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斌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151)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職業院校應致力于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平臺,高度重視校企深度合作方式,提高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教學水平,特別強調了應豐富實踐活動,拓展實訓基地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職業院校應加強內涵建設,打造專業特色,創建產教融合的平臺,該平臺集教學、科研和技術應用于一身,滿足現代新型企業的發展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1]。
現階段,分析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尤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是高層次創新人才緊缺。在科技、經濟迅速發展下,對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具有創新技能的高級技術人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中堅力量。很多職業院校在培育人才的教學活動中,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甚至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灌輸通才教育,使得很多畢業生無法適應企業生產經營模式,與企業具體需求具有較大差距,再加上很多教師長期缺乏社會實踐、市場調研,使得人才培養未能與市場同步進行,缺乏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加大人才短缺問題。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是江蘇省辦學規模較大、辦學層次較高的職業院校之一。近年來,學校著力實施辦學水平提升工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區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辦學實施和內涵建設,為促進徐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提高淮海經濟區競爭力提供多層次的人才和技術支撐。但學校目前存在辦學對接地方產業發展不夠緊密、視野不寬、觀念不新的情況,專業建設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技術研發方面,與省內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技術創新水平亟待提升,學校依賴于企業技術力量,無法提高科研和技術應用水平,學校應合作基礎較好、關系密切的企業,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師資團隊的研發積極性,為教師、學生及企業提供一系列技術服務[2]。
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功能包括實訓設備校企共享、企業技術項目研發、項目引領技能人才培訓三部分。
通過對學校、企業、協會及科研機構等做綜合分析,確立了以學校為主體、其他社會機構為副主體的線路,堅持共建、共享、共用為基礎原則,充分挖掘學校內豐富的實訓設備資源和企業先進設備的優勢。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對學校現有的實訓設備加以歸納和分類并對儀器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最大化地發揮其作用。與此同時,創建網絡在線平臺,豐富網站功能,及時發布技術信息、設備信息等內容,為學生、教師和企業提供共享服務,并采取責任到人的管理方式,使線上線下資源做到實時共享、同步共享,不斷完善區域內外的無差別服務。此外,學校打造一支優秀的專家團隊,通過可視化網絡平臺,在線監測、動態管理設備儀器,促進共享服務平臺的正常運行,除對實訓設備進行正常維護外,還要不斷改造和升級功能,采取不斷創新技術的方法,促進平臺的科研開發。
新型技術研發平臺的打造,離不開學校內外的科研力量,學校應與企業強化溝通交流,不斷攻克企業生產一線技術難關。同時,要提高技術水平,重視對科研領域的研究,如自動檢測技術、高精度激光測量技術扥,打造應用型產品研究。
在具體實施上,企業應采取自主申報的方式,雙方共同協商合作需求,深入洽談,同時選取教師團隊,與企業進行有效對接構建一支促進深度合作的團隊,讓學生、教師及企業員工參與進來,拓展學校和企業合作場地,使技術合作更具有方向性[3]。此外,該平臺打造后,可結合企業實際生產需求,采取“設備+技能”人才的打包服務方式并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提高各方的積極性。
企業安排職工到校培訓,學校應充分挖掘校內資源,以教學名師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為載體,根據企業提出的人才需求情況,一方面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多方面爭取設備采購資金,不斷提升硬件水平,另一方面就是靠企業的積極參與、強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共建實訓基地。學校積極構建與企業合作動力機制,由學校提供場地,實行管理,和設備、技術和支持,實現企業員工技能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集成現代化功能和專業建設,創建新型實訓平臺,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平臺的真實性、實用性、經濟性和科學性,模擬企業生產場景、深化校企合作形式,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企業實現同步發展。教師結合教學情況,打造創造活動區、討論交流區、設備工具區、作品展示區等,充分激發學生思維潛能。學院加強服務多元化需求建設,構建區域共享培訓機制,重視技術培訓,定期檢驗學生掌握情況,保障為企業提供急需的技術型人才。
學院對接專業發展,確保設施設備的先進性,結合國內外行業發展態勢,創建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生態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教師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創新實踐教學活動,健全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5],使人才培養更具有層次性和深入性,切實改善教育質量。因此,為推動校企深度融合,應發揮校企合作育人功能,突出職業素質教育,擴大職業技能訓練,并對教材內容做適當調整,增加實訓案例,改進實訓教學體系,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力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學院為謀求高質量發展,提升辦學水平,創新多元化機制,為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實施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要全面貫徹平臺的協同育人機制。同時,壯大師資力量,使教師團隊既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又具有高素質的職業素養,為企業培養符合實際需求的技能人才。此外,教師應走出課堂外,加強社會實踐,深入企業考察,除了豐富教學內容外,還應加強自身建設,向著雙師型教師目標奮進;學校還可以引進企業優秀人才,直接聘用為兼職教師,使學生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能夠有效解決。
職業院校在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時,應遵循校企深度合作基本原則,充分挖掘校內外教學資源,依托于先進技術,使平臺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經濟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職業教育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實現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和促進職業院校內涵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共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