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艷杰

2012年,24歲的特種兵陳國瑞選擇退伍回家,并順利通過了退伍安置考試。選崗時,他的“第一志愿”是動物園。“因為動物園離家近,方便。”陳國瑞笑著說。可是動物園的崗位很快被別人選走了。應該選什么崗位,一時難住了陳國瑞。在同妻子商議后,他選擇了申請表上面空著的“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一處”。 “選崗時不知道具體是做什么,回到家仔細查找新單位資料才有所了解。之前都想不到,城市化進程快,居然還有部分家庭仍然保留了旱廁。”陳國瑞說道。
上崗后,陳國瑞正式從老班長手里接過扁擔,“咱這個活兒,好漢不干,孬漢干不了。”陳國瑞至今還記得老班長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我剛上班時是冬天,天氣寒冷,廁所的味道不是很大,我還能受得了。”陳國瑞回憶。也許因為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以接受,陳國瑞對這份工作充滿了好奇:“每天凌晨兩點多起床上班,走在大街上,萬籟俱寂,感覺很新鮮。有時候還會遇到同樣早起的環衛工人,真是‘輕輕地我來啦,輕輕地我走了。”
心理強大是一陣子,鬧別扭卻在一念之間。一次陳國瑞參加大學同學聚會,許久未見的女同學問他工作去向,正在陳國瑞思考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學舍友“搶答”了:“咱這特種兵,現在當上廁所所長了,掏大糞呢。”同學們的哄堂大笑讓陳國瑞的臉紅到了脖子根兒。
“我開始瞧不起自己,覺得低人一等。”這種念頭時時影響著他。在隨后的一次工作中,陳國瑞走著走著,扁擔上的鐵鉤斷了,糞水灑了一身。積蓄已久的委屈瞬間爆發了。“我抓起扁擔摔在了地上,想著自己怎么干了這個工作。當兵那么苦,我都沒流過淚。可是那次我哭了。”
身旁的老班長從糞水里撿起了扁擔說:“28年前,我第一次拿起這根扁擔時跟你一樣大,我這不是干得好好的嗎?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如果我們一天不工作,居民的生活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你要像扁擔一樣,有擔當,有韌勁兒啊。” 老班長的話實實在在,令陳國瑞動容。“這個崗位是我自己選的。在部隊,我們都摽著膀子爭第一,不做逃兵;現在工作了,我也不想當個‘逃兵。”于是,陳國瑞下定決心要堅持下去,不當“逃兵”。而這一干,就堅持到現在。
由于業務技巧不熟練,剛開始工作的陳國瑞總是被大家照顧著。“孩子我幫你挑,你別挑了。”“這個給我,我多挑幾趟沒事兒。”“小伙子你剛來,慢慢學,不會干我們幫你干。”隊里都是一些老員工,工齡比陳國瑞的年齡都大。在他們身上,陳國瑞看見了老一輩“城肥人”身上樸實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深深感染著他。

“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陳國瑞說,“這些老大爺都沒有什么文化,只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他們無私、熱情地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掏糞一線,臟點兒累點兒不怕,勞有所得,為老百姓服務,就會讓他們很開心。”這種溫暖和簡單,讓陳國瑞心生向往,讓他覺得,在這里工作真的是服務到了老百姓的身邊,能夠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2013年,陳國瑞的老班長意外離世,唯一留下的東西就是那根挑了28年糞桶的扁擔。“看著扁擔,我很難過。老班長善良樸實了一輩子,是他讓我逐漸成長成熟起來,而我卻還沒來得及回報他。”陳國瑞決心要把老班長身上幾十年如一日堅韌不拔、把別人家的廁所當成自己家廁所的“扁擔精神”傳承下去。
為了提高業務能力,陳國瑞利用閑暇時間,堅持挑著水桶爬山。看見有的老員工挑得快,一趟頂自己兩趟,他便去討教學習,一點兒一點兒提升。對服務區域內的老人,陳國瑞會時不時地去家中看望,他的電話成了大爺大娘們的“咨詢熱線”,他們都把陳國瑞當成了“自家的孩子”。
因為有些家庭旱廁在老城區的大雜院內,每天凌晨需要有人來開門,一些年紀大的老人行動不便,陳國瑞便提出可以“拿鑰匙服務”,這樣服務起來更方便。一位老大爺說:“剛開始大家都有點兒顧慮,但時間久了,我們覺得這個小伙子靠譜。”而在陳國瑞看來,這是幾代城肥人積累下來的口碑,是大家對城肥人的信任。
隨著業務能力的提升和老百姓的認可,陳國瑞很快成了隊里最年輕的班長,這讓陳國瑞感到自己不再只是一名掏糞工,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有時候,他一天要工作將近20個小時。長時間的早出晚歸,讓陳國瑞的妻子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單親媽媽”,家就是陳國瑞的“旅館”。“可當我看見他每天回家一頭栽在床上,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家中事情的時候,我也會理解。我也在基層工作,我們都是在為老百姓服務。”陳國瑞的妻子說。
隨著城市建設和廁所革命的推進,扁擔和鐵桶代表的作業方式正在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衛星定位調度系統、多功能洗滌車、機械化抽糞車等高科技“裝備”。現在,城肥人能在更干凈、更有效率的環境中工作。
8年前,陳國瑞所負責的濟南市市中區和槐蔭區的家庭旱廁數量是現在的十幾倍,他每天都要干到早上8點多。而現在,他每周只需要工作2天,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可以收工。如今,隊里很多老員工都退休了。“他們都是帶著遺憾退休的,他們掏了一輩子的糞,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掏糞工可以告別手挖肩扛、放下扁擔的那一刻。”陳國瑞說。
為了實現幾代城肥人“放下扁擔、擔起新時代城肥人重任”的愿望,陳國瑞自學機械理論知識,研究制造可以代替“手挖肩扛”的機械設備。現在,他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獲批,機械設備制造也落了地。陳國瑞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城肥人徹底解放雙手,告別繁重的體力勞動,享受到國家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