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雪
(南通理工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2)
如果缺少熱情的話,無論何種事業,均是難以獲得成功的。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行為動力來源于頭腦,只有真正轉變成個人的內在愿望,才會真正通過具體的行動予以實現。在創新意識形成的過程中,好奇心、求知欲是不可少的,通過可行的渠道來對創新思維進行培養方可促使大學生認識到創業的價值所在,并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進而能夠真正走上創業之路,最終可以達到成功創業目的。
對創業思維進行分析可知,創新是其主要特征,而要保證創新動力得到加強,必須要擁有想象力。然而有些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性思維并不是很強,所以要切實完成好后天教育。對于高校來說,要將應試教育產生的影響予以消除,選擇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確保創業思維培養目標切實達成,如此方可保證大學生創業能夠獲得更為堅實的基礎。
(1)通過創新教育可以使得大學生擁有的創業能力大幅提高,學生掌握相關理論后,可在實踐只能夠加以應用,并對創新實踐產生促進作用。(2)通過創新教育能夠保證大學生創業所需的客觀關鍵得到滿足。從高校的角度來說,日常教學、創新教育應該要結合起來,完成教學計劃的制訂工作,確保時間管理更為高效。大學生的生活、思想是較為自由的,若想保證大學時間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須要保證既定計劃能夠落實到位,如此方可使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尤其是思想覺悟能夠有明顯提升。(3)通過創新教育可以使得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協作能力也會得到增強。高校展開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要組織相關的競賽活動,這樣可以使得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價值所在,并主動提高自身的協作能力[1]。
大學生擁有的社會經驗是較少的,剛開始創業時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經營理念明顯缺乏,創業概念也存在明顯的弊端。雖然大學生擁有的專業技術能力是較強的,在技術創新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希望通過這些優勢來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然而想要成功創業,除了要擁有一定的技術,融資、風險評估、市場調研、營銷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對財務知識要較為熟悉,并可完成好人事管理工作,而這些正是大學畢業生不具有的,這對創業產生的影響非常大[2]。
大學生創業普遍存在人脈缺乏的問題,這對創業產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此種狀況出現的原因是較多的,最為關鍵的就是市場認知不準確,準備工作沒有做到位,資金明顯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構建起人脈關系網。大學生剛剛進入社會,其所擁有的資金較少,而且成本預算沒有做到位,成本管控能力也是較弱的,這就使得資金利用率較為低下,而缺少資金支持的話,創業也就無從談起。有些大學生的創業之路剛剛穩定,會選擇盲目增加投資、擴大規模,而這就會導致資金鏈無法保持良性循環,創業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大學生在剛剛創業時并不真正了解創新概念,為了能夠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會刻意對已經獲得成功的企業采用的模式進行模仿,這樣一來,其對市場需求就不會形成深入理解,創新突破也就難以實現。其提出的創業項目在競爭力方面是存在缺陷的,難以獲得市場認同,而這就使得創業成功的概率大幅降低。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來說,創新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大學生必須要擁有此種素質,如此方可使得競爭實力大幅增強,事業發展才會更加穩定。
高校在展開創新教育時,要將實施對象予以明確,也就是要針對所有的大學生進行教育,確保其能夠認識到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學校必須要強化教育,將大學生擁有的創新全能充分挖掘出來,如此方可保證教育效果達到預期。
在對創新教育予以實施的過程中,可行的途徑是教育教學,切實完成好教學改革工作方可保證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切實達成。高效想要完成好培養工作,必須要保證所需經費得到滿足,實驗基地、實訓基地、實習基地的建設工作要做到位,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課程規劃必須要和專業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保證師資滿足實際需要,尤其要保證實踐教學能夠切實做到位,和就業相關的專業培訓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促使其參與職能技能培訓,如此方可確保其就業創業能力得到增強,能夠將所學加以靈活運用。訂單式培養、定制式培養應該要大力展開,針對實習實訓展開行之有效的管理,頂崗實習時間要超過半年,畢業生還要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如此可以使其將來更為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4]。高校也要從自身特色出發,構建起更為完善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重點展開生涯教育,在大一年級要針對專業理想、職業理想進行教育,進而大二年級后就除了要展開創業教育,同時要引導學生完成職業發展規劃,大三、大四這兩個年級的教育內容為就業指導,在此過程中應該要促使學生能夠形成牢固的生涯意識,并對個人生涯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就業指導能夠真正轉變為職業指導。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分析可知,其呈現出明顯的復雜性,涵蓋的學科也是較多的。若想保證教育目標順利達成,最為關鍵的是要建立起教育保障體系,其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教育理念等。對于高校而言,在展開創新創業教育時,必須要對創業實踐予以重點關注,而要確保相關活動能夠順利展開,應該要保證教育設施方面的要求得到滿足,將更為先進的技術、設施予以引入,并要秉持適合的教學理念。政府也要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扶持,確保高校能夠將實踐活動做到位。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邀請業內專家來校講學,如此可以使得大學生掌握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
創新創業教育屬于應用型課程,在實踐性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就是確保大學生在創業時能夠有效抵御存在的風險。高校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確保理論學習、實踐教學能夠真正結合起來,相關專業的教師也要形成緊密的協作關系。校內、校外的導師均要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培養模式也要進行創新,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后應該為其提供合適的實踐崗位,如此可以保證其知識運用能力得到增強,并可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
為了使得學生擁有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高校、企業應該要展開合作,尋找到合適的定點企業,保證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實習機會。對企業而言,簽訂協議的根本目的就是以較低的成本獲取有價值的創造性人才;對學校而言,通過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可以起到檢驗已經知識的作用,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的運用,為創新思維的形成提供可行性的案例。
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體系建立和完善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建立將幫助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更新就業觀念,實現自身價值,應是所有高校應該去面對和研究的重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