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

7月2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省交通運輸廳鐵路機場處處長高登友介紹,“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圍繞交通強省建設,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建設為引領,聚力補短板、提品質、優服務、強保障,加快打造以樞紐機場為骨干、非樞紐機場和通用機場為重要補充的現代化機場群,不斷增強山東省民航的國際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8月12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山東首個最高等級4F級機場和集航空、高鐵、地鐵、高速公路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全國首批智慧機場示范項目。
按照此前的數據,截止到“十三五”末,山東已經擁有濟南遙墻、青島流亭、煙臺蓬萊、威海大水泊、臨沂啟陽、日照山字河、東營勝利、濟寧曲阜、菏澤牡丹、濰坊南苑10座民用運輸機場。遍布全省的機場成為加速通暢內循環網絡、穩步拓展外循環通道的重要一環。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省民航運輸市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2511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21.5萬噸,起降260.9萬架次。2019年,全省累計執飛航線721條,其中國內航線617條,國際及港澳臺地區航線104條,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72.9%、72.8%和73.3%;累計通航城市163個,其中國內城市124個,國際及地區城市39個,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41.7%、45.9%和50%,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前不久,在臨沂舉辦的“第四屆民航中小機場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在論壇上指出:“目前,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245個,其中191個是旅客吞吐量200萬以下的中小機場,占比達到78%;‘十四五’期間,還將新增30個左右的運輸機場,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機場。”
近年來,國內中小機場發展呈現出數量越來越多、運量越來越大、分布越來越廣趨勢,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更加凸顯。中小機場的持續快速發展,大大完善了我國現代化機場網絡體系,有力支撐了我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了民航運輸的貢獻度、融合度和便捷度。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市場在不斷下沉。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不斷提高,尤其是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日益旺盛,包括旅游、商務在內的服務消費都在不斷下沉。中小機場可以滿足三四五線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并進一步擴大內需市場。
在山東,今年4月2日建成并投入運營的菏澤牡丹機場,截止到7月10日,通航城市已達14個,逐步滿足菏澤當地旅游業和商貿出行需求。
“菏澤牡丹機場是2017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的民用中型支線機場,是山東省重點工程,也是菏澤市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中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興軍介紹,“本期按年旅客吞吐量9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500噸設計,設9個停機位,飛行區等級為4C,跑道長2600米寬45米,總投資19.79億元,占地2306畝。”機場民航專業工程于2019年11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2021年4月2日正式通航,創下機場建設的“菏澤速度”。
據統計,在全國59個國際機場中,中小機場有17個,占比近30%,成為地方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抓手。以威海機場為例,當年威海機場在通航初期年旅客吞吐量連續8年低于10萬人次,2004年機場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威海至首爾國際航線正式開通,將威海至韓國的交通時間由海上的14小時縮短至空中的45分鐘,不僅機場業務量開始快速發展,而且顯著加快了當地吸引外資的速度,極大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2019年,威海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萬人次,國際旅客超過60萬人次。
中小機場撐起了航空運輸的半壁江山,下一步如何發展?董志毅指出,要進一步完善中小機場安全監管體系,確保中小機場安全運行。同時,要深化中小機場屬地化改革,系統研究符合我國國情的機場運營管理模式。堅持完善財經政策支持體系,支持中小機場建設發展,尤其是支持脫貧地區機場建設。
因此,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司長韓鈞表示:“要高度重視中小機場服務國內大循環的關鍵作用,著力推進中小機場建設,推動機場布局和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同時,也應注重航線航班培育,努力拓展和完善國內航空運輸網絡。還要創新機場管理運行模式,為中小機場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并通過強化政策支持,為中小機場高質量建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7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高登友介紹,按照“十四五”規劃,山東將打造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運輸機場群。對標“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支持濟南、青島打造國際樞紐機場。除了青島膠東機場投入運營,還將加快推進濟南遙墻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力爭今年工作區建成投用,綜合交通中心全面開工。
煙臺、臨沂則著力打造區域樞紐機場,全面加快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臨沂啟陽國際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力爭2022年建成投用。此外,山東還積極推進濟寧、威海、濰坊機場遷建和新建棗莊、聊城機場。到2025年,全省運輸機場總數達到12個,100公里縣級行政單元覆蓋率達到95%。
高登友說,今年將建成投入運營濟南商河、青島即墨、臨沂費縣、臨沭蛟龍等通用機場,全面推進濟寧梁山、德州慶云等通用機場前期工作。到2025年,全省通用機場達到30個,建設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此外,山東還將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民用機場建設發展的意見》,充分發揮省民航發展專項小組職能作用,建立協同聯動體制機制。
通過做大做強民航發展平臺,加快推進菏澤牡丹機場整合,按照“建成一個、整合一個”原則持續推進其它運輸機場整合,統一協調配置全省空域、航權、航線、航班時刻等資源,促進各機場合理定位和專業化分工。
高登友介紹,我省將依托省機場建設投資基金,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加大省市財政資金保障,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籌融資渠道。加快構建廣覆蓋、多層次航線網絡,拓展國際直航航線、打造國內空中快線,做優“環魯飛”短途航線等舉措。
預計到2025年,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100萬噸,起降達到85萬架次。航線網絡通達通暢性進一步提升,國際/地區通航城市達到60個,國內通航城市達到130個,國內快線(單向10班/日以上)達到20條,開通定期貨運航線30條以上,通航短途運輸航線達到15條。
未來,“省內成網、暢達全國,面向日韓、聯通世界”的航線網絡將全面建成,依靠濟南、青島“雙樞紐”的龍頭帶動作用,突出全省各機場優勢,深化差異化定位、協同化發展,不斷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強化快線建設,持續增加航空運力投入,推動時刻資源優化配置,與高鐵網絡、通航網絡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