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
摘要:在教育教學改革大潮的影響下,我國高校的化學教育體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為關鍵和根本性的,是理念上的更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化工等行業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來進行環保研發與生產,正在努力實現綠色發展。我國高校化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作為今后這些領域里的科研生產“生力軍”,也要有同樣的意識,各個高校正是在這種趨勢下開始研究探索綠色化學理念下的高校化學教學改革。本文從明確綠色化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材料和注重影響學生思維三個方面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綠色化學;高校化學教學;化學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果。除了化工行業之外,其他領域都有很大的進步,能源需求量不斷提升,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各種建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不過,這些情況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從生命健康安全的角度降低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水平。化學作為一門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應該在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的作用,應以綠色環保為基本的理念,而且要體現到高校的教學中,使得學生畢業后能夠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應用所學知識,以更好的方式向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一、明確綠色化學目標
目標是行動的指引。想要實現高校化學教學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改革,首先就要明確綠色化學究竟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又應如何體現在高校化學教學中。總的來說,綠色化學的目標可以視為對“高效”的追求。這種高效并不僅指化學反應的速度,還包括減少化學反應過程中對原料及能量的浪費,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從而實現全面的“高效”。至于具體的程度,應該結合國家頒布的各種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當地的實際環保需要與生產建設發展趨勢。通過結合實際,學生更容易理解綠色化學目標的意義。
例如,如果從理想狀態出發,那么無論是高校化學教學中的化學實驗,還是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都應該在原子的層面實現“高效”,達到極致的經濟性。也就是說,參與化學反應的原料中的分子和原子,在反應之后完成變成了最終所需要的產物。但是,這種狀態實現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只適宜作為最終追求的目標。教學中的目標,應該參照當地部分優秀企業的情況,注意這些企業達到了何種程度的高效或經濟性,然后再根據教學上的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學生既有遠大的目標可供追尋,又有眼前經過努力后就可以實現的目標。
二、合理選擇教學材料
目標的實現要經過實際的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才能夠達成。在高校化學教學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合理選擇教學材料,以此在實驗中體現和落實綠色化學的理念和目標就變得非常重要。眾所周知,以往高校化學教學中很多化學反應使用的溶劑都具有一定的污染性,部分有毒溶劑還有揮發性。不僅會給環境帶來污染,還可能直接快速地影響到人體。在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的當下,高校理應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積極更新以往的教學材料,盡可能使用無毒無害的溶劑等原料,在日常教學中就將“綠色化學”滲透下去。
另外,現在很多企業在化工生產后都會對未反應的原料加以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極大節約能源與資金成本,同樣也是“綠色化學”理念的一種反映。高校化學教學再選擇教學材料的時候,也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能只是關系原料反應的時候是否會產生污染物,還要判斷反應之后的產物是否有充分利用或回收的價值,或者至少要去探究綠色環保的處理方法。比如,一氧化碳就對環境有著比較嚴重的污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明確這一點,教會學生科學收集一氧化碳并加以利用的方法。
三、注重影響學生思維
與教學理念、目標和所應用的材料相比,高校化學教學改革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學生的思維。很多高校學生在過去的長期學習生活中,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只會考慮自己最后得到的學習成績。即使化學教學中提到了有關環保的問題,往往也會被他們當成一種題目的“背景”,很少去進行認真的討論。而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學生自己。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和思考,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高校化學教學改革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無法成為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為此,教師應對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帶領學生更多地去參與和了解社會,讓學生親自感受綠色化學到底意味著什么。比如上文提到,在確定綠色化學目標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相關要求和發展趨勢。教師可以這個機會,組織學生前往當地比較優秀的化工企業參觀,請企業專業人員與學生展開交流,主要談一談企業通過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在化工生產領域取得了什么樣的進步,又對當地的環保工作做出了什么樣的貢獻。參觀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參觀感受,引導學生將實際生產和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進行綜合思考。
綜上所述,化學是一門非常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高校化學教學要與時俱進,瞄準時代發展方向,對教學進行改革,落實綠色化學理念,為學生指明發展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符臣敏.高校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教育的探索應用分析[J].智庫時代,2019(44):193+196.
[2]劉靜.綠色化學理念融入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探討[J].西部皮革,2019,41(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