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琴

摘要: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迅速,許多由于自身經營不善而面臨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實現“保殼摘帽”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摘帽手段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會直接影響公司的可持續經營發展。本文探討了*ST榮聯在2017-2018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通過盈余管理手段在2019年度扭虧為盈過程,通過分析*ST榮聯摘帽過程中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說明其有效性及合理性。
關鍵詞:ST 公司摘帽;*ST榮聯;盈余管理
一、引言
根據我國原證券交易制度規定(2020年度“新規”之前),A股上市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企業將被ST異常處理,而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則會被停止交易甚至被退市。一般來說,企業被ST反映出公司經營或管理不善,讓投資者及外界潛在股東對公司失去信心,可能采取消極投資策略,將對企業產生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因此,發生虧損特別是虧損兩年的上市企業會想盡各種方法扭虧為盈,以達到“摘帽”的目的。大多數ST上市公司會通過盈余管理行為來調節利潤,以較快地實現企業盈余。
*ST榮聯在2017年和2018年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2017年虧損2.02 億元, 2018年巨虧13.62億元,其中包括10.73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公司于2019年4月26日起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名稱變更為“*ST榮聯”。公司2019年度扭虧為盈,于2020年6月9日實現“摘帽”,證券簡稱由“*ST榮聯”變更為“榮之聯”。本文通過分析*ST榮聯經營狀況,對其利用資產重組,調節費用、處置非流動資產等方式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加以研究。
二、理論分析
當上市公司被特殊處理后,公司會面臨嚴格的監管從而影響公司的融資渠道, 而只有達到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年報盈利的標準才能達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對于達到避免退市的標準的方法中,在相應的法規、規范和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盈余管理,能夠相對較好的達到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主要運用的盈余管理模式有三種:應計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和分類轉移盈余管理。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層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變更等手段進行盈余操縱。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是指通過安排真實的交易進行盈余管理,公司管理者為了調節利潤,通常會通過壓縮費用、處置資產、回購股票等方式進行盈余管理。分類轉移盈余管理是通過對利潤表項目的錯分類來進行盈余管理。
國外學者Burgstahler[1]通過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發現公司為了讓整個會計年度有正向的財務盈余,通常會進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王亞君和王莉華[2]發現,當被特別處理的公司面臨被退市的危機時,其往往會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在短時間內提升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以維持上市資格。吳虹雁和朱璇[3]通過分析單一退市標準制度和多元化退市標準制度下,ST類上市公司管理層對盈余管理方法的選擇,發現退市制度變更為多元化退市標準制度后,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間,同應計盈余管理和分類轉移盈余管理相比,ST類上市公司管理層傾向于選擇實施真實盈余管理來實現“摘星摘帽”。
三、案例分析
(一)*ST榮聯基本情況
北京榮之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于2007年12月21日由北京榮之聯科技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榮之聯定位為企業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 供應商,幫助客戶實現核心業務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并以獨創的數據平臺和行業 解決方案為行業客戶賦能,支持其對各類數據資產的收集整理、價值挖掘和應用創新。公司主營業務分為三大板塊,包括企業服務、物聯網和大數據、生命科學。
2017年度公司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與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司主要子公司北京泰合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車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業績大幅度下降,分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93億元和0.97億元。二是管理費用增加,其中收購深圳市贊融電子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導致管理費用——中介機構服務費增加914萬元;公司新辦公樓房屋折舊增加1,197萬元及長期資產攤銷費用增加1,333萬元。2018年度公司繼續虧損,主要是由于重要子公司泰合佳通和車網互聯出現虧損,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增加。公司于2019年4月26日起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名稱變更為“*ST榮聯”。
(二)*ST榮聯盈余管理動機
1.保殼動機。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成為上市公司就可以通過發行股票籌措資金,改善企業的財政狀況。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因經營不善出現連年虧損的狀況,其股票將會被處以“退市風險警示”,若仍未能改善,則會被退市,失去上市公司的“外殼”,也失去了一個很好的融資平臺。*ST榮聯所處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有限,傳統業務能帶來的收益相對穩定,通過主營業務改善經營狀況扭虧為盈并不容易,故公司極有可能通過盈余管理手段來擺脫困境。
2.保護投資者動機。投資者往往是通過企業的盈利能力來判斷其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當公司被ST就代表公司經營不善。原本對股票有購買意向的投資者可能會望而卻步,選擇觀望,同時股東可能會賣出持有的股票規避風險。股東拋售公司股票會導致股價下跌,股價下跌會引來更多股東拋售股票,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為保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上市公司也不希望公司被ST,摘帽脫星是必定要為之努力的結果。
(三)*ST榮聯盈余管理的方法分析
1.通過收購進行盈余管理
整體來看,*ST榮聯在2017年度首次出現虧損時就意識到了需要通過盈余管理來改善虧損情況,甚至可以認為公司已提前預知虧損必然發生。公司于2017年度布局收購深圳市贊融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最終于2017年12月合并了該公司2017年12月的利潤,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好影響。
2017-2019年度,深圳市贊融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8,029.96萬元、7,408.70萬元、9,864.56萬元,三個會計年度累計實現凈利潤25,303.22萬元,高于2017、2018、2019年度累計承諾凈利潤,完成業績承諾。2017-2019年度,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22,712.47萬元、-136,267.13萬元、818.34萬元。可以看出,深圳贊融對公司的凈利潤貢獻極大,2019年度公司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得益于深圳贊融對公司的利潤貢獻。*ST榮聯通過收購進行盈余管理,對公司經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來源。
2.剝離虧損資產進行盈余管理
2019年9月,公司向成都微思格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北京車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81%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款為6,682.81萬元,分六年共四期收取,2019年12月31日前、2021年12月31日前、2023年12月31日前、2024年12月31日前分四次,分別支付交易作價的20%、30%、30%、20%。2018年車網互聯虧損4.36億元,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收購車網互聯形成的商譽減值準備3.32億元。2019年1-6月車網互聯收入僅有17.63萬元,業績急劇下滑,后續盈利能力有待商榷。
顯然對于導致2018年度虧損的子公司車網互聯,其2019年度經營也不容樂觀,公司迅速作出戰略調整出售虧損子公司部分股權,2019年度當期不再將其納入合并范圍,避免在摘星脫帽的關鍵年度影響利潤。從上述交易方式也可以看出,公司簽訂了相當寬松的付款協議,如此便能以較小的交易成本實現虧損資產的剝離,及時止損。
3.調節費用進行盈余管理
2019年度公司著力壓縮各項開支,人員規模從2018年末的1069人下降到2019年末的826人,降幅達22.64%。在人員精簡的同時,公司做好減員增效和壓縮變動成本的各項措施,2019年度降低銷售費用6,224.98萬元、降低管理費用4,417.15萬元、降低研發費用6,547.15萬元,財務費用下降992.84萬元,銷售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相對于去年同期實現了30% 以上的降幅。
可以看出近三年來,公司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逐年下降,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2018年度增加,但2019年度大幅下降。各項費用2019年度下降,對2019年度利潤產生有利影響,對*ST榮聯實現“摘帽”做出貢獻。
同時,從費用變動趨勢來看,銷售費用2018年度較2017年度增加51%,占營業收入比重增加0.26%,但公司主要經營方向和收入結構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雖然公司收入逐年增加,但2018年度銷售費用占比增加,2019年度大幅下降。2018年度銷售費用較高主要原因:一是公司收購贊融電子的股權,2018年合并增加銷售費用約1,400萬元;二是OBD 終端因市場預期不佳、公司業務調整等原因無法繼續使用,預期未來不能為公司帶來經濟收益,因此不再對該產品進行攤銷,全部計入當期銷售費用1,500萬元。因此,不排除存在2018年度提前計提費用加大虧損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如果公司能夠在保持正常經營情況下,持續嚴格控制費用支出,做到開源節流是有助于公司良性發展的。
4.利用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進行盈余管理
2019年度*ST榮聯投資性房地產減少,主要原因是出售房產,當期投資性房地產原值減少2,195.48萬元,對應的累計折舊643.80萬元,凈值1,551.68萬元。結合2018年度、2019年度年報披露,投資性房地產注釋分析,2019年度出售的投資性房地產是公司名下的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56號12層1202號房產。同時,2019年度其他業務收入3,407.66萬元,其他業務成本1,698.64萬元,毛利1,709.02萬元,其中應當包括出售投資性房地產帶來的收益。由此可見,*ST榮聯通過出售房產進行盈余管理,給公司帶來了較大的收益。
四、結論及建議
通過分析發現ST公司越來越趨向于真實盈余管理,主要是通過費用、非經常性損益中的資產處置損益等科目作為主要途徑,進行盈余管理來調節利潤達到扭虧為盈從而“摘帽”的目的。如*ST榮聯通過收購標的公司增加業績及利潤、出售房產增加利潤、剝離虧損子公司及時止損。我認為在相關的會計政策規范下,合理選用盈余管理的方法有助于上市公司早日扭虧為盈,ST公司通過盈余管理的方法來達到摘帽的目的合情合理。
選取不同的盈余管理方法對公司可持續發展有利有弊,因此盈余管理是否有效合理需要結合公司自身發展經營考慮。例如收購方式對盈余管理,如果收購標的公司能夠持續保持良好業績,那么有利于公司可持續發展,但不排除收購標的公司在完成業績承諾后,可能出現業績下滑。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對公司經營會產生較大影響,比如利潤減少、計提商譽減值等,公司有可能再次虧損。因此,選擇合適自身經營發展戰略的盈余管理方法尤為重要,不能僅考慮當前短期的盈利,更重要的是著眼于公司長遠發展規劃。通常選擇真實盈余管理方法,是符合公司真實經營狀況的最有效合理方法,基于真實現狀,對公司經營戰略做出適應的調整有助于公司長久發展。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法律法規和會計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合理利用盈余管理可以有效的幫助ST 公司盡早實現摘星脫帽,為其持續經營發展添磚加瓦。上市公司應當理性選擇而不盲目跟風,盡可能地從自身角度調整完善經營方針及戰略,形成良性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BurgstahlerD.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 Decreases and Lo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99-126.
[2]王亞君,王莉華.ST企業盈余管理淺析[J].財會研究,2014,(11).
[3]吳虹雁,朱璇.盈余管理方式對ST 類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響——基于退市制度變更的分析視角,會計之友.2021年12期,12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