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注重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防止或減少錯誤和舞弊發生。隨著政府財務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其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相較于先進的地方企業依舊存在較大差距。當前,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行政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義
(一)為行政事業單位完成任務提供有利保證。
內部控制需要對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及其相關人員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控制,使部門與部門之間緊密配合,有組織、有秩序、有效率地執行上級賦予的使命任務。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當把各部門及人員所分管的個別經濟業務及管理事項有效的協同起來,將其置于單位整體任務目標的實現上來。
(二)保護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避免資產流失。
資產和物資是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履行職能任務的物質基礎。內部控制對本單位的物資采購、資產使用以及管理等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從而有效的管控其使用情況,防止財務資源浪費和流失,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保證財務活動的合理合法。
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在清查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同時也暴露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制度的很多缺漏,良好的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中實施會計監督的重要手段,它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監督作用能夠督查單位各類人員認真履行職責任務,“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來行使,并置于陽光下進行監督,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合理合法。
(四)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和財務資料準確可靠。
內部控制對行政事業單位實施監督的過程也是單位內部權力制衡、工作整合的過程。按照不相容職能或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通過崗位設置、權責分配、業務流程、內部審計和財務、信息公開等諸多手段來完善風險控制防范機制,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和財務資料的準確可靠。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一)信息溝通不順暢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信息化進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信息溝通不順暢,這也是單位財務內控制度中最薄弱的環節。內部控制缺乏集成性。構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網絡系統的子系統在開發過程中,由于受到技術發展的制約,各部分分割、分別開發,造成了系統的支離,導致了彼此之間沒有有效的集成和共享,無法實現控制系統應有的靈活性和靈敏度。而且各級單位,特別是上下級單位之間無法實現異地連接,使會計控制無法突破傳統會計滯后的階段式控制方式,無法實現由靜態的事后控制向動態的事前和事中控制轉變。
(二)加大檢查計算機舞弊的難度
行政事業單位在發展財務信息化后,加大了檢查計算機舞弊的難度。因為計算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與隱患,現實中可能出現惡意篡改儲存在計算機中的會計以及財務數據等一些單位敏感數據的情況,這種篡改較原先的紙質介質記錄的信息發生篡改更難以被單位的管理人員發現,甚至出現經過授權修改數據的管理人員“監守自盜”或者與未授權人員“狼狽為奸”的問題。因此,如果單位的重要財務數據被復制、偽造、銷毀等,將給單位帶來隱蔽性和危害性都極大的安全問題,所以說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后內部控制將更難以發現利用計算機發生的舞弊現象。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監督機制不完善
目前,單位財務執法狀況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財務監督機構建立不成熟。二是內部審計機構監督評價力度不夠。三是內部崗位互相控制不完善,對財務各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業務制衡不到位。四是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結合不到位。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建議
(一)強化風險評估制度
風險既存在于單位整體層面上,也存在于具體經濟業務活動當中。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行中方方面面都可能存在風險,在整體層面來說,組織架構設置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清晰、制衡機制不健全等都會導致經濟活動的不合法不合規、財務信息失真等風險出現。細化到經濟業務上來說,預算編報不夠準確完整、經費收支管理不夠嚴格等問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風險。風險評估就是測評風險大小及其對控制目標影響后果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的就是防范和控制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強化風險評估制度是內部控制必須完善的重要內容。
(二)建立高效的信息溝通方式
順暢高效的信息溝通方式有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運行的效率,優化經濟資源配置。首先,上級部門應對財務系統的開發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資金支持,確保各級財務部門信息系統高度融合。其次,各部門應按控制系統的需要識別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在此基礎上收集、加工和處理相關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安全、快捷地傳遞到上級財務部門,為領導層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三是通過內部控制框架,建立和健全相關信息的報告負責制度,使財務人員清楚地了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擔的職責,并及時獲取業務處理過程中相關的信息。
(三)加強控制活動的管控
控制就活動是依據風險評估的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采取各種控制措施和手段,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或已經發生的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的過程。但是控制活動仍然很難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即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嚴格遵循會計處理程序對發票進行審核稽查,由“真發票假業務”所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仍難杜絕。還有差旅費報銷產生的多報錯報問題還是存在。不同的經濟業務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實施管控,例如集中采購制度就是對物資采購和零星辦公用品采購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內部控制必須要前移到事業部門的購貨環節甚至是合同訂立環節,通過不相容崗位分離、授權審批、信息公開等方式最大可能的抑制虛假交易發生。另外大力推行差旅費貨幣化支付標準,對單位常用的出差標準做出全面的統計,以統一標準核銷差旅費,減少漏報、錯報、多報等情況發生,這也是有效進行控制活動的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凌華,李佳林,潘俊. 政府會計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協同機理研究——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為例[J].財會通訊,2021(1):163-167.
[2] 黃彩儀.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2):149-150.
作者簡介:楊新宇,男,漢族,山東濟南,1997.04,本科,空軍勤務學院(221005) ?研究方向:軍隊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