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人工智能背景下,財務機器人不但可以擔負大量重復性、煩瑣的工作,而且可以做到無休不間斷、準確性高,極大地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效率。在這種背景下,高校財務人員不能再只是會記賬、懂核算的傳統會計人員,而是要成為能提供準確、精細的財務數據,能夠進行數據分析的管理型人才。因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型財會隊伍對一所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在介紹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會計人員面臨的挑戰的基礎上,以地方本科院校G學院為研究對象,分析財務人員隊伍的現狀,對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等學校會計隊伍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工智能;地方本科院校;財務人員
中圖分類號:G647.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7-0093-03
近年來,高校財務人員隊伍建設的問題逐漸受到關注。一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簡單重復性的勞動正在被機器人替代,財會行業也不例外;二是隨著高校經費總量不斷增加,經費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國家及各級政府對高校經費管理越來越重視效果,各類報表、分析報告不斷增加。傳統的只注重記賬不注重分析的財務人員不再能適應高校財務工作的需要,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業務強的綜合管理型的財務人員隊伍已經成為高校財務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1956年,Dartmouth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它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神經生理學、控制論、心理學、語言學、信息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科,是一門開發和研究、模擬和擴展人類智能的方法、技術、理論和應用系統的新興技術科學。
會計核算工作中絕大部分的時間是用來做復核發票、支付費用等并不復雜但經常重復的工作,它占用了會計人員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出錯的風險也不低。財務機器人具有自動識別賬單、分類匯總、智能驗證、自動付款、電子存檔等智能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讓財務人員能夠脫離以前煩瑣量大的工作,去做其他更能提升自身價值的工作。
財務機器人不僅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與財務人員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并且錯誤率遠遠低于財務人員,這就能夠使會計信息的處理及時并且準確,能讓財務人員實時獲取準確信息,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本科院校財務人員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
第一,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崗位將會大幅減少。人工智能背景下,大量的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所代替,比如簡單的財務核算、憑證歸檔與整理等都會逐漸被人工機器人所替代,而只具備基礎財務能力的財會人員將會被淘汰。以G學院為例,G學院目前從事會計核算的共有7名職工,占部門總人數的50%左右,而高校的核算工作大部分是重復的,大部分是教學基本運行支出和教師的科研支出,支出內容相對比較固定,核算方法清晰,很容易被機器人替代。目前G學院所在省市已有部分學院引進了財務機器人,替代了大部分的核算工作,G學院也正在加速進行信息化建設,財務機器人的引進也是穩步推進,如果G學院成功引進機器人,那財務處會有將近50%的人失去崗位,形勢十分嚴峻。
第二,高校財務工作對財務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人工智能背景下,尤其是財務機器人的出現,要求財務人員不再僅僅是懂得記賬、懂得核算的傳統會計人員,而是必須要具備更多的綜合性能力。高校雖然核算的內容相對重復簡單,但是每年的資金量龐大,幾個億的資金需要會計人員一筆一筆地核算報銷,因此財務人員與外界接觸很少,使得部分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只是過度重視財務數據,忽視與人之間的溝通,但是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財務人員必須與其他部門進行有機配合和溝通才能更好地將信息化的作用最大化,這就需要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人工智能的威脅不僅要求財務人員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更需要財務人員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財務機器人必須在提前設定好的財務制度等相關規章制度的條件下發揮作用,但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經濟環境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一旦環境發生變化,相應的規章制度發生變化后,財務機器人就無法同步適應新的環境和制度,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要能夠緊跟時代的腳步,對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具有敏銳的嗅覺,能根據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結合自身的經驗和能力,快速做出調整與反應。
三、地方本科院校財務人員隊伍現狀
第一,財會人員老齡化嚴重,年齡結構不合理,出現斷層。G學院計劃財務處目前共有15名財務人員,其中“60后”1名,“70后”8名,“80后”2名,“90后”4名。財務人員年齡結構分布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很清晰地看出,G學院財務人員一半以上都是“70后”,而“80后”僅僅只占到13%左右,目前這種老齡化嚴重、年齡分布不合理的問題比較嚴重。
第二,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隨著高校財政撥款收入、科研收入的不斷提高,學院的核算工作日益增加,G學院將近一半的人員投入在會計日常的核算工作中;但是近年來,各級政府對高校財務數據越來越重視,各類報表、報告不斷增加,如年終決算報表、教育經費統計報表、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報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測數據采集、績效評價報告等。會計核算工作是財務數據的輸入,而各類報表是財務數據的輸出,數據的輸入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數據的輸出,而數據的輸出也能更好地反映數據輸入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各類報表的填報無論對學校還是對國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G學院僅有一名綜合科的教師在承擔了收費業務、工資、稅務、部門服務性工作之余填報各類報表,這種不合理的人力資源分配設置,降低報表的質量以及報表為核算服務的能力。
第三,職稱晉升面臨瓶頸。作為高校的專業技術人員,其收入、發展前景與職稱等級密切相關,是否能夠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決定了能否吸引優秀人才從事該類工作,也決定了該類工作是否具有吸引力與發展前景。目前G學院的會計人員如果要評中級會計師,除了要取得中級會計證書,還要與學院其他文科職稱系列(如研究員系列)的教師一同參加學校評審,這使得會計人員的職稱晉升將十分艱難,因為會計人員不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備戰中級考試,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科研及社會服務中去,中級職稱的評審已經如此艱難,更何況高級會計師的評審。所以目前G學院的新進財務人員已經不再參加會計系列的職稱評審,而是轉向研究員、檔案員等其他系列,這種導向并不利于學校財務事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