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新釗 陳泓舟
摘要:作為一部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西游記》中無疑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其中的《真假美猴王》故事,在民間影響深遠,并同《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一樣在戲曲、評書中多有出現,但近年以來,網絡上對于《真假美猴王》故事的解讀多有不妥,因此本文從吳承恩版《西游記》小說出發,著眼于原著,對《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以及作者思想展開探討。
關鍵詞:西游記;心猿;二心;原著
隨著網絡文化的盛行,不少網上解析《西游記》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所得出的結論是真悟空被鎮壓,六耳獼猴取代了其地位。但最近一兩年來,相關之論已經遭到了駁斥,不少資料指出了其論的荒謬性。除此之外,對于《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還可以聯系至整個《西游記》的前后篇故事,因此本文立足于《西游記》小說原文,繼續對《真假美猴王》故事展開探討,遂作此小文一篇以求教。
一、從“定心猿”到“放心猿”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在《西游記》中,一共占了三回,分別是第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章回中,標題上已經出現了重要的關鍵詞,即“心猿”、“真行者”、“假悟空”、“二心”。在小說中,第一次以“心猿”二字出現在章回標題中是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在此之前,孫悟空在章回標題中被稱作“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大圣”變成了“心猿”,實則是為后面的《西天取經》故事做鋪墊,唯有定心,才可歸正。在第十四回,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來后,章回標題即為《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從前文故事來看,孫悟空在保唐僧取經時,一路上經歷了不少磨難,經過了白虎嶺與寶象國之難后,無論是唐僧、豬八戒,還是沙僧,他們皆意識到了孫悟空的重要性,這已經表明取經團隊是離不開孫悟空了。第小說的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中,隨著火云洞之難的結束,作者便寫道:“那長老得性命全虧孫大圣,取真經只靠美猴精”,這映襯了孫悟空的重要性。但是,作為一部長達一百回的長篇小說,如果每篇故事內容都差不多的話,必然會讓小說索然無味。因此,到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作者筆鋒一轉,將難的重點從唐僧的身上轉移到了孫悟空的身上。在前文故事中,孫悟空作為“心猿”,是取經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可是一旦“心猿”受到了動搖,便會出現“二心”,這自然會對取經團隊帶來消極影響,其危險程度不亞于《圣僧恨逐美猴王》。因此,在《真假美猴王》故事開始時,章回標題中就出現了《道昧放心猿》,正好對應了第七回中的《五行山下定心猿》,表明自定心歸正之后,新的一難又出現了。
二、“二心”之難
孫悟空被逐走后,假悟空在第五十七回出現,并打傷了唐僧,隨后與真的孫悟空展開了真假之爭。在這一回中,作為“心猿”的孫悟空在乞求唐僧將其留下無果后,再次被唐僧趕走,假悟空也在真悟空被唐僧逐走后隨之出現,并打傷了唐僧。如果不是沙僧的堅持與救護,不僅唐僧恐會命喪黃泉,取經之事只怕會因為豬八戒的散伙主張而半途而廢。作者對此作詩寫道:“五行生克情無順,只待心猿復進關”,這也暗示了作為心猿的真悟空必然會再次回歸取經團隊。在之后的故事中,真悟空與假悟空展開了真假之爭,也為第五十八回中的“二心”展開了鋪墊。在第五十八回中,標題上就出現了《二心攪亂大乾坤》。
為了分辨真假,真悟空與假悟空先后大鬧花果山、南海辨真假,隨后又大鬧天庭與地府,卻依舊沒有被分出真假。之后真悟空與假悟空又飛入靈山去辨真假,作者對此作詩一首:“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圣胎。”在這首詩中,作者已表明此難為“二心”之難。除此之外,作者還寫道:“如來降天花普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在正文中出現“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二來也”一句,正好對應了第五十八回的標題《二心攪亂大乾坤》。在故事的結局中,假悟空最終被識破真相,并喪命于悟空之棍。雖然辨別真假成功,但悟空卻要求如來放他還俗,這實際上表明了“二心”之難對于取經團隊的危害性,因為“二心”,所以團隊中的人心不齊了。但最終在如來與觀音的勸說下,悟空回歸了取經團隊,這又對應了第五十七回的“只待心猿復進關”。至此,“二心”之難結束,真悟空再次回歸取經團隊,這表明心猿回來了,取經團隊最終又從二心變成了一心取經。
小結
《西游記》中的《真假美猴王》故事,一共占了三回篇幅,作為一部長篇小說,這算是其中一則篇幅較長的故事。作者在這篇故事中,花了整整三回的筆墨來講述了“二心”之難的危險性。
因為“二心”,唐僧與悟空在對待強盜的態度上產生了分歧,并互相猜疑起來,隨后矛盾因此而逐漸升級,在唐僧緊箍咒的作用之下,孫悟空不得不再次離開取經團隊,作者對此賦詩一句“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對這一難進行了總結。隨著“心猿”的被趕走以及唐僧被假悟空打昏,豬八戒再次提出了散伙的想法,幸虧沙僧的堅持才沒有半途而廢。
同樣,因為“二心”,身為六耳獼猴的妖怪妄圖取代孫悟空的地位。他不僅趁機占有了本屬于孫悟空的花果山,還打算以一支假的取經隊伍去西天取經,這對于真正的取經團隊來說,其危害性不亞于半途而廢。而在遭到了真悟空的阻止后,假悟空甚至妄圖以假亂真,以取代“心猿”的地位,但最終在靈山被識破了真相。因此,悟空在靈山打死假悟空并最終回歸取經團隊,實則表明了“二心”之難的結束與一心的回歸。在隨后的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中,作者在開頭部分中就寫道:“話表三藏遵菩薩教旨,收了行者,與八戒、沙僧剪斷二心……同心勠力,奔赴西天。”正文中的“剪斷二心”“同心勠力”與前文映襯,不僅表明了“二心”之難的結束,也表明了團隊的再次團結。因此,多年來網絡上所言六耳獼猴取代孫悟空,實乃無稽之談。
參考文獻
(明)吳承恩:《西游記》,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