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河北北方學院宣傳部,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總書記指出,“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盵1]隨著大數據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融合取得的顯著成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也已基本成形。“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新理念。本文擬從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優勢為切入點,剖析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探討大數據語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有效性的現實路徑。

近年來,大數據作為現代信息技術時代的核心科技,深刻地影響著國家教育現代化的改革發展,給傳統意義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帶來重大變革?!皩⒋髷祿胨枷胝谓逃芯繛樗枷胝谓逃膶W科發展注入了活力,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化發展步伐?!盵2]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順勢而為,利用大數據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互聯網高度融合發展的產物,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動力、條件和空間。在高校“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可以有效整合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內容與資源,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和流動,不斷優化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指導。尤其在思政課堂上,對于一些抽象、晦澀的概念和理論,學生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生動、形象的圖文資料,方便快捷地理解了教學難點,使得教學課堂更活潑、具體、直觀,提升了學習效率。同時,大數據內容豐富,教育者可以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更新教育理念,通過利用“互聯網+”的各種平臺,打破教育的時空界限,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期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
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媒體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慕課、雨課堂、微課等多樣化的媒體平臺應運而生,翻轉式、混合式、移動式和碎片化等多種新型學習方式的教學媒體形式成為思政課堂的新花樣。5G 網絡的逐漸普及,更多的微信群、騰訊會議、QQ 群、電子郵件等網絡平臺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媒介。網絡媒介的相互配合實現了師生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終端學習、交流、測評,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做不了”或“做不好”的部分,實現了課堂的有效管理。借助大數據的數據分析功能,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分配重難知識點講述時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激發了思政課建設的內生動力。
將大數據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將學校思政教育小課堂與社會教育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互聯網媒介服務教學,用更鮮活的方式貼近學生,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借助互聯網交互性的特點,通過運用大數據、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互動式教學設計,實現師生的實時互動交流,及時準確了解學生們關注的熱點訊息,將教育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有效結合起來,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和“教學相長”。這有助于真正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真理性、生動性吸引人、感染人和塑造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數據和全媒體大背景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陀^上,信息的爆發式、碎片化、網絡化等時代特征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產生了較大沖擊;主觀上,師生群體不得不面對轉變觀念,緊跟大數據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梢哉f,大數據作為“新生事物”,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
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多元開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復雜多樣。一方面,社會思潮復雜多變,網絡空間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價值主張,存在著意識形態西化、話語行為失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現象,歷史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在網絡上空間中傳播,企圖弱化主流聲音,贏得廣大青年大學生的盲目追捧。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快速、廣泛具備話語生產、傳播能力,在不良媒體和網絡用戶的推波助瀾下,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出現偏差,出現了對話語權威、經典形象的調侃、惡搞現象,動搖著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往往是第一手教育資源的壟斷者,擁有著不容置疑的話語權威,隨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悄然來臨,教育者的話語權威逐步向話語平等轉變。受教育者作為被動的接受者逐漸轉向主動發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雙向互動更加頻繁,同時受教育者會主動在媒體中獲取信息和傳播解釋。尤其是微博、微信、抖音、快播等新媒體平臺愈加豐富多元,受教育者的信息獲取和傳播更加方便、快捷,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闊,教育者的話語傳播力和影響力逐漸削弱,教育者的話語引領力受到嚴峻挑戰。
受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影響,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沉浸于傳統的灌輸、批評教育方式,依賴于傳統的經驗分析,沒有精準把握大學生的需求,缺乏“數據意識”,這些局限或多或少地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部分高校因資金、政策和基礎施等方面的局限,導致思政數據資源“碎片化”和“分散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囿于專業特性,其媒介素養、信息素養不夠理想。大數據應用意識的薄弱和應用技術的不足,導致網絡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實現深度融合,無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生命力、影響力受到消解。
2016 年12 月,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3]在大數據時代,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是教師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過使用移動互聯網工具,能夠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為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提供了一條有效路徑。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當主動樹立“互聯網+”思維,善用新技術,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緊跟時代步伐,主動增強學習和運用大數據的能力,將大數據充分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精準高速采集和分析大學生的數據信息,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網絡教育陣地,克服爆炸式、海量式信息帶來的消極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互聯網+思政課程”教學理念,根據大學生的愛好、興趣等需求,尋求適合“網生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推動大數據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新引擎、新助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教育體系的重要力量,要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提升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價值。首先,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培訓力度。對于高校專兼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新媒體技術使用尚不夠嫻熟,聘請熟悉現代網絡技術的專家教授,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媒體教學技術培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清晰明了地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新媒體信息的制作過程以及網絡意識形態等。其次,高校應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高校的網絡和新媒體平臺建設,打造功能齊全的多媒體網絡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現代信息環境。最后,高校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平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系統化、條理化,正如總書記所說,“要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數據在各項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大數據管理平臺的壁壘,通過高校各單位、各部門之間數據的共享和共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互動性和時效性。一要全面推進“數字校園”和“智慧校園”的建設,為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共享”提供高質量的外部環境;二要建立一套強有力的約束規范機制,依據國家相關制度,統籌規劃高校數據資源建設標準和規范;三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逐層遞進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規范單位部門對大數據的使用;四要加強單位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信息,為服務師生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同時,高校在運用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保密意識,做好高校數據信息安全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前瞻性、準精性、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