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婧
摘要:近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影響,許多微小企業在這次疫情中陷入到了困境當中。因此,為了對這些微小企業進行幫扶,幫助微小企業健康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對這些微小企業進行幫扶,在國務院召開的會議中提出了向企業讓利一點五億元的提案。因此,本文就以商業銀行做出的讓利準備作為切入點,對金融讓利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以供有關人士參考借鑒使用。
關鍵詞:金融讓利;實體經濟;影響分析
2020年這是一個特別的年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武漢,隨后不僅是武漢就連全國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一些地區新確診和疑似病例迅速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率遠遠高于2003年SARS病毒。因此,從2020年1月下旬起,我國政府開始加強宣傳并采取有力對策來拯救被疫情影響的社會經濟,最重要的措施是政府提出了1.5萬億元讓利的政策機制。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的工作人員曾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對銀行利潤下降產生了影響:首先,從收入方面來看,利率下降,各種費用的降低和貸款本息的延期償還將不同程度地影響銀行的收入;其次,在成本方面,準備金的增加對利潤也有很大的影響。
1.商業銀行進行讓利的三方面準備
1.1合理利用中央銀行再貸款和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
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強調“促進金融體系向各類企業合理轉移利潤”,首次明確全年利潤轉移規模達到1.5萬億元。商業銀行在這項工作中表現出主要態度。貸款的大規模疊加和降價將對金融“利潤轉移”產生重大影響,商業銀行的利潤也將受到影響。商業銀行應通過央行再融資政策,主動向小微企業轉移利潤、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積極發放貸款,幫助小微企業恢復生產和工作,促進中國實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如何正確運用“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直接面向實體經濟”:一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二是支持債券市場融資;三是完善政府保障機制;四是加大對大、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五是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根據2020年1到11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人民幣貸款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疫情爆發以來,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逐月增加,從1月的二百五十萬億元增加到11月的二百八十萬億元。11個月累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二十七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的十七萬億元增加了近九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長率逐月遞增,10月份達到百分之十三點七;與此同時,人民幣貸款也逐月增加,從1月份的一百五十五萬億元增加到11月份的一百七十萬億元。11個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十五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的十二萬億元增加了近三萬億元。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人民幣貸款增長率逐月上升。2020年貸款總額占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很大比例,主要目的是幫助小微企業順利恢復生產和工作。1-4月,小微企業貸款增加一萬億元,比前三個月增長了近百分之零點五。從貸款余額看,截至4月底,小微企業貸款總額近十三萬億元,同比增長四分之一,比上月增長百分之一點五,比上年末增長百分之二。這表明,2020年前11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人民幣貸款存量明顯增加,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大力支持,積極引導小微企業積極健康發展。
1.2對付息債務成本進行降低
雖然獲得貸款很重要,但如果獲得貸款,成本卻非常高,這也是小微企業的負擔。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數據顯示,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一直在下降。2020年4月貸款利率為百分之五,較去年12月下降近一個百分點。與信用貸款相比,抵押貸款基本上不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風險,但小微企業的抵押困難一直是一些創意企業面臨的難題。我們不應過分依賴有擔保的抵押貸款,否則房地產等可抵押財產較少的企業將面臨巨大損失。基于這一現象,政府提出要主動降低貸款成本和債務付息成本,同時也要降低高成本結構性存款。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商業銀行合理運用利潤轉移政策,確保市場主體不受影響,基本經濟形勢穩定可持續。
1.3對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合理利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
積極貨幣政策的使用更加穩定和方便。它應該采取各種形式。積極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確保穩定健康的資本流動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和Mo+Mi+定期存款的增長,使小微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銀行應強化內部員工考核機制,進一步提高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比重。對各類次級貸款和不良貸款,要加大處理力度,正常發放貸款,未經許可不得附加其他條款。確保市場主體融資成本合理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難度逐步降低,內部管理人員水平真正提高,運營成本降低。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災難,央行應更加注重突破貨幣政策拯救市場,刺激經濟復蘇,努力全面實現保障民生,實現好就業的目標:一是延長還貸期限,國家財政要給予補貼,努力減輕各種債務負擔;二是積極發行專項國債;此外,還應發行適當數量的地方金融支持證券。
2.面對金融讓利風險的對策
如果實體經濟能夠通過轉移利潤快速有效地恢復,將對降低銀行風險有很大幫助。從長遠來看,從這方面來看,“促進利潤轉移”與“控制風險”之間沒有太大的矛盾[1]。目前,我國金融體系正處于穩定健康運行階段,經濟形勢相對樂觀,各種系統風險可控。按照財政部、國務院及其附屬機構的決策部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反周期調控,積極實施貨幣政策。財務管理部門積極監督配合各類專項債券的發行。積極挖掘和挖掘投資需求潛力。對于投資項目,應采取激勵措施,大力幫助愿意創業的地區,勇于承擔責任,并利用大量的發展潛力。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不斷優化。銀行在補充資本時,應采用更多創新金融工具,盡職盡責,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辦理業務的積極性,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從多方面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疫情對小微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采用合理利用中央銀行再貸款和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對付息債務成本進行降低以及對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合理利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等方式作出讓利準備,另外也可以通過加強政府管控的方式來避免金融讓利產生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閔曉鳴.金融體系讓利與實體經濟利潤增長是零和博弈嗎?——基于安徽省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 2018,000(001):17-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