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臣 彭華東 張明妍 鄭翔
(福建省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明 365000)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紊亂性疾病,而高血壓是該病常見的合并癥,具有較高發病率,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通常可伴發腦卒中、冠心病,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具有一定危險性。臨床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常采用西醫療法,如二甲雙胍、厄貝沙坦、格列美脲等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緩解作用,但多數患者單純采用西醫療法并不能有效控制其血糖、血壓水平,需進行長期治療,而長期服用西藥可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治療依從性降低[1]。近年來,中醫療法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且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同時不良反應少,患者接受度較高。中醫認為,糖尿病、高血壓屬中醫“消渴、頭痛、眩暈”等范疇,應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2]。消糖降壓湯是中醫名方,方中含有丹參、天麻等多味中藥,具有通經止痛、熄風定驚之功效,對代謝性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可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水平[3]。本研究探討消糖降壓湯輔助西醫治療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情況及糖脂代謝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7例和試驗組38例。對照組年齡38~72歲,平均(54.12±10.63)歲;男20例,女17例;病程1~13年,平均(7.16±2.18)年。試驗組年齡38~71歲,平均(54.13±10.61)歲;男22例,女16例;病程1~14年,平均(7.17±2.15)年。兩組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診斷標準:中醫以《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4]中糖尿病與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為參照;西醫以《內科疾病診斷標準》[5]中糖尿病與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為參照。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字;均為陰虛火旺型患者;可以清晰準確配合者。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全身感染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精神行為異常者;伴有嚴重全身感染者;合并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除生活方式干預(適當的運動、糖尿病飲食管理、戒煙、限酒、限制鈉鹽攝入等)外,給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國藥準字H20113240),口服,150 mg/次,1次/d;格列美脲片(國藥準字H20010575),口服,2 mg/次,1次/d;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52243),0.5 g/次,2次/d,口服。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消糖降壓湯治療,方劑組成:丹參、鉤藤15 g,葛根、山萸肉、天麻20 g,熟地黃、鬼箭羽、澤蘭30 g,水煎服,取汁400 ml,2次分早晚服用,200 ml/次;兩組均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標準進行評定。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糖水平達標,血壓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血糖水平基本保持穩定,血壓波動較小;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緩解甚至加重,血糖血壓水平均無明顯改變。(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待其自行凝固后,以3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水平。(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血液采集、血清制備及檢測方法同(2),測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舒張壓(DBP)、收縮壓(SBP)采用電子血壓計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16例,無效9例;試驗組顯效22例,有效14例,無效2例。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5.68%(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HbA1c、2 h PG、FBG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FB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試驗組組別 n HbA1c(%)治療前 治療后2 h 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37 38 tP 7.92±0.32 7.93±0.31 0.137>0.05 7.27±0.43*6.19±0.36*11.806<0.05 13.84±1.15 13.85±1.11 0.038>0.05 11.84±1.62*10.12±0.93*5.658<0.05 9.29±0.46 9.28±0.48 0.092>0.05 7.84±0.31*6.47±0.52*13.812<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LDL-C、TG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低,兩組血清HDL-C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試驗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HDL-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試驗組組別 n TG治療前 治療后LDL-C治療前 治療后37 38 tP 5.74±0.68 5.75±0.64 0.066>0.05 1.63±0.38*1.45±0.40*2.219<0.05 4.37±0.48 4.38±0.45 0.093>0.05 2.49±0.12*1.86±0.36*10.110<0.05 0.89±0.09 0.91±0.10 0.909>0.05 1.27±0.12*1.56±0.36*4.654<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SBP、DBP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DBP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試驗組組別n SBP治療前 治療后37 38 tP 158.12±30.72 158.16±30.65 0.006>0.05 134.31±21.38*123.36±22.54*2.157<0.05 101.32±16.37 101.34±16.31 0.005>0.05 90.81±15.82*82.32±18.59*2.127<0.05
糖尿病、高血壓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二者常合并存在。隨著目前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發病率逐年攀升,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西藥治療是臨床中常用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方法,大多數患者經治療后可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群血壓、血糖控制不佳,并對患者腎臟造成不同程度損傷,同時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發生,嚴重影響患者健康,降低生活質量。
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是由于飲食不節、邪毒內侵引起發病。消糖降壓湯中丹參活血祛瘀。鉤藤清熱平肝,葛根生津止渴,山萸肉補益肝腎,天麻熄風定驚,熟地黃養陰補血,鬼箭羽破血通經,澤蘭活血祛瘀。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生津止渴、養陰補血、補益肝腎之功效[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與血清HDL-C水平較對照組高,試驗組血清HbA1c、2 h PG、FBG、TG、LDL-C水平均較對照組低,表明消糖降壓湯輔助西醫治療可提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改善糖脂代謝水平,同時降低血脂,與閆文等[8]研究結果基本相符。SBP、DBP是常見的血壓指標,由于患者機體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腎臟增加鈉吸收,使SBP、DBP水平升高。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天麻中的天麻素具有抗凝作用,丹參中的丹參酮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保證血流通暢[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SBP、DBP水平均較對照組低,表明消糖降壓湯輔助西醫治療可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提升治療效果,與霍明艷等[1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消糖降壓湯輔助西醫治療可提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改善糖脂代謝,同時降低患者血脂,改善血壓,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