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璽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 沁陽 454550)
急性心衰屬臨床常見急危重癥,多發于老年冠心病、高血壓患者,且多伴有頻速型房顫癥狀,增加了心源性休克、昏迷風險,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此外,心功能障礙還可使肺毛細血管壓力升高,使血管內液體滲入肺間質、肺泡等組織,引起局部缺氧,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嚴重時還可引發肺水腫[2]。及時實施有效治療控制心率(HR)、改善心肺功能是維護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屬洋地黃類強心藥,具有一定抗心衰作用,多用于心衰引起的HR過快,但起效較慢,單一應用時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個體差異性[3]。呼吸機無創通氣是改善局部供氧狀態的有效方式,已逐漸應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臨床救治。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85例急性心衰伴頻速型房顫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組研究呼吸機無創通氣聯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衰伴頻速型房顫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41例和研究組44例。研究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57~72歲,平均(64.73±3.61)歲;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26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57~73歲,平均(65.29±3.65)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24例。兩組性別、年齡、NYHA心功能分級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心衰診斷標準[4],且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均伴有頻速型房顫;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支氣管痙攣等呼吸系統疾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存在大量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合并嚴重內分泌、免疫、血液系統疾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利尿等常規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國藥準字H32021538)治療,緩慢靜脈推注,首次劑量0.4 mg,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每隔2~4小時推注0.2~0.4 mg,總劑量0.8~1.6 mg。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呼吸機(美國偉康,S/T-D-20型)無創通氣治療,選擇合適面罩,設置為無創正壓通氣(NPPV)通氣模式,壓力支持通氣由5 cm H2O逐漸增至12~18 cm H2O,呼氣末正壓設置為3~8 cm H2O,氧濃度維持在40%~60%,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適當調整通氣參數及氧氣濃度,患者病情好轉后逐漸調低通氣參數直至完全脫離呼吸機。
1.4 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恢復正常竇性心律;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未轉復正常竇性心律,但靜息HR降至80~90次/min;無效:未達上述標準或病情進展。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2)兩組治療前、治療24 h后心肺功能。治療同時連接心電等基本生命體征監護設備,記錄HR變化,并建立大靜脈通道,留置Swan-Ganz導管,監測并記錄肺動脈楔壓(PCWP)、每搏輸出量(SV)變化。(3)兩組治療前、治療24 h后血壓水平。利用基本生命體征監護設備監測并記錄收縮壓(SBP)、中心靜脈壓(CVP)變化。
1.6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19例,有效24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43/44);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78.05%(32/41)。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35,P=0.013)。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HR、PCWP、S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h后研究組HR、PCWP均低于對照組,SV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肺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肺功能比較(±s)
SV(ml)治療前 治療24 h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HR(次/min)治療前 治療24 h后PCWP(mm Hg)治療前 治療24 h后44 41 tP 164.65±5.83 166.18±5.95 1.197 0.235 82.57±3.37 91.30±3.74 11.319<0.001 19.66±2.17 20.32±2.22 1.386 0.170 12.70±1.81 15.65±2.06 7.025<0.001 34.87±3.41 35.28±3.52 0.545 0.587 63.26±4.35 56.72±4.28 6.980<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BP、CV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h后研究組SBP、CVP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
CVP(cm H2O)治療前 治療24 h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SBP(mm Hg)治療前 治療24 h后44 41 tP 142.53±5.15 140.89±5.22 1.458 0.149 116.88±4.43 128.57±4.92 11.526<0.001 16.24±1.75 15.81±1.83 1.107 0.271 9.87±1.32 12.59±1.38 9.287<0.001
急性心衰患者冠脈血流灌注減少,易引發頻速型房顫,使心排血量急劇下降,進而加重心衰癥狀,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及時實施有效救治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5]。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是臨床治療心衰、房顫的首選藥物,可選擇性抑制心肌細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加心肌細胞Na+含量,進而一定程度強化心肌收縮能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室供血狀態,同時還可提高迷走神經張力,一定程度降低HR,但部分患者療效欠佳[6]。臨床研究發現,急性心衰可影響肺靜脈回流,導致肺靜脈壓、肺毛細血管壓升高,形成肺水腫,因此,改善肺部血壓狀態、緩解肺水腫也是臨床救治的關鍵[7]。常規利尿治療效果有限,而呼吸機無創通氣可有效增加胸內壓,減少靜脈回心血量,減輕心臟前負荷,緩解肺水腫,同時可減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提高局部血氧飽和度,改善組織缺氧狀態,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等特點[8]。本研究結果顯示,呼吸機無創通氣聯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衰伴頻速型房顫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HR及SBP。表明呼吸機無創通氣對急性心衰伴頻速型房顫患者的臨床救治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呼吸機無創通氣聯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患者PCWP及CVP,改善心輸出狀態。因此聯合應用呼吸機無創通氣可有效緩解因局部缺氧引起的肺動脈痙攣及周圍阻力血管痙攣,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臟前負荷,進而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肌供氧,使患者心衰、頻速型房顫、肺水腫等均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呼吸機無創通氣聯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療在降低急性心衰伴頻速型房顫患者HR及SBP、改善肺部血壓、肺水腫、心肌供氧狀態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