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12年來,主權基金對歐洲足球的侵蝕從曼徹斯特到巴黎,再到紐卡斯爾,每6年找到一個落腳點。這種和過往任何俱樂部所有者都不同的資本,將給歐洲足球,乃至世界足球帶來重新定義規則的深遠影響。
職業足球,尤其會因為主權基金的接連進入,變得和過往大不相同。
沙特主權基金PIF領投,收購英超瀕臨降級的紐卡斯爾聯隊,給這個足球沉寂14年的英格蘭東北城市帶來了一場強烈地震。PIF全稱為Public InvestmentFund,公共投資基金,3.05億英鎊收購紐卡,在疫情背景下,價格并不低廉,但考慮到PIF資產總值超過7000億美元,收購一家英超俱樂部,只是這個集團在市場上的小動作。
紐卡在2007年被倫敦商人麥克·阿什利收購。阿什利是體育用品超市的超級業主,收購紐卡,為的是推廣他的體育用品超市。他很快發現,單一俱樂部達不到自己的商業訴求,從2008年就想出手這家俱樂部,卻一直找不到價格如他所愿的買家。14年來,由于老板不愿意投資俱樂部,紐卡競爭力始終低迷,曾經降級,殺回英超后,也只是保級球隊。
PIF收購紐卡,一度因為中東地緣政治——沙特和卡塔爾的地域對立,被英超否決。當沙特政府稍微放緩立場,禁止國內盜播英超賽事后,英超這個完全開放的商業化市場當然不會對新的金主設置新的障礙。即便由于沙特的許多政治和社會問題,這次準入引發了英國社會眾多抗議聲。
沙特不是進入職業足球的第一家主權基金,2009年阿布扎比收購曼城,是主權基金收購足球俱樂部的第一個案例,目前這個“城市足球集團”資本關系,還不是直接歸屬阿布扎比主權基金。6年之后,卡塔爾收購巴黎圣日耳曼,是主權基金在歐洲足壇立起的第二極。和前兩個案例相比,沙特來得有點晚,不過沙特是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老大,PIF的體量也更大。
歐洲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組織結構大致分為股份制和會員制兩種模式,會員制的俱樂部如皇馬、巴薩,資本收購難度巨大。股份制的俱樂部往往會注冊為有限責任公司,俱樂部的創始人、所有者或管理者能規避一些自然人的經營風險。各種足球俱樂部所有者百年來的變化,最初都是本地足球愛好者,逐漸變為本地富豪縉紳,再到更高一層的巨富。
英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立后,媒體化和商業化推動著英超國際化急速上升,二十一世紀初,俱樂部所有權構成的國際化程度加速。俄羅斯寡頭阿布拉莫維奇2003年收購切爾西,是一個分水嶺,此后18年,英超大半俱樂部為國際資本收購,百年三大老牌曼聯、利物浦、阿森納都是美國資本所有,其他如萊斯特城(泰國)、阿斯頓維拉(美國)、狼隊(中國資本)、南安普頓(中國)等。英國資本持有的俱樂部不過熱刺、西漢姆聯、布萊頓、諾維奇和布倫特福德這幾家。
美國資本對職業體育的投入和其他國際資本相似,看重職業體育的市場前景,對俱樂部盈利、資本退出的高回報有所預期,絕大多數國際資本控制的英超俱樂部會保持傳統職業體育的經營思路,量入為出。切爾西稍有些另類,但時日長久,也逐漸合流。
主權基金進入的動機和其他國際資本完全不同。他們算賬的方式有本質的區別,根本不會重視一家足球俱樂部每年可能有的數千萬歐元盈利。在主權基金眼中,任何一家職業俱樂部,哪怕知名度和體量如皇馬、曼聯,經營收入每年六七億歐元,但核心價值不是經濟規模和盈利能力,更在于其品牌及文化影響力。主權基金代表一國政府的訴求,因此曼城和巴黎剛進入職業體育這個細分市場領域,他們投入的規模完全不是過往量入為出的俱樂部能相提并論的。這些俱樂部迅速抬高了歐洲五大聯賽的競爭成本,也從另一個角度無情地破壞了傳統體育生存生態。
這是國際資本在職業體育領域里打的一場降維戰爭。體育的傳統世界,如何應對這些錢袋不見底的外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