體。民族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抽象載體,文物則是這種自信的實物體現。
1.2推動科研工作的需要
文物的長久保存和科學管理有助于相關科研工作的開展,進而通過科研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部分文物是歷史時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狀況的體現,比起文字記錄有著更強的感染力和表現性,是歷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針對文物的深入研究不僅能夠推動與其相關的文物學科、歷史學科的進步,同時能為其它學科的歷史發展提供借鑒意義以及溯源的史料。許多古代科技和文化成果一直流傳至今并被現代科技和文學創作所借鑒和繼承、發展,文物是是當今科技和文化發展的源泉。
1.3是宣傳教育和公眾文化需求
文物保護及宣傳教育是提升大眾歷史文化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的必要途徑。文物與史實的結合向大眾再現了先民的精神風采、社會風俗及歷史創造力,是開展歷史教育和愛國教育的良好契機。保護好文物遺產能讓更多的人自發參與到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隊伍中去,自覺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力,以豐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形式增強民族自信。
1.4可促進多方文化交流
我國文物琳瑯滿目,在世界文物市場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我國文物在國際展覽會上常常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和專家學者駐足,許多世界名校中也掀起了中國文物研究的熱潮,因此可以說中國文物在推動世界文化間友好交流與融合、文化傳承和傳播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在世界文物旅游和文化產業市場中有著較大的占比。
2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缺乏思想認識
地方政府在文物保護和開發的認知關系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將文物的保護和開發兩者相互對立,忽視了文物保護工作和旅游開發存在的相輔相成的緊密關系。其行為往往會出現“荒廢式”和“破壞性”等種種極端不可取的行為。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是社會公益事業之一,其經費來源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財政撥款,這些投入資金無法滿足文物的保護工作,也無法對文物的利用進行深度的挖掘整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會逐漸暴露表現出來,而且今后的文物數量也會繼續增加,所需資金會更多,文物保護工作也會越來越艱巨。
2.2工作模式落后
在地方文物的開發利用中過多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文物的保護意識及文物價值的發掘,致使文物開發的旅游產品單一,沒有主題概念,缺乏差異和競爭力。在展覽宣傳中如果過于形式化,就意味著文物其本身所蘊含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展品影響力都沒有呈現出它們特有的價值
2.3相關制度不到位
文物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是歷史的再現,也是完美的藝術瑰寶。在地方文物保護中會忽略其藝術價值,只注重它們的學術和歷史價值,不能夠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其各種文化底蘊。文物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也相對滯后、薄弱,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條款針對現實指導開發政策相對支撐作用表現不足。缺乏相關專業文物隊伍的全面建設,專業技術水平決定著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文物管理行政部門職能不明確,缺乏相應的管理權和監督權。
3文物保護管理措施
3.1培養相關專業的管理人員
在當下文物管理的方面,我國的相關專業的人員稀缺,故當下應當加強職業的培訓以及加強管理人員的相關職業素質和人才的吸納,適當的舉行更多的相關講座給予相關工作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提升整體人員的素質,只有這樣在管理人員職業素質的提升下,文物的管理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強,才可以進一步保護好我國的文物,讓更多的文物得到應有的保護與管理,也讓更多的文物價值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現,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好的欣賞我國的珍貴歷史文物,使他們了解到我國五千年優秀的燦爛文明,激發他們愛國的熱情。
3.2提升文物保護意識,制定嚴格的文物保護制度
諸多因素均會引發文物受損,為此,博物館要重視提高全體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并嚴格制定文物保護制度,并將其加以更好的落實。首先,管理者需要每天嚴格進行檢查,其中涵蓋了對館內安全報警裝置、文物蛻變、監控裝置、是否有昆蟲等狀況的檢查,從而能夠及時發現與處理相應的安全隱患。此外,要長期良好的控制博物館內的濕、溫度,防止發生故障,要定期檢修溫、濕度控制器。工作人要對交接班進行嚴格規范,堅守每班崗,明確責任分工,提高工作責任感,對因疏忽大意造成問題的個人要嚴肅處理。
3.3提高重視程度,加大宣傳力度
地方文物是人類歷史創造的具有文化價值的財富文物。在當今物質主義社會,文物保護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研究、發現和合理利用地方文物是尊重社會歷史進程的表現,地方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工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發掘、保護和收藏。加強資金投入,積極申請文物安全專項資金。拓寬資金渠道,動員社會資金投入文物安全保護,購買社會服務,引進專業保障機構,加強文物保護,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系。文物保護不僅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配合,也需要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喚起人們對文物保護的重視,提高保護文物的積極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刻不容緩,作為文明古國之一,文物對我國有著深遠的意義與影響。當前在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要探索實施更為有效的對策,提高工作效率,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使得文物保護工作進展的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賈國民.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82.
[2]陳菲菲.新形勢下基層文物保護現狀與應對措施研究[J].長江叢刊,2018(05):126.
[3]郭紅波.新時期如何做好縣級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之我見[J].卷宗,2019(02):55.
[4]孫桂花.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5,02:39.
[5]楊葉.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6:205.
[6]張志宏.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01:110-111.
[7]李曉麗.基層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J].大眾文藝,2017(09):64.
[8]于秀杰.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0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