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艷飛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黃金階段。本階段學生對未來充滿向往,但是在此階段,學生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方面會面臨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本文將通過初中生心理健現狀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及開展心理教育工作策略三方面進行闡釋,以期待為廣大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客觀分析
當前階段屬于我國基礎教育變革過程中,即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這是當代社會對基礎教育提出更為嚴格要求,同時也是為提高全民綜合素質與培養新紀元人才中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初中階段屬于學生青春期發展黃金階段。同時也是學生一生當中身心發展最為顯著階段。
處于此階段,學生對未來懷揣夢想,但同時現實生活中缺乏必要常識;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充沛精力,只是在自我調節能力上有待提高。在生活中富有強烈探索精神而無法分清是非界限。從而使初中生在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各方面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出現使得學生情緒不夠穩定,從而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及日常生活。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使得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初中生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應同等重要。因此,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導他們向正確方向發展,從而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1]。
二、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性
對于初中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屬于系統性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及社會共同關注并參與。初中班主任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領路人,也同時與學生接觸時間較長,加之擁有專業知識,對學生心理健康各方面了解更為透徹。因此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學生眼中具有相對權威性,被認同感及良好親和力,以上素質為開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在初中階段,不少學生存在各種行為異常現象。最為常見當屬自卑、焦慮、不懂交際、厭學等常見問題。以上現象不屬于單純品行問題,而是由心理健康問題所引起。初中班主任應將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來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同時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對初中教育成敗起到關鍵作用[2]。
三、學校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策略
(一)通過以欣賞學生幫助學生敞開心扉
在教師工作過程中,對學生做到尊重與賞識至關重要。這需要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因學生學習成績優差、進步或退步及個性差異而受區別對待。在日常接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優秀一面,使學生與教師存在亦師亦友關系,以此打開學生心靈窗口。
對于調皮搗蛋而言,其實是學生內心相對其他學生而言,更渴望得到老師與同學關心。對調皮搗蛋學生而言,最科學教育方式是家長、教師及周邊學生對他們有所期待。教師通過尋找調皮搗蛋學生身上閃光點的同時借助任何機會與其進行積極引導與溝通,從而激發存有心理問題學生積極性[3]。
(二)通過理解學生去傾聽學生心聲
隨著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推廣,使得初中生科目繁多,同時針對各科目選拔考試也層出不窮。從而學生壓力巨大。很多學生因為存在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差異而導致學習成績出現階梯化。有些在小學階段學習較為優秀,只是進入初中生活,由于時間緊、科目多與科目難度加大,使得成績不再突出。而當前對于學生成績而言,家長及學校關注程度最高。
初中生屬于身心兩方面發展過程中,有些事情不與家長及老師積極溝通。面對學習巨大壓力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解壓方式。不在少數自律性差學生會通過網絡及手機來作為發泄情緒唯一途徑,并沉溺其中。對于此類學生,教師應積極換位思考,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并解決問題。面對存有網癮學生,多數家長會采用禁止與暴力強制方式,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深陷不能自拔。教師可以適當挖掘網癮學生優點,并對優點進行引導并加以利用,來緩解學生成癮問題。
(三)通過塑造學生解開學生內心心結
隨著當前多元化社會到來,使得學生家庭背景更加復雜多變。又隨著當前社會體制改革,使得外出務工人員急劇增加。學生家長較多常年在外,造成子女隔代教育中學生獨立性缺失、自私自利、不懂分享問題日出不窮。通過大量數據表明,家長與學生年齡較小是分開造成學生關愛缺乏,會給學生留下不可抹去陰影。
對于隔代教育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不同程度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及學習積極性不高現象,甚至有相當比例學生存有性格孤僻,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學生隔代教育給學校教育帶來眾多問題。這需要師家庭及學校、社會力量共同給予關注及支持。教師對于學生狀況應做到全面理解,對于出現心理問題學生應通過適當方式加強引導,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教育本質是生命影響生命。教師對待學生缺點及心理健康問題應用真誠愛心去熏陶感動學生,從而打開學生心結,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而完成學生夢想。
結束語:
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問題表現在眾多方面。教師應針對所出現問題采取適當措施,做好關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教師工作實際情況除加深在心理理論知識方面學習,同時將理論知識付諸實際行動中,以此保障初中生身心健全發展。也同時提高我國初中生整體心理健康比值。
參考文獻:
李文生.生命教育視野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生活教育,2014(22):93-94.
[2]馬育平.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甘肅教育,2015(15):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