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杰 接鵬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在物質層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帶來了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迫切需要。2020年,在《中共中央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中共中央強調推動國家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增強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本文將以鹽城市為例,在探索鹽城市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的基礎上,積極為鹽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一、鹽城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
鹽城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近年來,鹽城市積極踐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發展思路,堅持能融則融、能融盡融,著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文旅產業發展態勢日趨強勁
為了適應旅游業發展的新形勢,鹽城市大力開發特色旅游資源,有效激發了文旅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164.3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244.7億元,占GDP比重由3.59%提高到4.11%。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長15%。全市現有國家4A級以上景區18家,國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8家,省級旅游度假區6家。鹽城市文化旅游業強勢推進,文旅產業正逐步從投資拉動、數量擴張向消費拉動、品質提升發展。
(二)文化旅游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整合優勢資源,創建多樣化旅游項目,推動研學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融合業態提質升級。推進產品融合,推出新四軍廉政文化、悅達工業旅游、歐風花街、新弄里街區新景特色線路。總投資700億元長三角(東臺)康養基地項目順利落地,生態康養產業全面起勢、蓄勢待發。東臺天仙緣小鎮、荷蘭花海風情小鎮入列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單位,打響“夜魔方·悅鹽城”品牌。
(三)文化藝術精品創作穩步輸出
積極打造文旅演藝劇目,3年創作大戲劇本130多部,35部獲得省級以上獎項,對外輸選到8個省、40多個劇院團,創作數量、層次全省第一。鹽城成為繼文藝評獎制度改革后首個囊括國家“文華獎”“群星獎”的地級市。藝術創作“鹽城現象”受到國家、省級專家和媒體的高度關注與肯定。荷蘭花海王潮歌《只有愛·戲劇幻城》項目,云首演引爆長三角,成為省文旅融合標桿項目。
(四)文化旅游整體形象有效提升
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成功舉辦中國文旅創作與產業發展峰會等,逐步擴大“文旅鹽城”的影響力。新四軍紀念館、海鹽博物館等入選“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淮劇《小鎮》赴歐洲展演,建湖雜技亮相韓國蔚山,鹽城藝術團先后赴蘇丹、香港演出鹽韻特色節目,東臺黃海森林微電影《水杉語》亮相戛納國際電影節,彰顯“鹽城元素”,講述中國故事。先后獲評“一帶一路旅游文化名城”、“亞洲旅游業金旅獎·十佳綠色生態旅游目的地”、“國際知名旅游度假城市”等稱號,文化旅游整體形象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鹽城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
鹽城文化旅游業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
(一)文旅市場主體培育不夠
文化產業總體規模一般,主導產業規模與行業影響力不顯性,產業及企業集聚度不高,文化產業體系有待完善。傳統文化制造業占比超60%,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等新興業態占比不足20%。藝術創作價值轉化通道尚未打通。商業基礎一般,缺乏高端、品牌文旅消費商業業態與龍頭零售企業,隨著高鐵開通滬寧杭等一線、新一線城市“虹吸效應”明顯,潛在消費客戶存在外流風險。
(二)文化旅游營銷深度不夠
文化旅游產業缺乏專業的整體包裝策劃,文旅品牌形象的表達缺乏載體,難以形成城市形象與文旅精品互相促進、互相帶動的營銷模式。即使在主體產品的宣傳營銷上,也存在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等問題,運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頻率較低,新媒體、新科技、“智慧旅游”平臺終端加載較少,旅游宣傳品發行量不多,缺乏全方位、多媒體、立體化的宣傳打造,宣傳的效果并不能很好的發揮。
(三)文化旅游融合程度不高
鹽城市在文旅融合方面雖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依舊有部分文旅產業,僅僅是簡單的“疊加”城市文化元素,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并沒有深入了解文化內涵和價值,在旅游產品與服務中,并不能展現文化優勢,進而無法有效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直接造成了旅游產業鏈的短小。
三、鹽城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文化和旅游融合,讓文化多一點“煙火氣”,讓旅游多一點“文化味”,基于市場角度的文旅融合,循序漸進,潤物無聲。市場主導的文旅融合,不在乎速度,而在乎效果;不在乎數量,更在乎質量。這樣的文旅融合,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更有生命力的文旅融合。
(一)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文旅配套服務
優化扶持政策。研究出臺最佳文旅用地保障政策,出臺最惠文旅品牌杠桿扶持政策,發揮文旅產業引導資金最大保障機制。要加強資本運用資金配置,打通社會資本融資渠道,廣泛吸收多元化資本統籌產業開發服務。
培育專業人才。加大文旅融合人才的培養力度和引進力度,堅持“引進、培養、激勵”的綜合人才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培育高端復合型人才,積極出臺激勵措施,不斷激發文旅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為鹽城文旅融合增強發展后勁。
(二)基于市場主體,創新文旅消費供給
旅游消費衍生化。從文化產品消費轉向文化產品衍生品、衍生服務消費,增加文化產品的旅游衍生消費。最大程度發揮文化價值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利用文化附加值將其價值延伸至更大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達到產品、服務的再次創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大眾化的文化供給,拉動旅游消費的增長。
旅游營銷符號化。文旅產業的發展,在于按照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思維,對旅游產品的文化體驗進行開發和提升,打造成為獨特的文旅符號。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故事演繹和文化包裝,做到旅游產品的文化營銷和文化再開發,賦予旅游以文化底蘊和持久生命力。
作者簡介:祁杰(1990-),女,漢,江蘇鹽城人,館員。研究方向:參考咨詢與數字資源建設、全民閱讀推廣。
接鵬飛(1972-),男,漢,江蘇鹽城人,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數字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