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蓮蓉
摘要:傳統意義上的實物交付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日益繁榮的市場經濟,包括占有改定在內的觀念交付方式逐漸得到了廣泛地應用。誠然,占有改定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減少了因物權公示與實際權利不符造成的糾紛,但也滋生出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以占有改定下能否適用善意取得最具爭議。本文梳理了學術界比較主流正反觀點,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個人折衷的理解,旨在消除矛盾爭議并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
關鍵詞:占有改定;善意取得;立法
占有改定、簡易交付以及指示交付均屬于觀念交付方式,最高院在民法典物權編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簡易交付和指示交付都適用于善意取得,唯獨對占有改定不置可否。不僅如此,學術界關于這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至今沒能給司法實踐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和理論通說,相關案件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此可見,深入理解占有改定和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意義,并立足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情況,提出更科學合理的立法意見就顯得尤為迫切了。
一、否定說觀點評析
提出否定說觀點的相關學者主張,善意取得意指出讓人將所有權或他物權徹底地轉移到受讓人手上,但在占有改定交付形式下無權處分人并未放棄對標的物的直接占有,因此不適用該條款的相應情況。
1.基于善意取得是否須完全放棄占有的角度
《德國物權法》規定,為實現權利的取得,取得利益必須通過對受讓人占有狀態的確定而得到加強。由于占有改定缺乏足夠的公示效力,除外出讓人和受讓人,其他人根本無從得知物權變動情況。基于此,很多學者認為占有改定不適用善意取得。但若仔細深究,物權轉移只牽涉到出讓人、受讓人以及善意第三人,其他社會公眾是否知悉完全無關緊要。再者,善意取得制度的確定旨在保護善意第三人對出讓人的信賴,如果善意第三人處于善意和信賴,那么整個轉讓行為與其從有權處分人那里取得并無本質區別。
2.基于委托關系的角度
否定說還指出,原權利人和善意第三人均對無權處分人充分信賴,并與其存在占有委托關系。若認可占有改定下善意取得的適用,雖然保護了善意第三人的權益,卻令原權利人卻因此受到侵害,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不宜支持。
實際上原權利人和善意第三人都只是間接占有標的物,因此也應當分別平等地具有作為動產所有人的地位。從理性行為人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原所有權人和善意第三人在所有權存在瑕疵的情況下會不斷向無權處分人主張權利,包括占有轉移、違約賠償等等;另一方面無權處分人會在比較將標的物轉移給其中一方的收益與對于另一方違約所應承擔的賠償后,最終選擇將動產具體交付于哪一方,因此所有權最終會走向明朗。不僅如此,善意取得制度的意圖更應指向維護交易鏈條安全,對于后交易安全的保護壓倒前交易安全的保護。若善意第三人符合現行《民法典》關于善意取得構成要件的要求,而無需考慮交付方式,對于該善意第三人此后對于該物的一切處分均應受到保護。
3.基于二重讓與的角度
否定說認為,通過占有改定第一受讓人已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若善意第三人仍能依法在二重讓與中取得所有權,則意味著剝奪了第一受讓人的所有權。而無論第一受讓人或第二受讓人,都不具備對標的物的直接占有,如果承認占有改定在善意取得下的適用,無異于承認第二受讓人在權利上的優先,是有悖于法理的。
上述觀點實則是將交易鏈條切斷的結論,僅考慮到在交易伊始的一物二賣環境中,第二買受人看似的確優于第一買受人。但是一方面,第一買受人接受以占有改定方式獲得所有權時,其必將面臨公示不徹底的風險,無論后買受人是以現實交付亦或是占有改定交付,該風險都應由第一買受人自行承擔,而不能因后買受人為占有改定,則可將風險轉嫁于他。另一方面如果交易鏈條繼續延伸,第二買受人也會承擔同等風險,當無權處分人再次將標的物讓與善意受讓人時,第二受讓人的所有權也將不翼而飛。
二、肯定說立場下適用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成本收益和利益平衡的角度來看,善意取得制度具有利益衡平的制度內涵,即對市場交易中原所有權人的利益或者說財產的“靜”的安全與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或者說“動”的交易安全作一權衡和協調,在適用該制度時須慎重考慮保護某一方利益的收益是否能覆蓋犧牲某一方利益的成本。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認為在交易風險自負原則下,原所有權人喪失所有權是因其事先知悉占有改定交付方式可能存在的風險。肯定占有改定制度下善意取得的適用,正是通過善意取得這一制度在原所有權人和善意受讓人之間平衡利益,使交易活動既安全無虞又不失效率,契合了當今經濟交易秩序的要求。
由于現行《民法典》及司法解釋中對占有改定下善意取得的適用未置可否,因此本文建議在未來的立法或司法解釋中予以采納和明確,但需要注意的是,占有改定因缺乏完整的公示效力而不具有足夠的支配力,為防止實踐中出現交易極不安全、物權極不穩定的狀態,須對占有改定制度下善意取得的適用作出嚴格限制,如對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加以完善,清晰界定占有改定在何種情形下符合善意取得中的“交付”。
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占有改定下善意取得是否適用的問題,既無明確的法律依據也缺失理論通說的支持。不少學者基于善意取得是否須完全放棄占有、委托關系和二重讓與的角度,旗幟鮮明的否定了占有改定下善意取得的適用。但細究之下,這些觀點都存在一些問題和瑕疵,不僅與兩個制度建立的初衷相違背,而且也不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本文更傾向于肯定立場,并期望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又或是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以減少此類爭議沖突。
參考文獻
[1]時軍燕.論占有改定方式下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4(07):27-30.
[2]柳芃.論占有改定與適用善意取得制度[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31-34.
[3]劉浩,王育,曾江波.占有改定情形下善意取得制度之適用研究[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3):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