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帆,黃 瑩,李元群,龔 敏,方 利,袁 偉,官 莉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重慶 400014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由鼻科、咽科、喉科、氣管食管科、耳科和頭頸科組成,涵蓋疾病范圍廣、種類多[1]。鼻內鏡術后病人鼻竇黏膜上皮化需要3~6個月[2],突聾病人常面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3],咽喉腫瘤病人術后需進行吞咽訓練、呼吸道濕化維護、氣管切開家庭換藥、氣管內套管消毒等[4],整個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需要醫護人員給予專業指導,以提高康復效果,預防并發癥。醫學信息化發展帶來的移動醫療給病人帶來極大的便利[5-6],各大醫院推出的APP、公眾號等具備掛號就診等功能,主要針對診療前服務,較少關注治療過程及診療后的康復、健康教育等問題[7]。研究證實,有效的健康管理可減少病人再入院率,改善癥狀,降低醫療成本和實現質量調整壽命年增益[8]。本研究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載體,通過構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對病人實施院前、院內、院外全程信息化管理,提供線上、線下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疾病管理參與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節約護士健康教育時間,減少潛在醫療支出。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包括護士版APP、微信公眾號、科室官方抖音、EpiData信息化出院隨訪系統、發聲矯治線下培訓班,由科室護理碩士研究生主導,全體護士和部分醫生參與,由網絡公司提供信息技術支持。
1.1 護士版APP2018年7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與某網絡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在該公司技術支持下運用護士版APP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培訓等。①宣教。病人信息:包括床號、姓名、住院號、住院時間等,點擊進入病人信息,可查看入院時間、診斷、推送課程名稱、推送護士、課程閱讀率,還可推送滿意度調查表等。推送課程包括病區常用、我的課程夾、按科室、按類別4種方式,課程由科室護士原創,包括住院指南、出院手續、醫保報銷政策、常見病種術前及術后知識宣教、康復指導、護理措施等。病區選擇:科室存在多個病區時,護士可能會輪崗,根據實時情況調整病區,可提高護士分管病人效率。布局調整:護士可根據使用習慣自行調整,橫向或縱向排列病人信息。床位管理:全科床位均排列在此版塊,護士根據分管床位動態變化選擇自己負責的床位。出院病人:根據姓名或住院號精確搜索出院病人信息,也可根據時間批量選擇出院病人,還可查看病人入院時間、住院號、診斷、出院時間、宣教內容閱讀情況。批量推送:按照床位或入院先后順序批量推送宣教課程和滿意度。②培訓。必修課程:APP平臺的使用方法、疾病護理常規等。選修課程:護理部掛網學習課件等。考試:發布考試計劃,記錄考試名稱、時間、分數,錯題集解析歷次考試成績。③發現。網絡公司制作的公共課程,包括宣教知識、規培課堂、專科護士、管理課堂等內容。④我的。消息中心:病人鮮花感謝消息、培訓考試信息、人員管理通知。宣教課程:“我的宣教課程”涵蓋本人制作的提交、審核、通過的課程;本院宣教課程按科室和類別進行分類,可查看和學習醫院所有的宣教課程。宣教數據:總結該賬號總推送人數和推送量,病人閱讀人數和閱讀量,分析閱讀率,評價宣教效果。
1.2 微信公眾號
1.2.1 網絡公司微信公眾號 護士版APP與網絡公司微信公眾號互為關聯,病人掃描二維碼后關注微信公眾號,登記姓名、住院號、床號3項信息申請入院,護士版APP即可收到新入院申請,護士審核通過后,根據病種向病人發送宣教內容,微信公眾號立即接收到推送消息,病人可根據宣教內容熟悉病區環境、了解檢查攻略、掌握術前準備事項等。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或反復學習,出院時接收住院滿意度調查,在線完成后,結果分析自動發送至后臺管理平臺,減少護士每月使用紙質版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析等工作量。1.2.2 科室微信公眾號 科室微信公眾號可為病人提供預約掛號、查看門診排班、疾病科普宣教等功能。科室成立醫生和護士宣傳組,按照疾病亞學科分類,耳科、鼻科、咽喉科、頭頸科分別指定負責人1名,護理組由1名護理碩士研究生負責,科室秘書統籌安排每周推送科普內容和次數,護理組根據醫療科普內容,制定推送計劃,安排護士撰寫原創科普宣教內容,審核通過后,由秘書編輯格式發布在科室微信公眾號上。
1.3 科室官方抖音 隨著自媒體的迅猛發展,抖音作為自媒體的應用典范,覆蓋人群廣,簡單易操作,且具有一定的科普宣教功能,因此我科將抖音作為宣傳平臺,推廣科室健康教育內容。由護理碩士研究生制定抖音宣教計劃,指導全科護士根據疾病健康管理內容制作原創微視頻,由兩名護士自由組合構思框架和拍攝素材,微視頻內容主要包括鼻腔沖洗、鼻出血簡易止血法、氣管切開居家護理、人工耳蝸術后康復等疾病護理知識,護理碩士研究生審核并校對后,由科室秘書上傳至抖音平臺。
1.4EpiData信息化出院隨訪系統EpiData是一個免費的數據錄入和數據管理軟件,登陸www.epidata.dk官網可下載并安裝使用,該軟件可在無網絡情況下運行,適用于醫院護士站所有電腦,可保障病人信息安全。隨訪項目可在軟件內自主編輯,結合衛生管理部門、醫院護理部要求及科室專科特色,包括病人一般信息、康復情況、隨訪內容、健康管理指導。由課題組1名護士管理并指導全科護士使用,責任護士在病人出院當天登陸EpiData系統,上傳病人一般信息,出院7~10d時通過電話回訪了解病人康復情況,并登記隨訪內容,指導病人出院后健康管理項目,根據病人病種推薦其關注我科微信公眾號或抖音內容,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月底再由課題組這名護士導出EpiData出院隨訪系統信息,統計隨訪率、護士工作量、病人康復情況等,優化隨訪流程、降低漏訪率及時間成本,為科室績效考核和科研提供數據支撐。
1.5 發聲矯治線下培訓班 根據病人反饋意見和需求,結合科室傳統優勢學科,將發聲矯治培訓班作為健康管理線下內容。發聲矯治培訓班由護士長和咽喉科學科帶頭人根據常見病種制作理論培訓教程,咽喉科1名博士和課題組2名護士協助病人的現場培訓、實操演練、預約登記、維護秩序等。隨著病人就醫體驗感增加,反饋意見良好,參與量提升,發聲矯治培訓班由不定期舉辦固定至每月第1周和第3周周五下午在學習室定期舉辦。主要針對咽喉科疾病術后、職業用嗓、長期發聲不當病人,通過現場指導病人正確進行發聲器官的鍛煉、糾正錯誤的發聲習慣等達到鞏固手術治療效果,提高健康管理成效。
2.1 多模式健康管理團隊的構建 由科室1名護理碩士研究生擔任總負責人,分成4部分進行管理。護士版APP和網絡公司微信公眾號由課題組1名護士負責管理,在網絡公司信息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指導和培訓全科護士安裝和使用APP及微信公眾號。科室微信公眾號和官方抖音由秘書負責申請賬號和上傳資料,醫療組各亞學科負責人與護理組碩士研究生共同制定宣教計劃,統籌安排和審核宣教資料,秘書排版及校對,上傳至科室微信公眾號和官方抖音平臺。EpiData信息化出院隨訪系統由課題組1名護士負責管理,在科室2個病區護士站電腦上安裝軟件,指導并培訓全科護士使用。發聲矯治線下培訓班由護士長指導課題組2名護士進行全程管理,咽喉科學科帶頭人和博士提供業務及技術指導。
2.2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的運行模式 實行院前、院內、院外全程一體化,線上線下雙軌制管理模式。具體管理流程如下:①病人入院前通過關注科室微信公眾號,完成掛號繳費、查詢檢查結果等。②辦理住院后,主管護士指導病人關注網絡公司微信公眾號并登記住院信息,通過護士版APP發送疾病健康教育內容,病人通過微信平臺接收推送消息,可與主管護士互動、提問等。③病人住院期間主管護士推薦其關注科室官方抖音,可通過科室官方抖音和微信公眾號了解疾病科普內容、惠民活動等。④病人出院后護士通過APP將其移出住院系統,自動推送滿意度調查表,并導出病人住院信息,上傳至EpiData出院隨訪系統,主管護士在病人出院7~10d登陸EpiData系統,調出病人住院檔案,通過電話回訪了解病人康復情況,在主管醫生的協助下解答病人疑問。⑤主管醫生根據病情需要篩選咽喉疾病病人,推薦其參加發聲矯治線下培訓班,并與護士共同通過電話和微信的方式進行回訪管理,督促病人居家期間進行正確的發聲訓練。
3.1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使用情況 記錄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醫護人員、病人及家屬注冊情況、總推送量。護士版APP發布健康教育、疾病康復類文章情況、累計閱讀量、病人收藏文章情況。科室官方抖音關注人數、粉絲量、發布健康指導類視頻情況。EpiData信息化出院隨訪系統登記情況、回訪成功率、解答病人疑問情況。發聲矯治線下培訓班參加人數、發聲訓練效果。
3.2 護士健康教育時間 比較2018年6月1日—6月30日住院病人人均健康教育時間(健康管理平臺使用前)及2020年6月1日-6月30日住院病人人均健康教育時間(健康管理平臺使用后),健康教育時間計算方式:從護士開始講解疾病知識并解答病人疑問至護患交流結束。
3.3 病人對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使用的評價 采用楊海苓等[9]編制的護理信息平臺使用調查表評價健康管理平臺使用情況,包括用戶體驗度、平臺服務質量、平臺系統質量、平臺資源質量4個維度,共20個條目。該量表各條目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從“極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別計1~4分,總分20~80分,得分20~26分為滿意度低,27~53分為滿意度中等,54~80分為滿意度高,預試驗測評該調查表各維度與總調查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646~0.92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病人出院前1d,護士通過APP平臺將調查表推送至病人微信,填寫完成后自動返回后臺。
4.1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使用情況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注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護人員72人,病人和家屬6961人,總推送量為45951次。護士版APP發布健康教育、疾病康復類文章59篇,累計閱讀量為29891次,病人收藏文章345例次,其中《鼻內鏡圍術期健康指導》閱讀量最高,累計閱讀4653次;醫患互動356次;發送《住院病人護理滿意度調查表》3466份,平均滿意度為97.47%。科室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2480人,發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相關疾病預防、康復指導類文章78篇,累計閱讀量達23782次,《老年性耳聾防治》的閱讀量最高,累計閱讀1399次,其次為《為何聲音嘶啞的人總是您》,閱讀量達1209次。科室官方抖音關注人數234人,粉絲量為1362人,發布健康指導類視頻86個,獲7518個贊,其中《聲帶息肉科普》視頻獲贊量最多,為208個。EpiData信息化出院隨訪系統共登記出院病人4563人,回訪成功率為98.6%,解答病人疑問3762個,主要涉及居家康復鍛煉、飲食指導等內容。發聲矯治線下培訓班累計參加人數為485人,通過1~3次發聲訓練,73.2%的病人在門診隨訪時均能正確發聲,半年內無一例術后復發。
4.2 健康管理平臺使用前后護士健康教育時間成本比較(見表1)
表1 健康管理平臺使用前后護士健康教育時間成本比較(±s) 單位:s

表1 健康管理平臺使用前后護士健康教育時間成本比較(±s) 單位:s
時間使用前使用后t值P耳科鼻科咽喉科頭頸外科人數人數人數人數88時間414.83 ±42.75 176.54 ±36.86 108.436<0.001 77時間486.32 ±51.33 236.24 ±26.64 127.547<0.001 66時間375.85 ±35.76 125.88 ±17.56 155.643<0.001 99時間563.24 ±28.46 298.64 ±22.93 286.441<0.001
4.3 病人對健康管理平臺的使用評價(見表2)
表2 病人對健康管理平臺的使用評價(n=362,±s) 單位:分

表2 病人對健康管理平臺的使用評價(n=362,±s) 單位:分
維度用戶體驗度平臺服務質量平臺系統質量平臺資源質量總體評價得分16.80 ±2.15 18.75 ±6.10 15.70 ±4.90 19.40 ±2.70 70.65 ±3.96
5.1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提高了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參與率及科室關注度 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病人康復效果,防止術后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APP、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健康指導類文章累積閱讀量達6萬多次,說明病人通過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的參與度較高。由于醫學知識專業性強,病人及家屬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文字或口述的方法理解疾病相關內容。本研究通過構建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貼合互聯網時代下大眾獲取信息的習慣,將晦澀難懂的醫學知識通過視頻、幻燈片講解等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讓病人和家屬能夠正確理解并掌握疾病康復知識,反復閱讀宣教內容,出院返家期間也可通過平臺了解康復注意事項,向醫護人員咨詢問題,反饋疾病康復進程,獲得專業指導,提高遵醫行為。同時,科室運用該平臺對病人進行健康管理,增加了平臺的用戶黏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室的關注度。
5.2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節約了護士健康教育時間Rice等[10]研究發現,由護士主導的健康教育可對病人再入院率、生活質量、費用等產生成本效益。傳統健康教育方式為護理人員通過紙質版宣教單向病人講解疾病知識,由于大部分病人缺乏醫學基礎,延長了護患溝通時間。本研究中,健康管理平臺使用前后護士健康教育花費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提示運用該平臺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可減少護士宣教的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研究報道,信息化干預平臺是健康促進的有效驅動因素[11],實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因此,管理者可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開展健康教育,改進管理模式,合理配置人力資源,鼓勵護士利用碎片時間探討新技術、專利、教學、科研課題等內容,促進護理學科縱深發展。
5.3 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可提高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病人滿意度是衡量醫療服務與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12],受醫患溝通、病人需求關注、可行的特殊服務、是否擁有固定醫生、診療等待時間、健康知識宣傳等影響[13]。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人對該平臺的總體評價為(70.65 ±3.96)分,處于高水平。4個維度中,平臺資源質量得分最高,可能與平臺中的健康管理內容均為醫護人員根據病人就醫過程中常見問題進行解答和科普,符合病人需求,因此得分最高。移動互聯網在醫療衛生保健領域的應用具有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等優點,導致病人就醫就診模式、獲取疾病知識的途徑、習慣等發生改變[14]。本研究通過構建的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為病人提供院前、院內、院外醫患溝通媒介,滿足病人醫療健康需求,可由主管醫生和主管護士對病人實施個性化的康復指導,減少病人復診、咨詢等待時間,符合病人獲取個性化、全程健康管理的要求,有效提高了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本研究構建的多模式健康管理平臺具有掛號繳費、查詢檢查結果、健康教育、疾病科普、惠民活動宣傳、出院回訪、醫護患交流、康復指導等功能,院前、院內、院外全程一體化,線上線下雙軌制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病人健康教育參與率及科室關注度,節約護士健康教育時間,提高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下一步將完善出院隨訪系統與病人住院信息系統的端口對接,便于醫護人員在出院隨訪時能更便捷地查詢病人住院資料,提供系統、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