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安 臺州市中心醫院(臺州學院附屬醫院)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改革序幕的拉開是隨著2018年8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決定通過開始的。我國新個人所得稅法的改革主要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8年10月1日—12月31日,可以將該階段界定為過渡期政策準備和實施準備階段,第二階段是2019年1月1日之后,可以將該階段界定為全面實施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國務院、國家稅務總結先后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及《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等相關政策法規。目前2020年的個人所得稅正處于匯算清繳的尾聲階段,此時探討納稅籌劃能夠結合匯算清繳工作更具有實踐價值。
新個人所得稅法的頒布實施從宏觀來看,具有三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引導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更趨于體現稅收的公平性,即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下,將分類征收變革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征收,從而有效調節了單一收入來源納稅人以及多元化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有利于進一步體現稅收的公平性;二是能夠通過降低低、中收入人群的個人所得稅稅負而釋放消費動力,從而推動我國內部消費的升級;三是實現了個人所得稅與家庭負擔和個人消費的有效結合,在合理調節低、中收入人群稅負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創造了環境。
宏觀角度下,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對社會發展具有多重積極意義,那么從微觀視角來分析,與原來的個人所得稅法相比,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變化主要有哪些呢?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納稅人身份認定標準的調整。原來的個人所得稅法把“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作為居民納稅人,而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下,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但是累計居住滿183天的個人均確定為居民納稅人,相比較而言,新個人所得稅法下的標準更為嚴格,對于提高個稅征收額有利。
二是將個人所得的形式由原來的11項調整為9項。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下,不僅取消了“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還把個體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以及承租經營所得調整為經營所得項。
三是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收方式由原來的分類征收變革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征收方式。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下,9項個人所得形式中的工資薪金、稿酬、勞務所得、特許權使用費4項收入實行個人綜合征稅,其他5項適用分類征收,免稅額由之前的每月3500元提高為每年6萬元,充分體現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征收方式的變革特征。
四是稅率級距也有所調整。在新個人所得稅法法,7級超額累進稅率并未變化,只是擴大了3%、10%以及20%這三檔稅率的級距,縮小了25%稅率的級距,30%、35%和45%與原來保持不變。稅率級距的調整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降低低收入人群的個人所得稅稅負。
五是在個人所得稅體系中首次納入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在新個稅法中,首次將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以及租金、大病醫療六項專項附加扣除項作為個人的稅前扣除項,專項附件扣除項目作為此次改革的亮點,同樣在考慮個人消費以及家庭負擔的同時,也進一步體現了個人所得稅征收的公平程度。
六是把身份證號碼作為納稅人身份的唯一識別碼,有效完善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體系,稅務局可以通過身份證號實現對納稅人收入的全口徑統計進行綜合匯算清繳,在提高征收效率的同時,也防止了個人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
七是為個人所得稅建立了全面的信息化系統。從2019年開始,個人所得稅的相關項目,包括代扣代繳義務人、全年個人收入按月明細情況、已申報稅金情況、多繳或者欠繳等情況都被納入了個人所得稅信息化系統,并且個人的匯算清繳、補繳稅以及退稅等都可以通過手機端的APP來實現,大幅提高了辦稅效率。
新個人所得稅法所發生的新變化以及一些稅收優惠政策的規定給個人也帶來了一定的納稅籌劃空間。從實務來看,這些籌劃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內容上。
為了推動新個人所得稅法的順利實施,國家特別提出了一些具有過渡性質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中一次性獎金就是一個值得個人充分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關于一次性獎金的相關政策具體見財稅〔2018〕164號文《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2021年是一次性獎金稅收優惠政策可利用的最后一年。對于一次性獎金稅收優惠政策的使用,具體要把握三個點:一是計稅規則,二是個人所得的分類,三是使用的稅率。
在新個人所得稅發下,對于收入只有工資薪金和年終獎構成的個人來說,對具有年終獎性質的一次性獎金可以有三種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第一種是將一次性獎金全部并入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稅;第二種是把綜合納稅所得與一次性獎金分開選擇適用各自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第三種是在進行一定的測算之后把一次性獎金分兩次發放,一次計入綜合所得,一次計入一次性獎金進行計稅。通過實務對比可以發現,在三種方法下,個人繳納的所得稅額還是有較大差別的,運用得當可以為個人節約大額的稅金。
在實務中經常會出現一種特殊現象,即個人雖然多發了一部分獎金,但這部分獎金卻正好造成個人收入突破了下一檔稅率的臨界點而需要繳納更多的個人所得稅,增加的稅金超過了多發的獎金,這就是所謂的收入雷區。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的稅率,這些獎金收入雷區具體測算如表1:

表1 獎金收入增加雷區簡表
在此以第一個臨界點3.6萬元為例加以說明,即在收入區間為3.6萬元~14.4萬元之間時,只有個人多發的獎金超過了3766.6元時才能帶來個人收入的增加,否則將會造成個人收入負增長的特殊現象,不利于個人節稅。
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下,專項附加扣除可以籌劃的空間主要集中在專項附加的扣除金額可以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分配這一點上。在一個家庭中,當夫妻二人的收入存在較大差距時,可考慮選擇專項附加扣除方來合理減稅,一般來說,把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全部由高收入者進行抵扣產生的節稅效果要更好,倘若兩個人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則可以在統籌考慮和測算之后進行選擇和分配,從而降低整個家庭的稅負。
本文以新個人所得稅法為研究對象,結合原來的個人所得稅法,分析和歸納了新個人所得稅法發生的七個主要變化,然后結合這些變化,分別從一次性獎金稅收政策的運用、獎金收入雷區以及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三個角度提出了一些實用的納稅籌劃策略,希望能夠對個人合法合規減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