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微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平頂山 46709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肌病、心肌梗死、炎癥反應等導致心肌損傷,心肌結構發生改變,心室泵血功能低下,表現為乏力、體液潴留、呼吸困難等。心肌重構在CHF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臨床常根據平均室壁應力(MWS)、左室心肌質量指數(LVMI)等評估心室重構狀況[1]。心電圖QRS-T夾角為無創性心電向量學指標,是心電向量圖中最大T向量與最大QRS向量間夾角。本研究以我院老年CHF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12導聯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旨在探究心電圖QRS-T夾角與老年CHF患者心室功能的關聯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據心電圖QRS-T夾角分為A組25例(夾角>90°)、B組25例(夾角51°~90°)、C組25例(夾角0°~50°)。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CHF診斷標準[2];年齡≥60歲;心功能分級Ⅱ~Ⅳ級;均行12導聯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急性心力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嚴重感染性疾病。
1.3 研究方法
1.3.1 基本資料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血壓、體質量指數(BMI)、心功能分級等基本資料。
1.3.2 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 所有患者行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心電圖機自動測量平面QRS-T夾角,紙速25 mm/s。QRS-T夾角=QRS波電軸-T波電軸,結果>180°,則用360°減結果,獲得最終角度。參考值:正常<50°,可疑異常50°~100°,異常>100°。
1.3.3 超聲心動圖檢查 所有患者均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選擇日立HIVISIONAvius彩超儀,頻率2.0~4.0 MHz。取左側臥位,胸骨旁左心室長軸切面測定右室壁厚度(RVAW)、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心尖四腔切面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容積(LVESV)、左室舒張末容積(LVEDV)。計算MWS、LVMI。
1.4 觀察指標(1)對比三組基本資料。(2)對比三組心電圖指標。(3)對比三組超聲心動圖指標。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心電圖比較 三組T軸、HR隨QRS-T夾角減小而降低,QRS軸隨QRS-T夾角減小而增大(P<0.05)。見表1。
表1 三組心電圖比較(±s)

表1 三組心電圖比較(±s)
注: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組別 n QRS軸(°) T軸(°) QT(ms)HR(次/min)A組B組C組25 25 25 22.8±4.5 31.4±5.6*39.7±6.0*#137.5±12.3 85.6±9.4*55.8±7.3*#389.2±37.5 393.6±35.8 394.5±36.2 83.3±10.8 79.6±8.4*#74.5±7.6*#
2.2 三組基本資料比較 三組性別、年齡、舒張壓、體質量指數(BMI)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收縮壓高于B組,B組高于C組,A組心功能分級高于B組、C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基本資料比較(±s)

表2 三組基本資料比較(±s)
注: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組別 n 男[例(%)]女[例(%)] 年齡(歲)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 BMI(kg/m2) 心功能Ⅱ級[例(%)]心功能Ⅲ~Ⅳ級[例(%)]A組B組C組25 25 25 11(44.00)10(40.00)9(36.00)14(56.00)15(60.00)16(64.00)67.36±3.14 67.85±3.29 67.02±3.03 148.75±6.46 142.87±5.76*135.89±5.31*#76.47±5.40 75.08±5.85 75.52±4.94 23.45±1.62 23.60±1.78 22.95±1.54 2(8.00)9(36.00)*10(40.00)*23(92.00)16(64.00)*15(60.00)*
2.3 三組超聲心動圖比較A組RVAW、LVESd、LVEDd、LVESV、LVEDV、MWS、LVMI高于B組、C組(P<0.05)。三組LVEF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三組超聲心動圖比較(±s)

表3 三組超聲心動圖比較(±s)
注:與A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組別 n RVAW(mm) LVESd(mm) LVEDd(mm)LVEF(%)LVESV(ml) LVEDV(ml) MWS(kPa) LVMI(g/m2)A組B組C組25 25 25 5.23±0.69 4.62±0.53*4.57±0.47*32.47±7.95 27.32±6.58*26.73±6.31*47.82±5.73 42.21±5.40*41.38±5.09*60.87±9.35 61.89±9.60 62.49±9.73 37.57±5.13 31.46±4.42*28.74±3.60*#85.89±12.31 72.64±9.35*73.10±9.47*335.74±56.42 307.71±48.50*271.94±41.22*#187.35±25.48 143.59±21.22*139.86±19.75*
高血壓、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是引起老年CHF的重要原因[3~4]。左心室發生向心性重構,損害心肌松弛能力,降低心肌順應性。臨床研究心肌重構以MWS、LVMI、心臟超聲為主,而心電圖QRS-T夾角為心肌重構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QRS-T夾角是因多種心肌細胞形成三維體,不同心肌組織的內環境、所受神經支配存在差異,導致心臟除極、復極過程中存在向量差異,形成夾角[5~6]。QRS-T夾角為心電向量圖中QRSmax向量與Tmax向量間夾角,可反映心室除極向量與復極向量間關系,展示部分心臟電活動、心室復極改變。但心臟結構變化或局部心肌損傷會引起生理電軸變化,輕微生理電軸變化可能無法引起QRS波、T波向量明顯改變,而QRS-T夾角可將QRS波、T波向量改變放大,有利于發現心肌損傷[7]。研究發現,心功能越差,QRS-T夾角越大,隨著心功能的改善,QRS-T夾角逐漸變小[8]。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收縮壓高于B組,B組高于C組,A組心功能分級高于B組、C組(P<0.05),提示老年CHF患者收縮壓、心功能分級越高,心電圖QRS-T夾角越大。本研究還顯示,三組T軸、HR隨QRS-T夾角減小而降低,QRS軸隨QRS-T夾角減小而增大,且A組RVAW、LVESd、LVEDd、LVESV、LVEDV、MWS、LVMI高于B組、C組(P<0.05),說明老年CHF患者心肌重構越嚴重,則心電圖QRS-T夾角越大。綜上所述,心電圖QRS-T夾角可反映心肌損傷情況,老年CHF患者收縮壓、心功能分級越高,心肌重構越嚴重,則心電圖QRS-T夾角越大。通過測量電圖QRS-T夾角,可有效評估老年CHF患者心室功能,預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