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曉妃
(浙江省武義縣壺山小學 浙江金華 321200)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1]。”由此可見,數學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就格外重要,然而小學生數學思維尚未完善,教師應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以滿足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科學的知識框架,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
思維導圖是一種充分運用人類左右腦技能和人類記憶、思維、閱讀規律,依托于圖文結合,將人腦思維形象化、具體化的實用性工具。思維導圖又叫作腦圖或者心智圖,他的創始人托尼·博贊指出:“思維導圖就像是一個放射性思維的外部鏡子,是人腦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也是內在思維的外部特征,是所學知識在外部表征的一種特殊方式。”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能夠豐富學生的視覺,讓數學的思維可視化呈現,促進學生思維的放射性和創造性發展[2]。
具體來說,思維導圖有八種基本形式,分別是圓圈圖、泡泡圖、雙重泡泡圖、樹狀圖、流程圖、雙重流程圖、環抱圖以及橋狀圖。圓圈圖適合運用在數學概念教學、“頭腦風暴”思考活動以及知識整理等方面,泡泡圖用來描述數學知識點,雙重泡泡圖用來對比和比照兩個知識點的不同,樹狀圖則是知識點的分類以及排序,流程圖用于描述事物發展的順序,雙重流程圖用來表示知識產生的起因和影響,環抱圖用來表示數學系統知識和模塊知識之間的關系,橋狀圖則是表示數學知識的類比關系。總的來說,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有不同的優勢,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展開教學之前,首先要了解各種類型思維導圖的最佳使用方式,更好地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增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思維導圖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數學知識,對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和分類,更好地建構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3]。由于思維導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夠運用圖形和色彩簡潔明了地展示數學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借助自己原有的學習經驗以及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從而形成一種能夠包容新舊經驗的更加高級的認知結構,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學內容,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連接,從而讓數學知識更加有趣,更容易記憶,幫助學生進一步構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數學知識體系,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促進數學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下更加快速地提取有效的數學信息,更好地提煉數學知識結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小學生由于自身認知水平不高,對于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難以理解,因此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鞏固課上所學知識,當學生遇到復雜數學問題時也難以合理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阻礙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思維導圖的教學指導下,教師合理轉化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帶領學生的通過對數學思維導圖的閱讀和理解,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創造性的知識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把握知識的重點,從而在實際的教學運用中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促進數學的發展,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思維導圖是一種用于記憶、創新以及問題解決等各種活動的思維工具,具有強大的可視化作用,能夠將抽象的事物或者過程變成圖形和圖像,直觀地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針對小學的數學學習特點,當學生遇到抽象難以理解的數學應用題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思維導圖來呈現數學解題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法,從而在解題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充分調動學生左右腦的共同作用,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更好地針對具體的問題梳理需要運用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數學知識有序地整理起來,有效解決數學問題,以便于學生舉一反三,探索數學解題的規律和技巧,促進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例如,講解“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會帶領學生首先探究下圖的應用題。很多學生面對這個新類型組合圖形的面積問題會感到暈頭轉向,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展示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思維導圖的中心是“圖形的面積”,求組合圖形可以利用兩種方法,分別是分割法和添補法,針對這道題目來說,從圖像觀察可以看出,一方面,教師借助分割法可以將客廳看做是由一個長方向和一個正方向組合而成的圖形,那么這個多邊形面積可以轉化為求長方形面積和正方向面積的問題,從而教師將題目轉化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點,清晰展示出問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通過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相加來計算客廳的面積,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客廳形狀添補成一個正方形,借助正方形面積公式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從而更好地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讓學生掌握計算多邊形面積的兩種方法,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初步理解。

從本質來講,思維導圖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思維導圖可以通過計算機來繪制比較復雜繁瑣的思維導圖,但是也可以通過畫筆來簡單描述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有效梳理數學知識,以達到自我檢驗的功效。因此,教師除了借助思維導圖開展教學以外,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布置課后作業,針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要求學生結合美術知識繪制思維導圖,梳理課堂內講解的知識要點,從而有效改變傳統的數學作業形式,以繪畫創作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自我檢驗課堂學習的成果,針對學習的薄弱點做好及時的鞏固和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創作思維導圖的興趣,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比拼大賽”的形式來將學生的作業展示在大家的面前,通過投影來讓每一位學生介紹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思路,介紹自己的創作的想法。小學生思維導圖的創作可以不拘泥于嚴格的形式,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多樣化的“思維導圖”形式來展示數學學習的魅力,促進美術學科和數學學科的整合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讓學生在課堂復習和思維導圖作業的完成中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進一步增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在數學思維導圖的制作中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框架,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交流互動,從而借助問題來推進教學的發展,提升教學質量。數學復習課程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往往在單元講解之后或者模塊講解之后針對某一區域的數學知識點展開復習課程,幫助學生重新梳理所學的知識點,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綜合發展。現階段,教師在開展數學復習課程的時候要注重改變以往復習課過分強調“練習”的情況,不再強調學生在復習課中“做對”,而要強調學生能夠“學會理解”,避免“死做題”的現象,促進學生在數學復習課堂中的自主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4]。
例如,講解“整理與復習”時,主要會針對前四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統一的復習,針對混合運算、觀察物體、加與減以及乘與除四章節的知識布置三個總的綜合題目,以便于通過題目帶領學生展開知識復習,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鞏固和復習前四章節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樹狀圖以及環抱圖來制作多個思維導圖,圍繞在四個單元中所學的重點知識、中心要點以及重要概念以及數學運算理念等,在大屏幕中展示總的知識匯總內容,在帶領學生做題之前首先系統地進行知識的復習,最終在做題中針對具體的問題做好詳細的解釋,幫助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鞏固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對數學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所學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數學問題,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特點以及豐富多彩的顏色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數學知識,在具體的數學情境中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教師要注重借助思維導圖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數學教學,帶領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讓學生成為擁有良好數學思想的青少年,為學生今后學習學習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