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逐漸進入了大數據時代,而大數據時代對于企業內部審計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由于大數據技術的便利性和準確性,企業內部審計開始逐漸從傳統模式轉變成信息化審計的模式:提高企業員工的信息化審計水平,從心理層面到技術層面,推動員工自主學習信息化技術并在內部審計中積極應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審計管理職能,加強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部門的監管力度,促進業務發展,防止國有財產流失,這樣企業才能提質增效,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實現企業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內部審計;信息化審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197
1 大數據時代的基本特征
“大數據”,作為一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產生的新型的名詞,具體的意思是指:“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1]大數據技術的目的不在于掌握大量的數據信息,而是在于對這些有意義的數據進行更加專業化的處理。“大數據時代,顧名思義,代表海量資料。大數據有四個特點,簡稱4V,分別是Volume (大量)、Variety (多樣)、Velocity (高速)、Value (價值),其中價值是核心特征,在現實數據中,有價值的數據所占比例很小,而通過大量不相關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從而提煉出對人們有用的就是最終目標。”[2]如果大數據是一種產業的話,那么這個產業最終能夠實現盈利的一個關鍵點,就在于大數據提高了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對數據的加工實現增值。而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的關系,和一枚硬幣的正反面類似,大數據技術是正面,云計算技術是反面,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而大數據技術的流行也促使云計算技術被眾人所了解。大數據由于數據的龐大性,無法用獨立的一臺計算機來進行處理和運算,而是必須采用分布式結構,因此大數據的計算必須依托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虛擬化技術。只有這樣,大數據技術才能得到更好的應用。
而大數據時代就是現在的這個大數據技術隨處可見的時代。“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3]現在的社會里,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數據的優勢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和越來越多的領域所發現,電子商務、O2O、物流配送等,這些利用大數據而進行發展的領域和行業正在不斷地協助企業來發展新業務,創新運營模式。例如,利用大數據可以對客戶消費行為進行分析,對客戶喜好、消費能力等進行預測,以此對消費群體、企業自身庫存水平等進行精準定位,促進企業經營行為得到全面的改善與優化。而大數據時代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被計算的,用戶發出的每一條消息都可以被手機上的各種APP所識別、所記錄和所分析,從而在后臺生成對用戶消費傾向和各方面信息的一個大致圖像,這樣就更有助于商家對客戶進行針對性的推銷。可以說,大數據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切實融合并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習慣。
2 大數據時代對企業內部審計帶來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內部審計較之傳統審計模式有所不同。由于大數據對于信息處理和數據處理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那么勢必就會顯得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看起來更加費時、費工,而且分析的效率會低一些。大數據時代下的企業內部審計模式利用云計算技術和計算機信息化工具,可以讓內部審計人員在數據分析方面計算速度更快、計算范圍更寬、計算精度更準,這樣勢必就對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模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也讓現有內部審計人員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操作層面和技術層面的轉型壓力和新事物的學習壓力。但是總體來看,這對于整個審計行業是利大于弊的,一旦信息化審計手段廣泛地被接受和運用,不但可以極大地提升審計工作質量,而且推動審計流程的標準化,提高內部審計管理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先進性。
3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大數據時代的推動下,企業內部審計模式就應當從原本的低效率模式變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化、信息化內部審計模式。鑒于現今中國各行各業已在大數據行業中不斷前行發展,區塊鏈、5G技術的應用,彰顯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因此為適應時代的進步、企業的發展,審計工作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無法發揮保值增值、監督檢查等作用。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提升,數字化浪潮席卷而至,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加快推進審計風控工作的數字化轉型是大數據時代的迫切要求,同時伴隨著內部審計職能的不斷擴大,內部審計在新時代下具有為企業增值的作用,因此審計信息化領域的工作轉型迫在眉睫。
4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具體措施
大數據時代下內部審計信息化應達到以下效果:一是實現審計資源集約化、審計業務數字化和智能化;二是支持審計業務流程變革,審計管理組織、機制和方式的優化和轉型;三是支持審計與風險內控的流程聯動、信息共享反饋的閉環機制;四是從現場審計到遠程審計,從定期審計到持續審計,從抽樣審計到全面審計,從人工分析到智能分析。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信息化能力,通過對他們的計算機技術和業務系統數據獲取能力的提高和信息化思維的轉變,來讓審計人員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內部審計。信息化思維的轉換尤為重要,企業內部審計的部分員工,認為利用以往的審計方式和審計經驗,就可以完成既定的審計目標,不愿意去改變固有的審計模式。因此需要對審計人員進行思想上的宣貫培訓,例如可以利用部門培訓展現大數據時代下內部審計信息化所帶來的改變以及取得的成果,直觀地體現出信息化手段所帶來的審計范圍廣、鎖定審計線索速度快、確認審計發現準確度高等優勢,這樣可以促使員工在無形間產生對于新型技術的向往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內部審計機構也應為員工提供學習信息化手段的平臺和渠道。例如可以為內審員工舉辦大數據技術方面的培訓課程,讓員工學習了解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運用情況和取得的成果。可以邀請內部審計人員相互分享經驗,如何利用信息化審計手段開展審計,在節約現場審計時間、縮減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方面展示信息化審計的作用;還可以邀請計算機技術專家,培訓員工計算機技術手段,在EXCEL應用方面、SAP操作方面和PYTHON語言編程方面進行介紹,真正讓員工在新時代信息化審計中做到能用、管用、好用。內部審計機構還可以在審計團隊中采用“一幫一”的小組學習模式,由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員工向其他員工進行相互交流,在集中培訓后,利用日常審計項目和空余時間,通過學習小組不斷操作各類業務系統,審計數據分析系統和各類信息化工具,有助于及時解答業務實踐中產生的各類問題,牢固掌握信息化審計手段,提升信息化審計技術學習熱情和動力,為日后遠程審計的開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