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貴瓊
根尖囊腫屬于口腔頜面部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患者的頜骨內根尖長時間受到炎癥反應的刺激,根尖炎癥肉芽組織會發生退行性病變情況,繼而發生壞死,形成囊腔,隨著臨床病情的不斷發展,囊腔空間越來越大。根尖囊腫患者的患牙會出現反復性牙床腫脹、溢膿等情況,還會發生疼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因為形成根尖囊腫所需時間較長,在疾病早期患者不容易察覺,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囊腫一旦增大,患牙就會出現變色、松動、疼痛等癥狀,日常生活受到明顯影響。通過單獨根管治療患者,療效欠佳,炎癥愈合時間較長,而近些年來,根尖囊腫患者廣泛通過根管外科手術進行治療,既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又能夠縮短患牙愈合時間[2]。所以,本研究抽取本院在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根尖囊腫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開展對照研究,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根尖囊腫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55 歲,平均年齡(32.13±7.63)歲;病程3 個月~1.5 年,平均病程(0.83±0.23)年;男18 例,女1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55 歲,平均年齡(32.84±7.39)歲;病程5 個月~1.7 年,平均病程(0.89±0.27)年;男19 例,女1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患者在同意書上簽字;通過X 線診斷,確診為根尖囊腫。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患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者;依從性差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單純根管治療:對患牙進行常規拍片,上橡皮障,做好根管預備工作,擴大根管、使用次氯酸鈉和復方氯己定徹底沖洗根管,使用氫氧化鈣糊劑對根管進行封藥1 周,觀察患牙無疼痛、根管內無臭味、無滲出液時再通過冷側壓法或熱牙膠法充填根管,平齊根管口處燙去牙膠,壓實于根管口下2 mm,然后用流體樹脂封閉根管口、再用復合樹脂嚴密填充冠部牙窩,除此之外,如果患者的囊腫較大,則需要將囊液引流出去,然后再進行填充。觀察組患者通過根管外科手術治療:先對患牙進行常規上障,開髓,根備,次氯酸鈉和復方氯己定沖洗并干燥根管,根充糊劑加牙膠尖冷側壓法或熱牙膠法嚴密充填根管,保留距根管口2 mm 的距離用流體樹脂封閉,復合樹脂嚴密充填冠部,隨后在局部麻醉的作用下從患牙唇頰側根尖黏膜處作一個切口,切口和牙齦緣相距1 cm,翻開粘骨膜瓣,暴露被破壞的根尖區域,徹底刮除患牙的根尖周病變組織,將患牙根尖切除3.0 mm 左右,使用球鉆去除根尖周病變組織,然后將根周骨質以及牙根斷面挫平,使其形成唇頰向的斜面,制備洞型,使用玻璃離子對其進行倒填充,然后使用碘伏沖洗創腔,對骨壁進行搔刮,骨腔中充滿血液,然后將粘骨膜瓣復位,嚴密縫合,手術后進行局部24 h 加壓,同時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患者術后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保持口腔的衛生,手術1 周后進行拆線,然后患者需要定期即于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1 年來本院檢查根尖的愈合狀況。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滿意度、康復時間。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的患牙沒有發生松動以及叩痛情況,咀嚼功能無障礙,根尖陰影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患牙無松動,存在輕微叩痛情況,咀嚼功能基本無異常,根尖陰影面積顯著減小;無效:患者的患牙仍然存在松動情況,存在強烈叩痛,咀嚼功能存在障礙,根尖陰影面積無減小,甚至增加。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通過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進行統計,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治療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9/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22/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為100.0%(30/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24/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n,n(%)]
2.3 兩組患者康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時間為(89.67±8.29)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96.43±14.86)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尖囊腫多屬于牙源性炎癥性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根尖囊腫的主要發病部位在患者的頜骨內根尖處,根尖在長期受到炎癥反應的刺激下肉芽組織會出現退行性病變情況,進而發生壞死,或者出現液化性囊腔[3],隨著該病的逐漸發展,囊腔內的壓力也在隨之提升,會對周圍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囊腔中的酶類和白介素等物質會共同作用,使囊腫的面積不斷增加,對周圍骨質產生較大的壓迫性致其吸收。形成囊腫之后,上皮襯里不會消失,仍然存在,囊腫就沒有辦法自愈,所以,就需要通過臨床治療使囊腫愈合[4]。大多數的根尖囊腫患者在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病程逐漸延長,患者就會發生牙齒松動、牙槽骨受到破壞等情況,對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有關研究表明[5]:根尖囊腫患者的患牙牙髓之中存在大量的厭氧菌,會對炎癥因子產生刺激反應,進而使患者的炎癥反應加重,除此之外,細胞因子的增加也會使基質金屬蛋白酶水平增加,進而對基質金屬蛋白酶2 的合成效率產生刺激,就會使細胞基質成分的降解率大大提升,啟動骨吸收,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臨床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及時對患牙進行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是極為必要的[6]。
單純根管充填方法對根尖囊腫患者進行治療,需要在根管內填充藥物糊劑,預備根管時通過擴大針機械刺激,進而對根尖周病變組織的完整性產生破壞作用,然后消除炎癥上皮[7]。根管中的封藥糊劑中存在氫氧化鈣,能夠誘導骨組織形成,進而對骨細胞活性產生抑制以及破壞作用,從而加快組織修復的速度,幫助縮短組織愈合時間。但是通過單純的根管充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根尖囊腫患者治療效果較差,對于根尖吸收者根尖孔封閉不嚴,根管的填充物質長期暴露在患者的囊腫中,被溶解的幾率較大,根管壁以及牙膠尖之間會出現間隙,十分不利于根尖囊腫的愈合,進而大大降低治療效果[8]。通過單純根管治療,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較多的誤差,包括:根管的填充嚴密性不夠,根管沒有完全擴通等,進而使治療效果受到影響,通過單純的根管治療,只能夠將根管內的壞死物質清除,不能夠達到有效的根治目的。在治療中,使用糊劑填充囊腫部位,患者會感覺不適且失敗幾率較高,往往需要通過二次治療、三次治療或者多次治療,且效果越來越差,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9/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22/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為100.0%(30/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24/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時間為(89.67±8.29)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96.43±14.86)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根管外科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主要體現在切除根尖、刮治根周、根管倒充填充等方面,可以將單純根管治療的缺陷進行彌補,手術中通過根管引流,可以將囊腫壓力大大降低,將根尖的病變組織以及牙骨質進行徹底的清除,可以將根尖殘端進行嚴格管理,幫助組織加速愈合,根尖倒填充方法可以將根尖進行嚴密封閉,有效避免發生再次感染;雖然根管外科手術的操作比較復雜,創傷較大,但是其治療效果十分顯著,療程較短,病變根尖可以有效切除,可以將感染的壞死的牙骨質以及根尖的病變組織進行有效去除,術中嚴格處理根尖殘端,有效愈合根尖周組織,避免感染源如進入根管中。植繼忠等[10]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06%,治療滿意度為94.12%,平均康復用時為(90.25±8.20)d。
綜上所述,根尖囊腫患者通過根管外科手術進行治療,治療效果明顯,滿意度較高,推廣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