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扶貧先扶智,要事實就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幫扶”。隨著國家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資助資源的不斷擴展,實現“精準認定”已成為高校資助工作的重點任務。如何“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基礎上,簡化申請程序,嚴格把控評議過程,保證各項資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實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上”也是當今社會輿論的焦點。在此背景下,信息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應運而生,推動了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信息化進程。
為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加強我市學生資助工作,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切實保障各項資助政策精準落實,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信息化,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過長期的摸索,構建了一套標準化、體系化的認定體系,于2019 年7 月專門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評議、資助等工作的“三個精準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精準認定、精準幫扶。
目前國家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給予的資金幫助也越來越多,因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在整個資助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中,僅憑借學生誠信申請來認定,過于容易,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中,材料、公章齊全,但在平常生活情況看并不貧困,不管是因為學生自己的意愿還是家長的想法,總而言之給高校的資助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真正貧困的學生得不到幫扶,如何能讓資助工作順利開展,這是需要我們深思的。
當前,高校普遍存在“忽視精神,強調表面”的現象。在資助過程中,僅提供資金援助,但精神貧困被忽略。資助教育實際上是一項長期,復雜和系統的任務。顯然,僅依靠一兩個資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班主任、輔導員來參與工作,還不足以完成資助育人工作,要制定相關制度,調動所有老師參與進來,從而達到全員育人。
目前,高等資助育人教育主要通過資助管理中心進行,開展各種主題活動,例如“誠信教育”、“助學﹒筑夢﹒鑄人”、“資助宣傳教育”等。輔導員無法調動所有經濟困難學生都參與,全方位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高校在資助教育活動時,必須準確地定位資助對象,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最大限度地精細化教育,有準對性的開展不同的活動,從而達到全方位育人。
基于目前高校資助工作現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系統”應運而生,以下是如何家庭經濟困難精準化認定信息化的探索:
依據國家標準,構建全面線上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管理系統(圖1),通過構建資助模型、再造工作流程,實現全流程、閉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減少認定過程的繁瑣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縮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難度,同時將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關數據全面實現數字化管理,為數據的保存、傳輸、查閱、統計等工作提供便捷。全面推進家庭經濟困難生資助工作科學化、精準化、精細化、可追溯,確保幫扶名單不遺漏,資助資金無冒領,資助學生最精準,認真花好每一分錢。
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認定,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的指標體系,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公平、深入地開展。以移動端方式邀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民主評議(圖2),改變傳統線下會議室評議方式,方便參與評議的人員隨時隨地填寫評議意見。在認定評議過程中,從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在校消費情況和綜合素質表現等多維度進行考量,高校在此考察維度的基礎上,再逐一對相應指標確定比重并予以賦值,從而使結果得以量化,為精準認定提供參考,實現評議結果自動核算,減少評議結果整理工作,實現民主評議精準化。
基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認定前、認定中、認定后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監管,實現認定內容、程序、方法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管理工作全過程相關信息透明、公開、可監督、可復查,規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評定弄虛作假、擠占受助名額的問題,消除“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象(圖3)。消除公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及資助工作的疑慮,促使資助資源的合理分配,實現從之前的主觀認定向依靠客觀數據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客觀精準認定的轉變,促進追溯向精準化方向發展,真正實現認定可控、可管、可追溯,讓有限的資助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加強了對資助工作全過程全方位的規范管理,健全管理機制,理順工作程序,確保財政經費專款專用,及時發放,使用規范合理,為寒門學子順利完成學業保駕護航。
本系統單獨建立了“新聞資訊”宣傳欄(圖4),及時發布黨和國家資助宣傳政策,加大了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力度,拓展宣傳途徑,確保每一名學生及其家長都能了解與自身利益相關的資助政策,從而達到政策宣傳全覆蓋,使廣大學生和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國家資助政策,讓有經濟困難的家庭無后顧之憂。
綜上所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信息化的實現,進一步加大發展性學生資助工作提供有利保障,確保了各項學生資助政策精準落到實處,切實把學生資助這項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