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琳柳桂云
(1.湖北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2.江漢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2016年10月,《“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頒布,標志著“健康中國”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把健康教育列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健康與體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體育的發展與體育教育事業聯系很緊。為了青少年健康的提高,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是為地方中小學培養體育師資,以健康中國核心為依托,以全面提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為出發點,探究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健康素養的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優化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健康素養的培養策略。改革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是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亟待研究解決的關鍵問題。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主要是培養中、小學合格的體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高素質的體育教師能對中、小學生的體育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能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體育素養。好的體育教師能使中、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有助于提高中、小學生的身心素質,因此,要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培養。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不斷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相關的理論等。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把健康教育列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健康中國”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新課程的構建中,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緊扣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的建設著眼于社會的經濟發展,知識創新。改善整體設計,增強素質基礎,擴大專業知識,弘揚創新精神,提高適應能力,并專注于個性發展。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和進一步深化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單一,課程設置比較片面,各學科之間相對獨立,這使得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缺乏多方位、多層次方面的知識。在必修課與選修課設置比例、課程內容方面,除了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內容之外,在健康教育及休閑體育等內容涉及很小,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向雖然逐漸向著全能化方向前進,但在課程改革設置上卻出現“換湯不換藥”的局面,課程設置偏向技能方面,對理論課的重視程度不高。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較好的社會文化素養,具備現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統地掌握體有教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富有創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勝任中小學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指導、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與管理工作,能拓展相關領域(如,體育健身指導、體育培訓機構等)的工作能力的多樣化應用型中高級體育教育人才。
在“健康中國”視域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正在向著“體育與健康”的理念發展,把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為了貫徹落實國家“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通識必修課程中新增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兩門課程,規劃了相應的專題講座。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高校課程結構和內容也在不斷的優化,課程建設方面應緊緊抓住體育的兩頭,即健康手段和健康知識,在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處理好多元性目標和核心目標的關系,合理配置專業技能與健康素養課程,以體為主、體醫滲透、體文結合,充分發揮體育教育獨特的功能,處理好知識、技能與健康的關系,全面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以實現一專多能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目標。
高校在對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由于課程安排不合理,沒有考慮到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適應性不強,導致學校在安排相關學業和課程的時候,學生的完成度和達成度不高,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專業支撐性不強,學生對課程設置滿意度不高,學習效率較低。湖北工程學院體育學院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力,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就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進行改革,對課程的設置進行合理改革,豐富學生的課程內容,將單一的體能訓練、專業課訓練設計成具有團隊合作、相互競爭的課程,針對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對學生進行室內專業教育,從而改善學生的厭學心理,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公共必修課的科目的設置要求,是按照學校其他同等人文類專業來設置的,課程的學習設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學年,在總學分160個學分中,其中通識必修課學分42分,創新實踐活動必修課6學分,專業必修課81學分,專業選修課31學分,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學分比:109:46.5。在公共必修課的基礎上,還要求學生在4年內拿到8個公共選修課的學分,其中有200門左右的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擇,課程的多樣化和數目上的保證,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了條件。
進入新的世紀以后,面對信息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在計算機和外語兩個方面對新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跟外語課程一直以來是體育教育專業必修的兩大課程,由于體育專業的學生都是通過體育高考入學,文化功底相對較差,所以要求并不高,但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各行業之間對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把外語和計算機這兩門公共必修課的學習要求提升到了同學校其他專業一樣的高度。
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上做了調整,以往大多數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學校要求達到一定標準,比如,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水平,而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則在學生專業課的教學中增加了大量的理論知識,降低學生在技能方面的標準,重點考核技術動作,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認識與理解。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并且鼓勵學生間進行互相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競賽、模擬訓練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預習和復習的主動性,有效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仍是以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為主,因此在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設置相關的實踐課程,用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教學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在第四學年的見習、研習及實習中,由本專業資深教師進行指導,一并抓好教育實習管理工作,建立監督機制,確保實習質量。
體育課程具有教育性和健康性,在建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時,“健康第一”的思想并不突出,體育課程的教育性排在了健康性的前面,體育課堂上對學生隊形隊列、運動負荷等方面的關注多于對學生的創造性、情感、興趣等方面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體育課程的教育性,這樣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對道德觀、價值觀的繼承和發揚,同時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和人格發展,培養出合格的體育教師。
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決定了人才的培養方向,而課程的設置則決定了人才的培養質量。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關于體育理論,專業技能的課程設置上較多,在通識必修課的設置上覆蓋面積不夠廣泛。由表1可知,除了工具類和思想品德類課程外,其他通識類課程幾乎沒有,比如,經濟學、管理學、高等數學等。通識必修課覆蓋面積窄,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創新方面的發展有著一定影響,在知識拓展方面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表1 體育學院通識課程及學時
由表1可知,目前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中,除了英語和語文兩門公共必修課以外,其他對于表達能力培養的課程幾乎沒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課堂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工作水平,對于自身的專業知識有著積極的作用。由于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是通過體育高考入學的,文化成績和體育成績各占一部分,并且體育成績比例較高,因此,學生本身的文化功底相對于其他非藝、體類院系來說是不占優的。
在表2中可以看到,目前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主要開設了體育概論、運動解刨學、運動生理學等理論課程,這些理論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理論知識上的欠缺。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對理論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實踐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由表可知,理論課程中實踐環節卻比較缺乏,在列舉的七門學科中,僅僅只有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學校體育學三門課程有實踐學時,對比理論學時,實踐學時的比例占比并不高。課上實踐環節的缺乏,課后也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有所欠缺,造成大部分學生理論教學能力偏弱。
表2 體育學院專業教育課程理論課及學時
近年來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增加了許多體育理論課程,由表3可知,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在普修課程的設置上與傳統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差別不大。由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體育項目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與時俱進,增設新的運動項目。所以在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大綱中,關于休閑、娛樂體育等這些社會日益需要的課程則很少涉及。
表3 體育學院專業教育課程
近年來,由于高考政策的轉變,使得體育教育類院校的招生質量遠不如從前。現在教育事業急需高素質的畢業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體育院校應該大膽、主動地進行課程改革。以學生為基礎,充分認識學生的能力,根據學生狀況調整課程,增加現代素質教育需要的課程,發展學生全方位的能力。適當增加語言表達、實踐技能等學生薄弱環節的課程。總之,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整體能力進行靈活的調整。
在“健康中國”視域下,湖北工程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正在向著“體育與健康”的理念發展,把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貫徹落實國家“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課程體系的方面,不斷優化課程體系,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改善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多方面體育人才。在課程改革中,積極推進通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專業素質、專業知識等做了更高的要求。
(1)修改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根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發展,進一步明確每個學習環節和每個學科的具體教育目標和任務,完善課程教學的相關標準。增強思想內涵,有機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根據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和科技進步的新成果,適時更新教學內容。各學科的學習內容應符合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充實學術素質要求,并對教學和考試評價的實施提出具體建議。要加強各學習環節和相關學科的整體性,加強有效的縱向銜接和橫向協調;
(2)重視健康教育,課程改革中應該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處理好體育課程的教育性和健康性的關系,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健康性和教育性做到真正的統一;
(3)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合理調整通識教育課程,課程體系覆蓋面積加大,比如,設立跟體育有關的人文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課程,采用必修課、選修課等形式對學生展開教學,拓展學生知識領域,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4)提高選修課的質量,增加選修課在課程結構中的比例,完善課程結構,適當增加選修課的課時長度,在選修課中不斷更新適應社會需要的課程,實現真正的“學有所需,學有所用”;
(5)增加課程設置的靈活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來制定課程,根據學生的發展來制定教學培養目標和計劃,提供多樣課程供學生選擇。增加表達類課程,增加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時長;
(6)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體育教師對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考核標準,在以后的實踐中根據專業的改革和發展不斷調整;
(7)加強學生就業指導,目前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類課程在數量上比較少,增加就業指導類的課程,指導學生如何去進行職業規劃,認清社會就業形勢,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迅速的適應現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