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一輪振興發展中,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解放思想,進而推進各項事業實現創新發展。解放思想需堅持問題反思,創新思維方式,促進經濟全面發展;解放思想需喚醒文化自覺,培育符合吉林實際的創業文化;解放思想需推動從身份認同到契約認同的現代意識轉變。
關鍵詞:吉林省;解放思想;東北振興
中圖分類號:D26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5.01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到東北地區考察調研,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東北振興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特別指出,“東北發展,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并強調“解放思想要經常抓、反復抓”。[1]
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一輪振興發展中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入推進解放思想,切實推進各項事業實現創新發展。
一、吉林振興的思想觀念短板
近幾年來,吉林省針對吉林振興存在的思想觀念短板,把解放思想作為振興發展的先導,不斷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推進思想觀念的突破,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在真正破解發展難題、提升地區高質量發展量級等方面,解放思想的實效性還有待進一步釋放,一些思想觀念短板問題仍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思想觀念的滯后性短板有待解決
長期以來,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受計劃經濟觀念影響較為嚴重。東北三省作為老工業基地,曾經為新中國經濟的復蘇以及構建完整的工業體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但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推進,在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上出現了明顯的滯后性。尤其是思想觀念的長期滯后,長期的計劃經濟養成的思維路徑依賴,導致東北地區在與南方發達省份的發展競爭中,差距越來越大。同時,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生產長期受自然經濟的小生產方式影響,雖然其豐厚肥沃的黑土地賜予了在這里生活的人們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有著農業發展的天然優勢,但也使得人們缺乏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缺乏求新、求變的思想意識,解放思想的動力不足。
●思想觀念的地域性短板有待解決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吉林省屬于典型的內陸封閉的地理地域,特別是東部、南部,山地綿延縱橫。受這種地理環境影響,地域文化較為典型的特征就是保守和封閉。一方面,吉林地域文化具有樸實、寬厚、崇德、重義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吉林地域文化也有相對保守和封閉的一面,特別是近代以來,吉林地區相對富庶安定,地域文化的保守性不斷得到強化和塑造。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的人才、產業在很長的時間里存在著流出外溢問題,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消化吸收新思想新觀念的難度,而地域文化在接受新鮮事務方面的保守性和封閉性問題則進一步凸顯。
●思想觀念的系統性短板有待解決
雖然從經濟形態上看,吉林已經進入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但長期以來存在和積累的問題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想觀念的系統性短板仍較為明顯。總的來看,解決吉林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系統推進思想觀念的創新。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從振興發展的階段上看,已經走過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階段,而是進入到了全面貫徹落實頂層設計、全面系統提升發展質量的階段。對此,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樹立系統觀念,保持戰略定力,形成吉林自身特色的創新戰略、創新體系和創新文化。
二、吉林解放思想的路徑探究
任何地區的思想文化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思想觀念既是發展的結果,也是發展的內在動因。只有思想觀念的真正轉變,改革才會有大突破,發展才能上新臺階。
●堅持問題反思,創新思維方式,促進經濟全面發展
解放思想需要進行深刻的問題反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振興東北的治本之策,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更好的環境。“問題導向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人類社會進步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環節是認識問題,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正確認識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2]
在人類發展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社會變革都伴隨著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解放的理論成果。面對近代中華民族的危機,中國共產黨的先驅通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看到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路,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上,只有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不斷解放思想,破除陳舊觀念,樹立全新理念,不斷創新思維,才能補齊思想觀念上的短板。解放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時代里面,依據時代要求,按照群眾意愿,針對發展難題,從根本上解決思想觀念上自我束縛、相互束縛的問題;要抓住解放思想的關鍵環節,堅定不移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吉林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著力破解制約吉林振興的突出矛盾和突出問題。
●喚醒文化自覺,培育符合吉林實際的創業文化
文化自覺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是“在正確理解、反思和改進自身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文化自信的這樣一個過程”。[3]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于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實現吉林振興,有待喚醒吉林人的文化自覺。
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源于實踐,又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得到修正和升華。“要做到跟上時代步伐,打破主觀偏見束縛,實現思想觀念更新。思想觀念要跳出傳統思維方式禁錮,實現思維方式變革。要培育符合吉林省的創業文化,形成與市場完全對接的體制機制,結合吉林人的生活習慣,發展充滿內在活力的機制”。[4]東北地域文化表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等方面具有相對穩定性,這是因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穩定的文化價值觀仍會影響吉林人的價值實現方式。文化的創造與發展是文化的生命力,也是一種適應時代要求和環境變化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們在面對文化滯后性的同時,更需要喚醒文化自覺,通過強烈的文化自覺激發文化主體的創造力,特別是培養符合吉林人價值觀念的創業文化,推動吉林地域文化適應現代化潮流,生發更加強勁的動力。
●推動從身份認同到契約認同的現代意識轉變
面對吉林人過于強調身份認同的問題,解放思想必須淡化身份認同。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通過法治契約的方式固定下來,打破傳統的辦事習慣,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在尊重創業者文化個性的基礎上,吸收創新型人才,反對因循守舊,勇于開拓進取,通過創造性實踐解決問題。為創業者營造寬松的市場環境,使創業者在開放的文化氛圍中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通過品牌產品激發吉林人的文化自信,吉林輸出的“吉林大米”“長白山人參”“長白山木耳”“皓月牛肉”等吉林特產品牌,都是蘊含特定文化內涵、創造精神和價值追求的吉林省特色品牌產品。“在創業的文化中,人作為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主體,要堅定吉林振興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5]
參考文獻
[1]堅定前進方向 推動思想解放 強化責任擔當 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N].黑龍江日報,2018-10-23.
[2]發揮優勢,把握東北振興重點任務——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10-09.
[3]楊長虹.以解放思想喚醒東北的文化自覺[N].吉林日報,2020-01-02.
[4]邵景均.解放思想重在堅持問題導向[N].人民日報,2018-07-31.
[5]袁莉.以文化創意厚植文化自信[N].中國文化報,2018-05-18.
作者簡介
吳瓊,中共綠園區委黨校綜合教研室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責任編輯 王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