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鋒
(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在職業學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職業學校實現自身內涵式發展的一個必然舉措。在當前,國家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高度要求,也非常支持,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職業學校教育中的一個要點。并且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因此,本文所做的研究非常必要,也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職業學校普遍有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但其實質性效果不佳。首要影響因素就是認知不夠,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首先,校方及相關人士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認知不足。其次,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前景認知不夠[1]。
職業學校當前對學生的培養仍停留在應試、考核層面,對于創新創業僅僅停留于課堂、局限于課堂教學,校園創新創業環境氛圍嚴重缺失,導致師生普遍對此不夠重視,相應的,該課程也就流于形式,成為一門學生“娛樂”課程。另外,社會環境也不佳,政府及相關機構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扶持、物質支持、資金支持等多方面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亦不科學。如此雙重環境下,創新創業得不到重視與革新,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力度也不足[1]。
雖然創新創業教育一直被關注,不過,時代在不斷變化,要緊緊跟上發展的步伐,不斷對教育體系等做出完善,這是比較難的。職業學校在此方面亦是初步接觸,在相關研討活動、理論研究方面嚴重缺失。
職業學校中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讓學生的創業意識以及創造能力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產教融合這一理念也正是希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2]。所以以產教融合理念作為指導構建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應轉變教學方式,落實創新、創造要求。落實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將產業以及教學進行統一管理,所以要對于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將創新以及創造的要求落實到課堂上。要讓學生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就要給他們提供良好的技能強化機會,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有發揮以創造力的時機。第二,整合教學資源。要讓學生能創新創業能力還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在職業學校中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一般是通過實訓以及理論知識學習這兩個方面實現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重視對教學資源的整合,比如除了專業知識,還可以搜集一些拓展性資源,具體企業的資料。例如汽修專業的,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還可以聯合企業中的一線員工或者一些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職工,讓他們也參與到職業學校的教育中,或者和教師一起研討,教學如何開展,讓職業學校成為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以及順利實踐,可以通過貫徹三全育人的理念來得到效果的保證。首先,全員育人應該讓全體教職工都能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價值以及主體維度。大家都明確自己的這一工作中的主要責任,這樣就能非常清晰地回答創新創業教育誰來做的問題。這是教育體系構建中的一個關鍵問題。需要明確的是,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因此,對于職業學校而言,應該由教務科研處作為牽頭部門,學校內部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方案等進行進一步完善,以創新創業這一要求為依據,做出改善[3]。此外,需要招就處、教務處以及學工處等部門的老師組成三導師制,大家各司其職,或是滲透創新創業相關知識以及政策,或是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或是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元素。可以以具體的專業為主,打造精品課程,比如計算機專業,可以開設三維效果圖與動畫制作、網絡設計與施工、多媒體設計與創作等課程。
全過程育人中需要解決對誰做以及如何做這兩個主要的問題。因此,需要在職業學校內形成面線點的覆蓋教育模式。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給他們開設相關選修以及必修課。面對一些有潛質以及有想法的學生,還可以進行針對性教育,實時個性化創新創業訓練。此外,還應該注意創新創業教育是連貫的,所以在職業學校中應該將這一教育內容貫穿在各個年級中。
全方位育人則強調的是空間上教育的全面性。這也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課程方面,實踐教學體系方面以及文化建設方面。課程方面需要從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入手,打造理論課程加實踐課程的課程體系。實踐部分應該多增加課堂上的小實踐活動以及課外的大實踐活動。文化建設則應該在職業學校內部塑造開拓創優的文化基因,讓學生能在良好的環境下受到熏陶。
在第一課堂中應該重視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課程化,讓學生系統性地認識這一部分內容[4]。課程是教育體系構建中的重要內容,應秉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及結合具體專業來打造相應的課程。一方面應該對于具體專業的學生講授他們專業相關的創業必修課程。另一方面還應該針對這些學生選擇和他們專業相關的一些創新型課程,提供一些選修的創業類課程。借助這樣的課程體系構建,讓學生充分并且全面地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以及思想,真正做到創新創業教育入腦入心。
在第二課堂中需要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活動化處理。在這一階段,主要以活動的形式來開展各項教育工作。實現以活動促進教育的目的。在這一環節可以將各種創新創業活動分類,比如普及型、項目性以及競賽型。普及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相關知識的講解,例如科技講壇,創業沙龍。項目型則是給學生一個具體的項目,將創新創業訓練寓于其中。學生可以通過具體做項目,完成將自己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起來訓練的目標。競賽性則指的是一些國家級科技比賽平臺,或者一些創新創業比賽,這些內容可以由職業學校內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部門進行整合篩選,適合學生參與的則推薦給學生。
基地實踐則是一種實踐性更強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和社會上的各種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或者是企業聯合,進而可以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創新創業類咨詢與服務,也可以給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學校還可以打造自身的實踐基地,比如針對一些熱門專業,如計算機、汽修等,打造具體的實踐基地,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像這樣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鍛煉,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會更強。再加上各種服務機構給學生提供的創業指導,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無論是第一課堂、第二課堂還是基地實踐,都秉持著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這一理念,這也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只有讓學生充分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才能在這一教育活動中有更多的收獲,為自身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總而言之,對于職業學校而言,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可以讓他們更關注自身實踐技能的提升,更好地契合社會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打造具體的教育體系,進而讓這一項教育可以落到實處,更好地發揮效果,同時有效提升職業學校的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