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秋
摘要:數字時代發展背景下,促進虛擬空間和人們現實生活相互交織,造成公共和私人空間的界限不清晰現象。數字媒體藝術通過數字技術和軟件,在空間中的展現形式出現相應的轉變。本文主要針對數字媒體藝術的空間圖景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展現方式;空間圖景
新時期,數字媒體藝術在創作空間中更加強調社會性的表達和人文關懷,充分凸顯出了關系美學。在數字藝術空間中,促進欣賞者和作品之間具有一定的交互空間,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發展,促進數字媒體藝術逐漸形成清晰的未來空間圖景。
1數字媒體藝術闡述
數字媒體藝術主要是將數字技術和現代傳播技術當作基礎,結合藝術傳播的媒體性質進行定義,有效融合人的理性思維和藝術的感性思維,形成新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充分借助信息科學和數字技術,在文化教育、藝術、商業等多個相關領域中有效應用信息藝術,同時高度融合現代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多學科相互交叉的新傳播媒介形式。數字媒體藝術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呈現出數字媒體藝術家具有雙重身份,主要是藝術創意和先進技術的創新工作者。數字媒體藝術家在現實創作的過程中,相關的藝術主題內涵對實際科學技術具有新的要求和方向。新時代下,人們高度認可數字媒體藝術的影響力,不斷優化其展現形式,對人們的新文化和視覺圖像判斷力提出新的要求,同時具有新的美學標準,對現階段數字媒體藝術形式對人類文化價值進行全新定義和思考,同時綜合考量其對社會歷史發展產生的較大影響。
2數字媒體藝術展示設計特點
時代在不斷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中逐漸融入數字化理念,形成三維空間為人們帶來真實感覺,構成新的精神感受,促進觀眾在獨特的環境中體驗真實的虛擬空間。數字媒體藝術展示設計具有人性化特征,主要遵守以人為本的思想,屬于數字化展示設計基礎,增加人性化的相關元素,增強作品蘊含豐富濃烈的情感,呈現出更加滿足現代化人們需求的場景。當前數字媒體藝術展示設計過程中更加關注和觀眾之間的互動交流,符合人們內心需求,促進觀眾積極主動接受藝術信息,深刻的感知到藝術中的內涵,展現出人性化的空間,對觀眾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互動性特點。傳統的藝術展現形式難以有效激發觀眾對新空間信息的探究欲望,降低他們的欣賞興趣[1]。因此,相關設計人員借助數字媒體新技術,增加吸引觀眾的新穎內容,強調參與互動性,促進觀眾在感官上獲得較強的沖擊感受,對展品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參與互動性是數字化展示未來新的發展趨勢;虛擬性特點。人們采用高新科學技術,將數字媒體藝術虛擬的展示,和以往展品陳列形式具有較大差別,采用電子、投影等先進技術向人們虛擬的展示出展品形態,實現良好的仿真成效。
3數字媒體藝術空間展現形式分析
數字媒體藝術空間更加關注數字技術在空間的運用探究,有效融合數字技術、藝術表現和空間設計學科專業,結合其展現形式,主要包含數字城市規劃、三維影視場景等非實體虛擬展示型空間,同時包含數字博物館等數字技術融合實體的互動型空間,前者和以往藝術現實空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在數字技術發展的基礎上促進藝術媒介轉變形成的,以網絡媒體空間當作載體。網絡展覽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重要優勢和作用,以數字化、可視化等不同類型的展現形式,有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促進觀眾仿佛真正在博物館欣賞,同時能夠多次重復觀看;后者實體和數字技術融合形成的交互空間,促進teamlab在數字空間中創新,形成較強主觀性的空間感。Teamlab借助博物館的空間有效增強人們對空間的體感感知。實景和虛擬景觀空間的有機結合展現出的真實的場景,在景觀社會中,難以有效區分真實空間和虛擬空間。例如,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博物館展示中創新應用,出現網上博物館,主要是人們采用數字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訪問虛擬的博物館,有效減少以往實體博物館成本,更加符合人們對藝術欣賞的現實需求。另外,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促進人們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領域藝術。網上博物館能夠有效解決這種現實問題,促進觀眾隨時隨地的感受到藝術品的價值,觀看世界展品的舒適便利感。
4數字媒體藝術的空間圖景
當前,人們更加關注和重視自我的社會關系、人際交往、藝術獨特性和社會性。當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空間的展現表達形式,不僅僅在公共空間的藝術,更加注重構建場域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溝通和共情。數字媒體藝術的空間圖景創造為服務于場域形成,在作品設計創作過程中,最大程度的創造出更加逼真自認環境,同時和自然環境呈現出高度融合的效果,實現超真實的賽博空間。數字媒體藝術家和工程師相互協作,創造出設計的特定場域真實感。沉浸式創作在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展現相應的藝術表演,創造一定臨時性的藝術情境,同時向人們展現出真實生活的生存問題[2]。例如,《天氣項目》主要是反映了現實生活的人類生存問題,居民長期生活在倫敦,每年中很少能夠感受到陽關的凈化和沐浴,裝置藝術家創作該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為居民體現出人文關懷,展現出數字媒體藝術空間設計的人性化,促進人們無限享受到夕陽日落的光彩和溫暖。
數字媒體藝術空間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在未來更加注重數字化媒介帶給人們空間圖景上的轉變,不會僅僅滿足一些奇觀[3]。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同時從麥克盧漢重新部落化、地球村等聽到了歷史回音,因此拓展人類生存空間。我們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從歷史和當下中聽到了數字媒體藝術的未來回音。
結束語:
數字媒體藝術在新時代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技術為人們帶來的沖擊,綜合性考量觀眾和創造者,高效融合藝術人文、自然科技、知識,創造全新的作品,為人們帶來視覺、聽覺的震撼沖擊。時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對數字空間的創建帶來較大促進作用,數字媒體藝術的空間圖景值得人們充滿期待。
參考文獻
[1]劉源. 淺析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國的發展[J]. 數碼設計(下), 2019, 000(010):232-232.
[2]梁巖, 陳蘭鑫. 淺析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運用[J]. 才智, 2019(07):224-224.
[3]王雪銀.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J]. 藝術科技, 2019, 29(009):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