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彩
摘 要: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對飲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根據近幾年相關數據來看,肉牛的飼養量逐年增加,肉牛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暴露的越來越明顯,例如:優良品種的肉牛較少、養殖方式落后和疫病防治體系不健全。為了保障我國畜牧業的良好發展,肉牛養殖效益的穩定提高,在養殖過程中應當選用優良的種牛進行繁殖并采用規模化的養殖方式,還應該加大疫病防治的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戶的疫病防治意識。本文講解了制約肉牛養殖效益的因素,并提出了可以提高肉牛養殖效益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肉牛;養殖效益;措施;畜牧業
引言
隨著我國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業所帶來的的經濟效益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肉牛是農村養殖行業的主要養殖對象,提高肉牛養殖的效益對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幫助。根據目前我國肉牛養殖現狀來看,在繁殖、飼養和疫病防治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肉牛的品質,制約了肉牛養殖效益的提高。為保障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養殖行業的長久生存,如何解決肉牛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每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養殖戶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制約肉牛養殖效益的因素
(一)優良品種的肉牛較少
目前我國肉牛品種比較雜亂,特別是在大部分的農村地區,肉牛和耕牛的養殖方式相同,將肉牛兼做耕牛使用,使其進行自然配種,導致雜交的后代品質降低。我國大部分地區養殖的肉牛都是黃牛,黃牛作為耕牛的一種,其肉質較差,品種水平不高,且若是曾作為耕牛使用的黃牛,其肉質更為緊實,口感較差,帶來的養殖效益更低。還有在部分地區引進的肉牛是國外淘汰的役用牛,其體質較差培育的后代也相對較差。國內關于肉牛配種沒有相應的標準,肉牛配種機制混亂,是導致國內肉牛優良品種逐年減少的最大原因之一。相關部門應該適當引進優良品種的肉牛作為種牛進行交配繁育,對養殖戶進行肉牛配種建立相關制約機制,保證肉牛的品種的純良,有效提高肉牛整體的品質[1]。
(二)養殖方式落后
我國肉牛的主要養殖場地都分布在農村以及山區,養殖方式采用的大都是傳統的散養或是小型養殖戶進行圈養。農村及山區的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重視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方式,導致養殖戶沒有能力對養殖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另外,農村養殖戶一般采用傳統且單一的養殖方式,即用放牧、散養的方式,沒有建立先進化的飼養設施,沒有指定規范化的飼養流程,對飼養的糧草品質和量都沒有相應的標準,養殖方式較為落后,這樣養殖方式所養殖的肉牛普遍品質較低,能帶來的效益也同樣較低。
(三)疫病防治體系不健全
我國針對畜牧業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其中明確提到關于疫病的防治和動物疫苗的接種。但是我國農村存在著大量的小型養殖場,屬于家庭經營的養殖場,其養殖場主法律意識淡薄,疫病防疫意識不強,當地政府對此現象的監督力度不足,導致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卻難以做到良好的控制疫病。另外,有部分養殖場依照規定給動物注射疫苗,但由于疫苗市場把關不嚴格,有大量的偽劣疫苗,肉牛接種以后免疫效果較差,甚至完全沒有免疫效果,做不到有效防止疫病。
二、提高肉牛養殖效益的措施
(一)選用優良種牛繁殖
我國本土也存在優良品種的肉牛,例如:南陽黃牛、蒙古牛等,應在優良品種的肉牛中選擇發育良好且基因良好的牛作為種牛進行繁育。各地的地級政府應該制定肉牛繁育的相關規定,約束養殖戶將肉牛與耕牛隨意進行交配繁育,并且在肉牛和耕牛的養殖方面也應該采用不同的養殖方式。我國本土的優良肉牛品種普遍存在著生長周期長,后軀發育不良的缺點,我國還可以引進國外的優質牛種,科學合理的選擇本地肉牛與其進行交配,保留我國肉牛耐粗飼、性情溫順、抗病能力強等優點,獲得外國肉牛生長周期短、體積大、肉量多等優點,大大提升我國肉牛的品質,提高肉牛的養殖的效益。另外,在進行肉牛繁殖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人工授精則可以對后代的基因質量從最開始把關,保障繁育的肉牛品質優良。而且母牛的繁育年限只有三年左右,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繁育肉牛可以有效提高母牛的繁育年限和繁育質量[2]。
(二)采用規模化養殖方式
傳統散養的養殖方式,不能有效監督肉牛每天食用的飼料的品質和量,若肉牛消化不良或缺乏部分營養元素無法及時發現,導致肉牛品質降低。采用規模化的養殖方式,對喂食肉牛的飼料進行嚴格把控,將精飼料與粗飼料按照科學的比例對肉牛進行喂食,并且對肉牛各個階段所需的不同的營養成分配比進行合理分配,科學控制飼料中的蛋白質的含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對肉牛飼料進行科學的改良,可以有效提高肉牛對飼料的消化率和營養吸收程度,減少飼料的浪費,降低飼料所需的成本,提高肉牛的品質。
(三)提高養殖戶對肉牛疫病防治的意識
想要做到肉牛養殖效益的穩定提高,增強養殖戶對肉牛疫病防治的意識是必要的步驟。首先,養殖戶應該做好牛棚的清潔工作,每周至少要對牛棚中的水槽和食槽進行三次清洗,每個月至少要對牛棚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消毒清潔,保障肉牛生長環境的干凈衛生,減少感染疫病現象的發生。其次,養殖戶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為養殖的肉牛進行疫苗注射,嚴格查詢疫苗的來源,接種疫苗以后可以再次進行抗體檢測,確保疫苗的有效接種,提高肉牛自身的抗病能力。再次,當地的村級干部應加大對小型養殖戶的宣傳和監督力度,讓疫病的防范意識建立在每一個養殖戶的心中,全面提高肉牛的品質,提升肉牛養殖行業帶來的經濟效益[3]。
三、總結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肉牛的繁育和養殖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地方正度相關部門和養殖戶齊心協力對肉牛養殖過程進行本土化的改革創新。圍繞著合理飼養和科學繁育兩個方面,建立完善的繁育體系和飼養制度,建立現代化的養殖設施,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養殖肉牛的品質,達到提高肉牛養殖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文軍.肉牛養殖效益最大化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08):64.
[2]曹麗麗.肉牛養殖存在的問題及科學生產方式[J].現代畜牧科技,2020(11):32-33.
[3]冼小鈞.提高肉牛生態養殖效益的重要措施[J].獸醫導刊,2019(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