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 要:動物生物學是高校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基礎課,動物生物學實驗課程對該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作用。該文結合安徽農業大學的實際,介紹了對該門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開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期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動物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0-0185-02
動物生物學發展歷史悠久,相關領域的研究非常廣闊,一般與生命活動規律相關的內容都可涵蓋其中。尤其在當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下,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而通過動物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可以讓人們對動物的合理保護有更深入的認識[1]。動物生物學實驗作為高校生物學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性課程,是動物形態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態學等多門學科的結合,是理論課的有效延伸,可以實現理論知識的很好延伸,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均得到提高[2]。近些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深入,作為生物學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動物生物學實驗的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課程具有的實踐性、直觀性、創新性、綜合性等多種特點,決定了其發揮的作用是理論課程等其他環節無法替代的[3]。
動物生物學實驗在傳統教學中,主體一直是教師,以教師講授、操作示范為主,主要就實驗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進行具體介紹,之后讓學生按照要求操作、觀察,按照格式結合實驗結果寫出報告,最后教師綜合實驗報告情況、操作情況等對每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評定標準一般以實驗報告為主,再加上平時上課的出勤情況。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難以發揮出來,并且一些理論知識也無法在實驗課中得到進一步的理解,無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其思維方式牢牢固定在教師限定的框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 動物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1.1 積極上好首堂課 每學期動物生物學實驗課的第1堂課,教師要給予高度重視,通過首堂課讓學生對即將開始的課程有大致的了解,讓學生知道每次實驗課的流程包括提前準備、實驗材料的形態學觀察、處死方法、內部解剖方式、內部各系統組成的觀察、結束實驗后清理桌面及打掃衛生、撰寫實驗報告等,并將實驗課程所需要準備的動物實驗材料提前告知學生,讓其有所了解,并按照前后順序將本學期實驗課的內容介紹給學生。此外,首次課堂上一定要做好紀律方面的要求,就實驗室的紀律、安全、課堂要求等提前對學生提出要求,包括每次課前點名、不準無故早退、實驗室的儀器不準盲目操作、實驗報告按要求書寫等,一定要提前告知學生實驗室因儀器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的危害,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在前期準備試驗材料階段,可以在首堂課上選出一些學生參與其中,課前讓學生抽時間查資料、準備試驗材料,如草履蟲的培養,需要其提前查閱資料了解培養條件、培養基質等,讓學生意識到實驗課不僅限于課堂上,還有前伸和后延,都可以作為其知識結構的補充完善[3-4]。
1.2 合理調整課程教學內容 當前實驗課程培養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要合理調整實驗課內容安排,對于基礎性的以解剖觀察為主的驗證性實驗內容可適當壓縮、刪減、合并,保留合理的比例即可,而對于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綜合性試驗可適當增加。教學的目標是基于基礎、重視能力培養,最終實現專業綜合素質的提高[1]。動物生物學實驗中的基礎包括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等,再結合各地區域性特色,不斷優化教學內容。針對每個實驗內容,教師在設計時要將知識點從簡單的解剖觀察擴展到外形與環境適應性觀察。比如在魚的實驗中,可以將魚的一些特點與環境的適應性關系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在對魚鱗部分的講解時,可以從其年輪、適應環境的效果等方面逐一展開,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講到排泄器官時,要重點提醒學生觀察排泄孔有幾個?每個孔內部與什么器官相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魚的解剖環節中,且將魚的外部形態與內部器官結構很好地銜接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魚的形態結構。由于學時的限制,很多學校都無法保證設計性實驗能否完整開展,因此為了確保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自主性,可將設計性實驗與部分教學或者科研項目結合起來,課下讓學生參與到項目研究中,實驗內容、實驗器材、實驗操作等環節均以學生為主體、盡量讓學生自主完成,必要時教師可給予一定引導。另外,結合當前相關學科的熱點話題或者目前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等,在相關的實驗內容中將這些問題貫穿其中。比如對于人與動物的和諧發展問題,在開展解剖實驗時可對學生開展必要的思政教育,讓學生明白動物應用于教學、科研中的目的,期間學生要尊重動物、不能虐殺,處死前給予必要的撫觸等。此外,結合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及動物生物學實驗自身的特點確定實驗課內容。由于目前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生物學實驗課程只有24個學時,課堂時間比較有限,有些內容可以拓展到課堂外開展,如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學科競賽、動物標本制作大賽等。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先查閱資料,結合感興趣的內容與教師探討合適的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相關的作品等,激發學生的熱情,不斷提高學生在生物領域的探索精神??傊?,調整實驗教學內容時一定要提高趣味性,確保其可操作性、可行性,教師可經過預實驗、多次分析、查閱文獻等提高實驗的可預見性[5]。
1.3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講解實驗內容時要重點突出,必要時進行示范操作,或者提前讓學生撰寫預習報告,確保學生課前已經對相關理論知識有了一定了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敢于操作,逐漸培養學生積極的實驗態度。此外,鼓勵學生在實驗期間遇到問題敢于提出質疑并積極想辦法解決,以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動物生物學實驗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每堂課的內容進行相關知識的提問,以查漏補缺,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根據每個班級人數進行分組,一般每組人數控制在4~5人,在學生完成對實驗動物材料的外形、內在結構觀察后,教師即可逐一開始提問,以督促學生重視課前預習、積極參與課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