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奇珍
家庭教育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孩子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更凸顯家庭教育的重要。
在對兒童成長的作用方面,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對兒童成長起著甚至比學校更重要的作用。學校在教育學生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單靠學校自身的力量已經無法保證教育的效果,學校最好的合作伙伴也是最天然的合作伙伴就是家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著天然的聯系,家校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學生;家校發生沖突,受害最大的也是學生。
來到城里學校進行了一年多的教學,我的感觸良多。來校之前,我想著即將面對的是城里的孩子,家長們應該是我想象中的更加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們的起點應該比農村的孩子更高。其實不然,因學校是新建的學校,很多孩子是臨時搬來的來自縣城的孩子。通過孩子們的表現以及與家長們的溝通,發現有很多家長在生活上過于寵愛孩子,導致孩子們的獨立能力、自控能力和學習自主能力差;有些家長只是在生活上關心孩子,卻不夠關心孩子的學習,導致孩子的學習效率極低。還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相對放松,帶來的結果是一利一弊,利是孩子的生活獨立能力相對較強,弊是一些學習基礎不扎實的孩子學習更困難了;另有一些家長,忙于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與管教,當我與其溝通孩子的學習問題時,部分家長是明理的,但還有不少家長沒有明確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不是配合老師及時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為孩子和自己尋找各種理由和借口,這不是好現象!
要想處理好這種種情況,確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孩子的學習離不開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即孩子的自覺與認真、老師的輔導與教育以及家長的督導與監管,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家校溝通與合作好非常重要!為此,我與家長們進行了無數次的溝通。
教育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孩子的成長,不是只靠學校制度的約束、老師教學的管理來完成的,也離不開家庭的環境熏陶和家長的教育。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 家庭教育的重點應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誠實、友善、文明、禮貌、勤儉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其中生活習慣如作息有規律、生活有計劃、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強等,勞動習慣如愛勞動、愛運動、講衛生、吃苦耐勞等,學習習慣如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等,最終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
家庭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沖突的避風港,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園文化情感的內化及熏陶。家長應該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如果家長對孩子教育好了,孩子學習輕松、快樂了,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家長除了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外,還要尊師重教,做好孩子的榜樣。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只有尊師重教了,孩子的學習才更有意義,只有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才能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學風,有力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家長還要盡量避免隔代的偏愛教育,甚至是畸形教育,防患于未然。我接觸過不少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見到過不少老人的護犢子行為,縱容了孩子的無端錯誤,滋長了孩子的膽大妄為,甚是可怕。為了孩子的健全發展,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少犯錯誤,如果有錯,及時改正,做個明理的好孩子。
總之,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當務之需。 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