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紅 梁帥鵬 韓光平 鄧陽



[摘 要]文章針對新形勢下隱性逃課的特點,尋找關鍵影響因素及其解決路徑,解決隱性逃課普遍和多發問題。采用系統觀,構建影響隱性逃課的一軸三螺旋模型,確定隱性逃課影響因素。采用DEMATEL/ISM集成模型刻畫因果關系及關聯模型,確定導致隱性逃課的最關鍵因素、中間因素和外圍因素,并給出了解決策略和路徑。
[關鍵詞]隱性逃課;三螺旋模型;DEMATEL;ISM;關鍵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11-0093-03
隱性逃課是指在課堂上做與授課內容無關的活動[1]。據統計,所有的學生都存在過發呆或看手機瀏覽網頁的隱性逃課行為,有些學生隱性逃課時間占上課時間的50%以上。隱性逃課雖自古存在,但在信息化時代,出現了新的特點和行為,朱其志[2]通過針對高職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總結出90%以上同學的隱性逃課時間是在玩手機。引起隱性逃課行為的因素很多,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隱性逃課行為的誘因,王淑君、張書鳳[3]從學生角度認為隱性逃課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授課內容沒有興趣;何文東、王喜娟[4]從課堂角度將隱性逃課進一步理解為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各行其是”和“虛假互動”;趙浩宇[5]從社會角度認為市場沖擊與高校擴招引發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導致大學生忙于應付各種考證。隱性逃課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具有行為多樣、影響因素多等特點。因此,依據系統觀,分析引起就隱性逃課影響因素,并找到最關鍵因素、中間因素和外圍因素,能為解決新時期學生隱性逃課問題提供有益的幫助。
一、隱性逃課一軸三螺旋模型構建
一軸——課堂:課堂作為隱性逃課的第一現場,集各因素合力于一身,所以課堂成為隱性逃課重要方面,是解決隱性逃課的核心。在課堂上解決隱性逃課問題高效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他各環的加成作用。
螺旋1——教師與學生:各種作用力最終是施加到教師與學生身上,教師與學生相互關系是分析隱性逃課現狀及解決隱性逃課行為的最為關鍵環節。螺旋2——家庭與學校:家庭與學校作為僅次于社會的學生生活大環境,對學生本身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對整個社會環境有著過濾和反饋的作用。螺旋3——社會:社會作為最終的服務對象,在宏觀上起著對各服務者指引的作用。
一軸三螺旋模型在宏觀層面生動形象展現了隱性逃課復雜影響因素的邏輯關系,在微觀層面將各環的附屬因素更加有條理的進行表達。采用一軸三螺旋模型共整理出21個影響因素,見表1。
二、DEMATEL-ISM集成方法模型
ISM是結構模型化技術的一種。其主要功能是對一些因素較多、錯綜復雜的系統進行因素分析,但不能表達因素間主要程度;DEMATEL,主要功能是評價系統中各因素間關系的強弱有無,最終篩選出復雜的主要因素,尤其對那些要素關系不確定的系統更有效。集成模型既可以在多因素復雜影響的系統中理出明確的層次結構,又能夠推敲出層次結構里的問題關鍵因素。
1.確定隱性逃課影響因素直接影響矩陣[Rk]([Rk=[rkij]n×n])。其中[Rk]為第k位專家給[ri]因素對[rj]因素的直接影響程度(設置因素影響標度:4、3、2、1、0,分別表示強、較強、一般、弱、無)。為消除專家個體對評價結果的差異,對專家打分取平均值得直接影響均值矩陣R矩陣。
2.對隱形逃課因素直接影響均值矩陣R規范化為G,并計算綜合影響矩陣T:
[T=G+G2+G3…+Gn=GI-Gn-1I-G=[tij]n×n]
3.計算隱形逃課中影響度[fi],T按行求和,為該行元素的影響度;被影響度[ei],T按列求和,為該列元素的被影響度;中心度[zi],為影響度和被影響度之和;兩者之差為原因度[yi]。
4.繪制原因結果圖。以中心度和原因度分別為笛卡爾坐標系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該坐標系中分析隱性逃課影響因素的重要度與屬性。
5.設定閾值λ。對綜合影響矩陣T,如果[tij>λ],則有[bij=1],否則取0值。得到可達矩陣C[=[cij]n×n]。按照ISM解釋結構模型進行計算,規劃出多層遞階結構集成模型。
三、隱性逃課影響因素結構分析
按照學校教職工及學生共計四萬余人,抽取千之一約40人進行有償問卷填寫。按照因素影響標度:4、3、2、1、0分別表示強、較強、一般、弱、無五等級賦值進行因素間關系強弱的評判。共回收得到40份數據,取每個因素的平均值得到直接影響均值矩陣R,見表2所示,并計算綜合影響矩陣T。影響度[fi],被影響度[ei],中心度[zi],與原因度[yi],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原因集合={學校管理,課程編排,年級差異,課堂管理,課程類型,授課技巧,目標規劃,趣味動力,行為習慣,學習成績,教師水平,專業認知,市場取向};結果集合={學校風氣,教育適切性,家庭氛圍,舍友督促,授課內容,學生意志,網絡挑戰,功利心理}。而中心度反映了影響因素本身對隱性逃課的重要程度,排序越靠前,影響程度越大,反映影響隱性逃課因素的重要度和屬性。其中重要度較高的關鍵因素,分別是專業認知,學校管理,課程類型,趣味動力,課程編排,行為習慣,授課技巧,年級差異,課堂管理,網絡挑戰。在避免隱性逃課行為發生中,這幾個重要度較高的關鍵因素是首要考慮項。
取閾值為3,構建遞級結構如圖1所示。遞級結構一共分為四級。
由遞階結構找到影響隱性逃課的初始因素有目標規劃,授課技巧,行為習慣,專業認知,趣味動力,年級差異,網絡挑戰,學校管理。這些因素的負向影響是導致學生隱性逃課的“始作俑者”。另外中間環節里[a1]-學校風氣和[a5]-舍友督促是通路比較多的兩個節點,所以通過外力措施促進這兩個因素亦有助于避免隱形逃課。
四、結果分析
結合圖1與表3綜合考慮解決路徑,表3中因素a3、a6、a7、a10、a11、a13、a14、a17、a19、a20的中心度較高,是影響主題目標(隱性逃課)的關鍵性因素,是完成主題目標的首要考慮,而圖1是影響隱性逃課的外圍因素與中間因素。比如表3顯示最關鍵因素是[a17]專業認知,而專業認知又屬于圖1中的最初始先行因素,所以可判斷專業認知是影響隱性逃課所有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對學生專業知識、現狀、前景等專業領域內的宣傳是當下解決隱性逃課問題的最重要、最高效、最具有深遠意義的手段。
影響主題目標(隱性逃課)的因素可分為兩類:中間因素和外圍因素,中間因素水平受外圍因素水平的影響,外圍因素水平能促進中間因素水平。如圖1中,[a4]-家庭氛圍是相對于[a5]舍友督促的緊前因素、是相對于[a14]行為習慣的緊后因素,因為行為習慣是這三個因素的相對外圍因素,所以在對學生行為習慣優化約束的同時,也對家庭氛圍和舍友督促起到促進作用。所以通過適當水平的相對外圍因素來衡量適當水平的相對中間因素,層層遞進,最終可以使解決隱性逃課問題得到改善。另外可根據實際情況,繞過外圍因素直接作用于中間因素從而間接影響主題目標。如[a1]學校風氣和[a5]舍友督促是整個因素邏輯關系網中通路最多的兩個節點,也即這兩個節點因素能夠輻射到較多的因素,所以額外采用外部力量對這兩個節點因素進行優化具有很大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建艷.大學生“隱性逃課”現象的成因及對策分析:以教師教育課程為例[J].晉中學院學報,2016(6):71-74.
[2] 朱其志.手機依賴視角下高職大學生“隱性逃課”行為調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114-116.
[3] 王淑君,張書鳳.在校大學生隱性逃課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大學為例[J].科技風,2018(12):21-22.
[4] 何文棟,王喜娟.大學課堂生態的危機與消解[J].當代教育科學,2016(9):32-35.
[5] 趙浩宇.多維視角下的歸因分析:透視高校課堂教學中的“隱性逃課”行為[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8):132-133.
[責任編輯: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