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烙 胡瑞英
【摘 要】目的:探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腸梗阻患者的療效觀察與護理體會。方法:隨機抽取院內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內74名腸梗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雙色球分組原則將74名患者平均分為兩組,一組設為觀察組,實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一組設為對照組,實行常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保留灌腸在治療腸梗阻患者較為有效,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顯著價值,值得臨床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中藥保留灌腸;腸梗阻;臨床療效;護理體會
在臨床,腸梗阻屬于常見、典型的外科急腹癥,其原因與先天性腸粘連和腸道腫瘤有關,患者呈頭暈、胃腹不適等癥狀,臨床表明應給予相應治療和護理措施。但患者術后存在炎癥,甚至影響到胃腸道[1]。對于大多數腸梗阻患者,一般采用中藥保留灌腸,以減少藥物副作用,保證治療安全性。在臨床實踐中,應高度重視大腸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的身心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胃腸功能康復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通過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腸梗阻患者,分析其療效并闡述其護理體會,詳見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踐經倫理委員會同意,將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內74名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37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患者自愿參與、簽署同意書。
觀察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26歲~70歲,平均年齡(48.8±10.6)歲;對照組,男16例,女21例,年齡25歲~72歲,平均年齡(48.9±9.8)歲。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其中藥方中包括為敗醬草、決明子、虎杖、瓜蔞仁各30g, 且芒硝、厚樸、枳實、萊菔子、火麻仁各20 g及大黃15g、赤芍、法半夏、大腹皮、杏仁各10g。依方抓好后用500ml清水煎煮至150ml后取藥,取溫度適宜時實行灌腸操作。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且介紹其護理階段的注意事項。
觀察組患者采取護理干預:①治療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以達到準確的治療。在醫囑下,進行減壓、補液、禁食等對癥治療。掌握患者基本信息等情況,經給予患者治療過程中向患者介紹病因,并通過正確預防、治療措施腸,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實現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②針對患者負面情緒,醫務人員應及時與患者溝通,提高護理人員依從性,期間認真傾聽患者的敘述,評估心理狀況,并實施咨詢心理護理,了解其心理真實想法、需求,并給出消除其不良心理狀況的最佳解決方案。通過與患者的溝通,詳細說明病因、治療方法和目的。③保證病房溫濕度舒適性,保持病房安靜及清潔性,為患者創造加快患者身體康復及提高睡眠質量的病房環境。
1.3 療效觀察及評判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腸梗阻是消化道常見疾病,常規西醫以抑制消化液分泌、胃腸減壓、營養支持、抗炎等對癥治療為主,將中醫治療應用在腸梗阻患者中,其治療效果優于常規治療,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認為腸梗阻因六腑氣機失調、氣血凝滯所致,呈滿、痞、實、燥之狀。治療應以行氣化瘀、通里攻下為主。本文通過芒硝、厚樸、大黃、枳實等藥物組成,是一種很好的瀉熱通便劑,能對腸粘膜免疫、生物和機械屏障起保護作用,其功效較為顯著,進一步修復受損的腸粘膜,防止細菌內毒素和細菌易位,從而抑制炎癥反應[2]。
人體中腸道作為主要消化系統,其吸收能力強,對于腸梗阻,中藥制劑通過灌腸治療直接灌注入直腸,可直接快速作用于腸道的靶點,在梗阻部位迅速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從而有效避免消化道消化酶對藥物的消化,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達到緩解腸道運動障礙的效果,促進腸道蠕動,護理干預對加快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尤為重要,從而進一步達到增強治療效果的目的[3]。
參考文獻
[1] 蔣楠.中藥保留灌腸在腸梗阻患者應用中的效果評價[J].黑龍江醫學,2020,44(11):1499-1501.
[2] 史春雷.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觀察[J].特別健康,2020(6):142-143.
[3] 侯立玲.中藥保留灌腸對結直腸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J].大醫生,2019,4(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