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葛志勇 庫麗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藥學科 信陽 464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痛、食欲不振、早飽、嘔吐、惡心等癥狀,病情可持續或反復發作[1]。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會伴隨頭痛、抑郁、焦慮的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多采用藥物來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抑制胃酸過多分泌。多潘立酮可以促進胃部運動,預防胃-食管反流,協調胃與十二指腸的運動,促進胃排空,有效治療消化不良、胃脹等疾病[2]。阿米替林可以提高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的濃度,是三環類抗抑郁藥,可以減輕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改善食欲,減輕消化不良病癥[3]。本研究主要探討阿米替林聯合多潘立酮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臨床癥狀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8年2月~2019年2月就診于信陽市中心醫院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6.42±2.50)歲;其中動力障礙型45例,潰瘍樣型15例。研究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6.05±2.64)歲;其中動力障礙型43例,潰瘍樣型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已簽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存在1個月以上的腹部不適、早飽、上腹灼燒感、腹脹等癥狀;經胃鏡和X線檢查無潰瘍或腫瘤等器質性病變;年齡≥18歲;治療前1周未服用其他藥物。
1.2.2 排除標準 腹部手術史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膽、腎功能嚴重障礙者;孕婦與哺乳期患者;存在精神障礙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配合度較差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飯前15~30 min口服多潘立酮片(國藥準字H20093700)治療,10 mg/次,3次/d,療程為3周。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患者加用鹽酸阿米替林片(國藥準字H32023764)治療,口服25 mg/次,3次/d,療程為3周。
1.4 評價指標(1)比較治療效果。顯效:患者治療后上腹痛、早飽、灼燒感等癥狀消失,癥狀積分減少70%以上,無復發情況。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改善,病情減輕,癥狀積分減少30%以上;無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癥狀積分減少30%以下,或者出現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周后的上腹痛、早飽、灼燒感等臨床癥狀積分,積分標準:無癥狀為0分;癥狀很輕或偶爾出現為1分;癥狀較重,但不影響生活為2分;癥狀嚴重,無法正常生活為3分。(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眩暈、嗜睡、便秘、腹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5.00%)比對照組(81.6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上腹痛、早飽、灼燒感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周后,兩組上腹痛、早飽、灼燒感積分均比治療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灼燒感治療前 治療3周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上腹痛治療前 治療3周早飽治療前 治療3周60 60 tP 2.55±0.34 2.64±0.21 1.745 0.084 1.50±0.89*0.89±0.25*5.111 0.000 2.65±0.34 2.56±0.33 1.471 0.144 1.71±0.87*0.52±0.22*10.272 0.000 2.51±0.45 2.49±0.37 0.266 0.791 1.54±1.22*0.75±0.68*4.381 0.000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與對照組的1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例(%)]
隨著人們不良飲食習慣的增多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率也在逐漸上升。該疾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社會壓力、心理、飲食不節等因素有關[4~5]。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加重胃腸負擔,長期飲食不節會導致十二指腸、胃竇運動協調失常,加重病情。此外,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引發食欲不振,造成消化不良。負性情緒會導致腦-腸軸調控失衡,成為心理應激源,造成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的發生又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時,除了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外,還應給予抗抑郁藥物,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上腹痛、早飽、灼燒感等癥狀積分較低,說明阿米替林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療效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分析原因在于多潘立酮與機體多巴胺受體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可以阻斷多巴胺受體,促進胃運動,從而加強消化道蠕動,且該藥物對血腦屏障的滲透力較差,對中樞神經無副作用,安全性較高[6~7]。同時,多潘立酮屬于苯咪唑類化合物,可以促進胃排空,抑制嘔吐,預防胃-食管反流以及膽汁反流,對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8~10]。但該藥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對負性情緒較重患者的調控作用較差,需要與抗抑郁藥物聯合使用。阿米替林是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可以提高抑郁患者的情緒,改善患者食欲不振的狀況。阿米替林通過提升神經細胞突觸間隙中的單胺類神經遞質濃度,達到治療抑郁癥的目的,促使患者恢復食欲,減輕患者病癥。但阿米替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會引發鎮靜、便秘、口干等副作用,需遵醫囑服用。本研究中,研究組與對照組的不良反應均較低,說明阿米替林聯合多潘立酮治療消化不良的安全性較高,詳細情況有待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阿米替林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療效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