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娜
拉貝洛爾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血壓調節藥,屬于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和乙型腎上腺受體阻滯劑[1]。其藥效學原理是阻斷腎上腺素受體,放緩竇性心律,減少外周血管阻力。拉貝洛爾同時具有α 受體及β 受體阻滯劑作用,對β1及β2無選擇作用。與單純β受體阻滯劑不同,拉貝洛爾能降低臥位血壓和周圍血管阻力,對臥位患者心律改善程度較立位及運動時心率則減慢效果較弱。其降壓效果優于單純β 受體阻滯劑[2]。為進一步研究拉貝洛爾在子癇前期中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隨機選取了50 例患者進行觀察與分析,具體方法和結論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20 年1~12 月期間在本院進行分娩的50 例子癇前期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 例。對照組最小年齡28 歲,最大年齡34 歲,平均年齡(30.12±1.29)歲,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9.12±0.38)周;研究組最小年齡27 歲,最大年齡34 歲,平均年齡(30.33±1.22)歲,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9.22±0.41)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為子癇前期患者;②患者年齡>18 周歲,<35 周歲;③患者無藥物過敏史;④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妊娠糖尿病的患者;②存在臀位、前置胎盤等具備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患者;③存在認知障礙的患者;④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⑤處于惡性腫瘤治療期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硫酸鎂治療,具體如下:將硫酸鎂注射液(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61)首次劑量為2.5~4.0 g,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 稀釋后,5 min 內緩慢靜脈注射,以后每小時1~2 g 靜脈滴注維持24 h 總量為30 g。
1.2.2 研究組 給予拉貝洛爾治療,具體如下:將鹽酸拉貝洛爾注射液(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2)100 mg 加5% 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250 ml,靜脈滴注速度為1~4 mg/min,直至取得較好效果;當患者血壓下降至正常范圍后,給予鹽酸拉貝洛爾片(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19)口服,3 次/d,100 mg/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血壓基本恢復正常,患者狀態優,未出現不良反應及其他并發癥);有效(患者血壓改善明顯,患者狀態良好,未出現不良反應及其他并發癥);無效(患者血壓未得到改善或加重,患者狀態較差,出現不良反應或其他并發癥)。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
1.3.2 分娩結局 統計陰道分娩和剖宮產的結果。
1.3.3 分娩不良事件 觀察分娩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胎盤早剝、產后出血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2.2 兩組分娩結局對比 研究組陰道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結局對比[n(%)]
2.3 兩組分娩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分娩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 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子癇是子癇前期基礎上發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抽搐,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五種狀況之一,也可以是子癇前期緊急嚴重并發癥。子癇可以發生在產前、產時、產后等不同時間。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子癇是世界范圍內的構成孕產婦生命威脅的常見疾病,子癇患者的死亡率約1%[3]。子癇前期對孕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健康影響極大,初次生產的孕婦、雙胎、多胎的孕婦、具備高血壓易感因素、遺傳因素的女性、患有血管性疾病、腎病、及糖脂代謝異常的女性、超重或營養不良的女性均屬于子癇前期易發群體。該組疾病臨床表現多樣,包括血壓升高、蛋白尿、水腫、全身多臟器損害,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等,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相關研究顯示,子癇前期疾病的發生率為5%~12%,在世界范圍內,10%~15%孕產婦直接產科因素引發的死亡與重度子癇前期有關[4]。目前臨床上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目的主要包括控制病情,延長孕周,盡可能保障母子安全,治療基本原則包括休息、鎮靜、預防抽搐,有指征的降壓和利尿、密切監測母子情況,適時終止妊娠。針對子癇前期首選口服降壓藥,在口服藥物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情況下,可采用靜脈用藥。臨床常用藥物包括硫酸鎂、拉貝洛爾、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甲基多巴、硝酸甘油、硝普鈉、尼卡地平、酚妥拉明等。其中硫酸鎂不良反應主要有潮紅、出汗、口干等,注射過速時易引起惡心、嘔吐、心慌、頭暈等,由于鎂離子可以透過胎盤,該藥使用不當容易造成新生兒高鎂血癥。拉貝洛爾屬于兼有α 受體及β 受體阻滯劑作用的降壓藥,較單純β 受體阻滯劑不同,能降低臥位血壓和周圍血管阻力,其降壓效果比單純β 受體阻滯劑為優[5,6]。本次研究隨機抽取在本院進行分娩的子癇前期患者50 例,按照統計學原則將抽取的樣本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硫酸鎂治療,給予研究組患者靜脈滴注拉貝洛爾加口服拉貝洛爾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陰道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分娩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拉貝洛爾在子癇前期治療中的效果顯著,對分娩結局起到正面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