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爽 陳偉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多種致病因素導致的胃腸道急癥,具有病程危重、發病急等特點,若不積極治療會造成腸壞死、穿孔、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1]。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病率約為2.1%~3.6%。考慮到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會引發諸多并發癥,帶來嚴重后果,如何選擇合理藥物有效控制疾病,縮短病情發展,減輕患兒痛苦,使其獲得更大收益是許多研究者關注的目標[2]。雙歧桿菌是腸黏膜屏障中生物屏障的主要成分,在維持機體腸黏膜屏障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發現雙歧桿菌對腸道保護有明顯療效[3-5]。谷氨酰胺屬于機體內非必需的氨基酸,能夠促進組織的代謝功能。本文擬將雙歧桿菌聯合谷氨酰胺用于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現將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本院60 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研究組男17 例,女13 例;胎齡31~34 周,平均胎齡(32.21±2.97)周;出生體重1000~2700 g,平均出生體重(2031.38±344.28)g;出生身長 36~45 cm,平均出生身長(40.25±4.16)cm。對照組男15 例,女15 例;胎齡30~33 周,平均胎齡(32.09±2.87)周;出生體重1058~2681 g,平均出生體重(2048.28±331.71)g;出生身長 35~ 46 cm,平均出生身長(40.37±4.28)cm。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有明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表現,符合納入標準;②納入本次研究前未接受其他藥物治療;③患兒家屬同意此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等;②無家庭成員照顧者;③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取抗感染、胃腸減壓、禁食、補液、腸外營養支持等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劑治療,0.5 包/次,加入溫開水2 ml 稀釋,2 次/d 鼻飼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谷氨酰胺鼻飼治療,劑量為0.3 g/(kg·d),分為2 次使用,治療7 d 為 1 個療程。均治療 2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①并發癥包括腹瀉皮疹、肝功能障礙及喂養不耐受。②炎癥因子包括CRP、IL-8、IL-6。③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腹瀉改善時間、腹脹改善時間及大便性狀改善時間。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住院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兒住院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住院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兒CRP、IL-8、IL-6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CRP、IL-8、IL-6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兒腹瀉改善時間、腹脹改善時間及大便性狀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新生兒期常見和嚴重的胃腸道急癥,多見于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發病原因與圍生期缺氧、輕微的感染引起局部腸黏膜的輕度損害有關[4-6]。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一旦發生,病情進展迅速,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降低其發生的關鍵。相關研究指出雙歧桿菌作為一種微生態制劑在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臨床研究指出,糞便的微生物群可能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病的原因之一,雙歧桿菌是革蘭陽性無芽孢厭氧桿菌,可通過以下方面起到抗感染、抗炎癥和保健的作用:①產生有機酸,能顯著降低環境中的 pH值[7];②產生過氧化氫,能抑制和殺滅革蘭陰性菌;③有效防治腸道細菌或內毒素異位;④雙歧桿菌菌體表面脂磷壁酸能包被致病菌,致使致病菌與腸道的結合位點被封閉,而產生抗菌作用[8,9]。
谷氨酰胺屬于機體內非必需的氨基酸,能夠促進各細胞和各組織的代謝功能,且能夠刺激肽類營養激素的釋放,從而改善胃腸道功能。谷氨酰胺在治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可以發揮維持腸道屏障功能、降低腸道炎癥的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基礎,本文對研究組采取雙歧桿菌聯合谷氨酰胺,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住院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CRP、IL-8、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腹瀉改善時間、腹脹改善時間及大便性狀改善時間分別為(1.82±0.35)、(1.95±0.45)、(3.51±0.42)d,均短于對照組的(2.87±0.49)、(2.49±0.69)、(4.26±0.87)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钥闯雠R床針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可以采用雙歧桿菌和谷氨酰胺聯合治療的方案,以增強胃腸道功能,改善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10]。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聯合谷氨酰胺能夠改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新生兒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及臨床癥狀,同時能夠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