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愛
摘要:自從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養老問題就逐漸成了政府以及社會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國農村地區存在大量的留守老人,家庭功能缺失,政府養老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成為社會一大隱患。針對這一問題,基于社會工作視角,在社會工作專業理論支持下,從政府和社會等方面對老年人養老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會工作; 農村養老; 留守老人
一、背景
我國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問題,在農村地區,留守老人如何獲得有保障的晚年生活成為我國農村老年人養老中的一大難題。民政部等9個部門于2018年2月24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強調要促進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1這就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社會工作者要抓住機遇,在政府的支持下,運用專業的知識和視角,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貢獻力量。
二、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
1、精神心理方面。農村地區,老人子女因為工作原因不能時常陪伴老人,老人會有心理上的缺失,感覺到很孤單,對于喪偶老人來說,這一情況就更嚴重。有些老人行動不便利,不愿出門,與他人的交流也越來越少,社會支持和社會交往的減少,很容易使得老人患抑郁癥等精神疾病。
2、經濟生活方面。在農村,子女的經濟條件成為保障老人晚年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有些低齡老人還需要自己勞作賺取生活費用,這也導致老人身體狀況加速下滑。老人的身體免疫力下降,比如老年人?;悸约膊「哐獕?、高血糖等。
3、文化娛樂方面。農村文化建設不夠完善,適合老年人的娛樂場所較少,老人們閑暇時只能在一起聊聊天,幾乎沒有其他業余活動。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自己所在的城市,能接觸的新事物也很有限。老人的安全意識不高,很容易被推銷的人所騙,到最后財物兩空。
三、社會工作視角下養老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支持理論下養老問題分析
對于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從經濟、生活照顧以及精神支持三方面進行分析。經濟方面,子女給予老人的經濟支持有限,有些老人反而會繼續勞作為子女補貼。生活照顧支持方面,高齡老人因疾病等原因日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子女不在身邊,生活照顧成了一大問題。老人和留守兒童在一起生活,還面臨著和孫輩之間的溝通教育問題。精神支持方面,留守老人因子女外出不能陪伴而覺得孤獨,反觀周圍其他老人每天都有子女在身旁,老人會因這種心理落差拒絕與周圍人往來。
社會支持網絡的缺乏,讓老人的養老生活容易出現問題。為此,社會工作者可以對缺乏社會網絡資源的老人提供資源,通過干預擴大社會網絡支持,提高利用社會網絡的能力。
2、優勢視角下養老問題的分析
社會上通常把老人“標簽化”,老人在電視中和周圍人的接觸中感受到別人將自己弱勢化。伴隨著這些認知,老人會對自己產生否定認識,認為自己成了家人和社會的負擔,從而與周圍的一切產生隔離感。
社會工作者應持有“積極老年”的觀點,挖掘老人的優勢和資源來提升對生活的信心,讓老人不再感覺到孤立無援。根據個別化原則,在服務過程中,老人們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幫助老人在養老困境解決中產生被人重視和被需要感,積極參與到養老問題解決中。
四、社會工作介入留守老人養老問題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首先,老人除了子女的贍養外,主要依靠政府的養老金,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養老的財政支持。其次,農村養老可利用的資源相對較少,所以,政府應該整合養老資源,盡可能多的向農村地區提供支持,合理配置資源。最后,政府應積極引進社會組織參與農村養老。政府可以提供相關的優惠政策,比如稅收優惠政策、財政支持等,提高社會組織的積極性。
(二)地方層面:落實政策,創新方法
1、鏈接資源,拓寬渠道
地方政府可以給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提供公益性工作崗位,比如清潔工作等,提高老人的生活保障水平。此外,農村地區,婦女和小孩的數量也比較多,社會工作者可以將他們組織起來,形成鄉村志愿服務組織,為老人提供服務。在充分利用農村本土資源的情況下,農村社會工作者也可以積極吸引社會組織和個人資金的投入,擴大老人居家養老資金的來源,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2、探索“以老伴老”養老模式
以老伴老模式主要是將關系比較好的低齡老人和高齡老人通過各種渠道組織起來,實現老有所樂的生活方式。在以老伴老模式下,老人不會離開家,還是在熟悉的環境中,面對的是自己認識的人,不會給老人帶來不適應感。在這種模式下,老人可以實現生活自理、互相幫助,老人有更多的機會與周圍人接觸,可以形成良好的養老氛圍和人際關系,避免與社會脫節,也緩解了子女的養老壓力。
(三)社會工作方面:加強社會工作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的社會工作雖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社會工作領域主要集中在兒童社會工作和老年社會工作。而老年社會工作領域中又以城市老人和養老院老人為主,農村社會工作和農村老年社會工作在我國還亟待發展。除了社會工作在我國發展遇到的共同性問題之外,農村社會工作在發展中還存在著其特殊性。
所以,要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工作教育,培育農村社會工作者,以彌補農村地區缺少社會工作服務與社會工作者的不足,社會工作應該在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各個方面發揮相應的作用。
(三)個人及家庭方面:個案、小組工作
在個人及家庭層面,社會工作者可以用個案方法為有需要的老人緩解情緒壓力,幫助老人解決面臨的困難。同時,社會工作者要積極開展外展服務,發現有共同性問題的老人,開展小組工作。在小組內,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讓老人獲得組內成員的支持,逐漸形成組內互幫互助的氛圍,并讓這種氛圍一直延續下去,鞏固小組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J].中國民政,2015(03):11-12.
[2] 康麗婷.農村老人家庭養老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山西省孝義市 X 村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4-15.
[3]賈薈蕓. 社會支持視角下農村貧困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研究——以河北省W鎮為例[D].重慶工商大學,2019-5.
[4] 鄭瑋.優勢視角下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困境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4.
[5] 林芳璐.老年社會工作在解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中的應用[J]. 社科縱橫,2010-6
[6] 李慧,褚靜怡,趙薇.農村地區抱團養老模式及實現機制研究[J]. 山西農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