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



夏邑縣地處豫東平原、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和人口大縣。為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夏邑縣以農廣校為主體,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尤其是在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來,更是把培育高素質農民作為鄉村人才振興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來抓。2014年全國農廣校校長工作會議、2018年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現場會均在夏邑縣召開,推介夏邑縣高素質農民培育經驗。
一、典型做法
1.注重爭取政府支持強職能。夏邑縣農廣校積極爭取當地縣委、縣政府支持,把培育高素質農民納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縣委縣政府印發專門意見,成立夏邑縣農民教育中心,以農廣校為主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通過專門機構、專業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產業鏈全覆蓋的實習實訓基地來保障縣農廣校在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為培訓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注重科學工作思路做引領。按照“圍繞產業育人才,育出人才興產業”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緊貼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創新培育方式方法,實行四個方面的“三結合”。一是在培訓基地使用上,實行農廣校,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教學科研機構,產業鏈示范基地三結合,上聯下沉優勢互補;二是在授課師資選配上,實行本縣教師、外聘專家教授和基層鄉土人才三結合,前沿科技、實用技術并授,滿足學員需求;三是在培訓手段方式上,采取理論培訓、線上培訓、實踐實訓三結合,推行線上線下融合培訓;四是在教學培訓管理上,實行縣專職班主任、鄉村專干、學員三結合,共同組織管理。
3.注重規范工作環節保精準。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的培訓規范及有關要求開展培育工作,細化工作方案,規范工作環節,在專業設置、學員遴選、課程安排、師資選聘、教學方法、線上融合、實習實訓、跟蹤服務、過程管理等環節做到“九個精準”。比如,圍繞產業設置培訓班次;按照“把普通農民培育成種養能手,把種養能手和返鄉創新創業人員培育成經營主體帶頭人,把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成產業發展引領人,把村兩委干部培養成鄉村振興帶頭人”的思路遴選學員;按照學員培訓需求和產業發展要求,科學安排培訓課程;按照專業和課程要求,精準匹配師資;按照農民學習規律和特點,創新教學方法、安排實習實訓等。通過“九個精準”,實現培訓課程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理論培訓與實踐操作的有效對接,教師和農民學員的有效對接。
4.注重服務扶持求實效。聚焦高素質農民創新創業、示范帶動能力提升,持續開展跟蹤服務指導,先培訓、常培養,確保培育質量效果。一是加強回訪走訪,通過微信群、云上智農App等開展線上跟蹤服務,到田間地頭實地走訪,開展技術指導。二是強化宣傳推介,通過縣融媒體中心、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典型學員和創新理念技術,講好高素質農民故事。三是落實優惠扶持政策,在土地流轉、金融信貸、評優評先等方面爭取政府對學員的扶持,對高素質農民給予優惠服務和獎勵。四是實施“四步培養法”,即“把農民培養成高素質農民,把高素質農民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把優秀黨員干部培養成村支部書記”,打通高素質農民成長、成才晉升渠道,使高素質農民有聲譽、有地位、得實惠。
二、主要特點
目標明確,以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實現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積極尋求當地政府支持,圍繞產業科學辦班。定位準確,以農廣校為核心辦學機構,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把培育高素質農民作為鄉村人才振興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來抓。思路精確,按照“圍繞產業育人才,育出人才促產業”的思路,分層分類培育高素質農民,真正實現了通過培育高素質農民,發展特色高效產業,持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夏邑縣農廣校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的高素質農民培育法被評為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多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12年以來,該校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6193名,其中生產經營型4158名,兩專型2035名,實現“扶志、扶智、扶產業”,帶動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夏邑縣先后榮獲“全國超級產糧大縣”“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西瓜之鄉”“中國蛋鴨之鄉”等榮譽稱號。夏邑白菜、夏邑辣椒、夏邑雙孢菇、夏邑西瓜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據調查,夏邑縣農廣校培育的高素質農民年均每畝增收5000元,每戶增收3萬元以上,帶動眾多農戶走上致富道路。多名學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榮譽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