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璐

賽博1988年出生在德國柏林,擁有四分之一克羅地亞血統的他在柏林當地的一所克羅地亞幼兒園度過了幼年時期。上小學之后,賽博參加了當地的少年足球俱樂部,從8歲開始到13歲,作為守門員,他每個周末都去參加足球訓練。
13歲那年,賽博偶然間在電視上看到了一部中國功夫電影,自此打開了他對中國的向往之門。“那部電影是李連杰主演的,我完全被他帥氣的功夫招式所征服!”賽博回憶道。漸漸地,看電影已經不能滿足賽博對中國功夫的向往,他開始自學南拳,每周練習兩到三次。每逢中國的春節,賽博都會在柏林當地組織的中國節慶日上表演功夫。不僅如此,他還學會了舞獅。此外,賽博對中國的美食也很感興趣,“那時在德國有很多的中國快餐,我經常光顧中國餐館,最喜歡吃的是炒飯!”漸漸地,賽博對中國文化越發癡迷。2004年,16歲的賽博作為德國到香港的交流生,首次來到中國,開始真正的中國之旅。
在香港的中學,所有的課程都是用粵語教授的,賽博每天晚上都會聽收音機,提高粵語水平。6個月之后,賽博已經可以用粵語和同學們交流了。來到香港后,賽博學會了中國象棋,幾乎每天都會跟同學們切磋棋藝。每逢周末,賽博還會跟自己的功夫師傅一起去當地的小學和中學教學生們功夫,每次都要從上午8點教到下午3點,雖然辛苦,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賽博十分享受。
在香港的一年時間里,賽博感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的迅速,也細心體會著在這里生活的點滴。“那時我住的地方離學校比較遠,每天需要坐大概1個小時的地鐵才能到學校。比起當時柏林的老地鐵,香港當時的地鐵系統已經非常先進了。”賽博說道,“另外,我徹底愛上了中國美食。那時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點心、叉燒飯、燒鴨飯,還有餛飩面,種類太多了。”
2005年,結束了1年在香港交流的生活,賽博回到柏林繼續讀中學。2007年中學畢業之后,賽博考上了德國的波鴻魯爾大學。在選擇專業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東亞經濟學。“這個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圍繞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包括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建立合資企業的相關主題和內容。”賽博介紹說,“大學里我開始刻苦學習中文,我的愿望就是畢業之后能去中國發展。”
2012年大學畢業之后,賽博一直在德國的電子商務貿易和電信通訊領域工作,不過這些工作都與中國相關。2014年,賽博來到華為德國代表處,代表中國企業在歐洲與客戶進行溝通,并提供解決方案。

“華為當時在歐洲的主要業務并不是手機銷售,而是給德國的通訊信息公司建設并擴展網絡。”賽博介紹道,“我當時是一個項目團隊的成員,具體負責處理西班牙電話公司的網絡擴展訂單。我很喜歡華為的工作氛圍,我們的團隊也很國際化,有中國人、德國人、印度人和俄羅斯人。”
華為的“狼性”企業文化給賽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華為工作的每個人都有著極高的商業嗅覺,并且身上都有著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大家重視團隊合作,共同克服障礙和困難,這些寶貴的工作經歷讓賽博受益匪淺。
在德國工作期間,賽博認識了一位來自山東濟南的姑娘,兩人在德國相識相戀、結婚生子。“我英文名字簡稱Seb,賽博和Seb的發音很像,王是我媳婦的姓,所以我叫王賽博。”
2017年3月,成為濟南女婿的賽博回山東探親,恰逢濟南高新區改革,需要一個外國人負責國際方面的工作,于是他得到一次面試的機會。“我和妻子一直希望回到中國工作,能得到這次機會我非常開心。”賽博回憶說,“因為等待面試結果需要一段時間,我和妻子就先回到了德國。6月份接到面試通過的通知時,我們毫不猶豫賣掉了車,退掉在德國的房子,迅速辦理好一切手續,一家人來到濟南定居了。”

2017年8月,賽博正式入職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成為一名外聯專員。他主要負責對外招商引資、引智,管理濟南高新區歐洲海外辦公室,協助濟南高新區企業尋找國際項目及國際合作伙伴,提高濟南市的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最近一段時間,賽博每天都很忙碌。“我最近在忙著高新區與德國柏林勃蘭登堡州汽車供應商協會的合作工作,希望可以協助柏林勃蘭登堡州汽車供應商協會在濟南高新區找到合作伙伴。”賽博說道,“另外高新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開始拍抖音了,為了讓更多的企業、機構了解高新區的發展情況,加強合作。”
作為“中國通”的賽博,成為高新區一個個精彩宣傳視頻中的“講解員”,用地道的漢語向大家介紹高新區的發展情況。同事們對他的評價都很高,“賽博工作認真勤奮,關鍵還非常接地氣,他現在是我們高新區的‘網紅代言人了!”
其實自2017年入職以來,賽博就沒有停止過忙碌的腳步,很多工作場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賽博連續四年參與了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可以說,賽博見證了濟南近年來和德國經貿交流的“加速度”。平日里,賽博積極推動引進外方企業在濟南落地投資,引薦國外人才來濟南進行技術科研指導,還幫助高新區尋找已在中國落地的外方制造業企業,搭建合作關系。2018年,賽博被濟南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濟南市友好使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