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科 三門峽 472000)
功能性腹痛綜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是指病程≥6個月的持續或頻繁發作的下腹部疼痛,其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相關研究認為,內臟敏感性升高在其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1~3]。而P物質(S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5-羥色胺(5-HT)作為疼痛介質,可能參與內臟敏感性升高進程。目前臨床針對FAPS患者主要采用抗抑郁藥、內臟感覺調節劑、抗驚厥藥等西醫療法,但部分患者病情易反復發作。近年來,中醫通過整體理念、多靶點施治在FAPS治療中得到臨床廣泛關注,認為FAPS歸屬于“腹痛”范疇,情志不舒、肝失調達、氣機阻滯、不通則痛是其主要病機,治療宜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柴胡疏肝散煎劑具有行氣解郁、調肝止痛之效,但關于其對FAPS患者疼痛相關物質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論證。基于此,本研究嘗試探討柴胡疏肝散煎劑口服治療FAPS效果及對疼痛相關物質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我院FAPS患者97例,采用奇偶分組法分為西醫組(48例)與聯合組(49例)。聯合組女23例,男26例;年齡25~59歲,平均(37.65±1.83)歲;病程7~35個月,平均(16.72±3.05)個月。西醫組女19例,男29例;年齡28~57歲,平均(36.69±2.92)歲;病程8~33個月,平均(17.15±2.44)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持續或近乎持續腹痛;疼痛與進食、排便或月經等生理行為無關;部分日常生活能力喪失;疼痛未偽裝;排除其他可引起腹痛的功能性胃腸病。(2)中醫診斷標準屬肝郁氣滯型,主癥:腹痛腹脹累及兩脅,痛無定處,痛引少腹;次癥:食欲不振,時有噯氣,失眠多夢;舌淡紅,苔白,脈弦。
1.3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西醫FAPS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型診斷標準;病程≥6個月;患者均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近28 d內有抗抑郁藥、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服用史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時期者;合并肝腎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嚴重失聰、言語功能障礙或精神紊亂者。
1.4 治療方法 西醫組實施常規西醫治療,口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膠囊(國藥準字H20150043),1粒/次,早晨及中午各1粒,注意治療期間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類食物。聯合組在西醫組基礎上加用柴胡疏肝散煎劑,組方:柴胡10 g,香附10 g,白芍15 g,枳殼10 g,陳皮6 g,紫蘇梗10 g,川芎10 g,郁金10 g,甘草9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各服用1次。兩組均連續治療28 d。
1.5 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2)中醫證候積分、疼痛程度。治療前、治療28 d后主癥(腹痛、兩肋脹痛)按照無癥狀、癥狀不明顯、癥狀明顯、癥狀嚴重分別計為0、3、6、9分;次癥(食欲不振、噯氣、失眠多夢)按照無癥狀、癥狀不明顯、癥狀明顯、癥狀嚴重分別計為0、1、2、3分。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進行測評,總分范圍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劇烈。(3)疼痛相關物質,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8 d后空腹取外周靜脈血5 ml,常規離心處理(1 000×g離心10 min,離心半徑6 cm),取上清液,-20℃低溫保存待檢。按照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流程測定血清SP、CGRP、5-HT水平。(4)治療結束后隨訪1個月統計復發率,復發標準:痊愈、顯著進步、緩解患者再次出現FAPS。
1.6療效判定標準 主癥及次癥基本消退,中醫證候積分下降95.0%及以上為痊愈;主癥及次癥顯著緩解,中醫證候積分下降70.0%及以上但不足95.0%為顯著進步;主癥及次癥有所控制,中醫證候積分下降30.0%及以上但不足70.0%為緩解;治療28 d后,主癥及次癥均未出現明顯緩解,或病情惡化,中醫證候積分下降30.0%以下為無效。將痊愈、顯著進步、緩解納入總有效。
1.7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齊性檢驗與夏皮羅-威爾克正態性檢驗,均確認具備方差齊性且近似服從正態分布,以(±s)描述,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28 d后,聯合組11例痊愈,19例顯著進步,15例緩解,4例無效;西醫組2例痊愈,10例顯著進步,24例緩解,12例無效。聯合組總有效率91.84%(45/49)高于西醫組75.00%(36/48)(χ2=4.990,P=0.026)。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 配對t檢驗,兩組治療28 d后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P<0.05);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聯合組治療28 d后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均較西醫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VA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28 d后聯合組西醫組組別 n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28 d后49 48 tP 15.19±2.64 14.31±3.15 1.492 0.139 4.55±1.20*6.28±1.67*5.868<0.001 5.24±2.16 4.65±1.62 1.056 0.294 1.52±0.57*2.43±0.71*6.968<0.001
2.3 兩組疼痛相關物質比較 配對t檢驗,兩組治療28 d后血清SP、CGRP、5-HT水平較治療前下降(P<0.05);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治療前血清SP、CGRP、5-HT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聯合組治療28 d后血清SP、CGRP、5-HT水平均較西醫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相關物質比較(±s)

表2 兩組疼痛相關物質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5-HT(nmol/L)治療前 治療28 d后聯合組西醫組組別 n SP(pg/L)治療前 治療28 d后CGRP(pmol/L)治療前 治療28 d后49 48 tP 97.48±11.30 94.59±13.85 1.127 0.263 41.22±8.69*65.74±10.15*12.790<0.001 75.29±10.69 73.18±12.74 0.884 0.379 45.87±10.20*59.45±11.43*6.177<0.001 33.81±6.29 31.79±8.34 1.349 0.181 22.64±5.75*27.36±8.20*3.288 0.001
2.4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1個月,聯合組復發2例,西醫組復發3例。聯合組復發率4.44%(2/45)與西醫組8.33%(3/36)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067,P=0.796)。
中醫認為,FAPS主要病理機制在于情志不遂,木失調達,則肝郁血滯,經氣不利,不通則痛,導致腹痛時作,攻竄不定,噯氣頻作,納寐欠安,甚則痛及少腹。故治療重點在于疏肝解郁、理氣調中。柴胡疏肝散煎劑中柴胡為君藥,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可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香附為臣藥,味辛、微味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能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理氣調中。白芍、枳殼、陳皮共為佐藥,其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可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枳殼味苦、辛、酸,性微寒,歸脾、胃經,可行氣寬中、消脹除滿;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為使藥,性平,味甘,入心經、脾經、肺經、胃經,可調和諸藥。諸藥共行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功。王安琪等[4]研究顯示,在黛力新治療的同時配合加味柴胡疏肝散,有助于緩解FAPS患者腹痛癥狀,且臨床總有效率為86.7%。本研究結果表明,柴胡疏肝散煎劑口服有助于減輕FAPS患者腹痛程度,緩解臨床癥狀,總有效率為91.84%,考慮機制可能在于,柴胡疏肝散煎劑中富含柴胡、川芎、枳殼、紫蘇梗等中藥的有效成分,不僅可產生良好抗抑郁作用,有效調節患者腦-腸軸互動異常,還能降低胃腸平滑肌張力,進一步減弱內臟植物神經高敏感性。
另有學者指出,內源性疼痛調節系統改變可能是FAPS發生的重要因素[5]。FAPS發生時,外周及中樞神經可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激活5-HT表達,刺激腦干藍斑,進而增強內臟敏感性,削弱內臟疼痛閾值,引起疼痛[6]。SP作為一種信號傳導分子,可連接中樞系統與免疫系統,活化血小板,促進5-HT大量釋放,從而參與痛覺傳導[7~8]。CGRP對內臟疼痛具有一定調控作用。本研究創新性分析FAPS患者疼痛相關物質改善情況,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28 d后血清SP、CGRP、5-HT水平均較西醫組低,提示柴胡疏肝散煎劑口服治療有助于改善FAPS患者疼痛相關物質水平,這可能歸因于柴胡疏肝散煎劑中富含α-香附酮、白芍提取物、柴胡皂苷等化學成分,可產生良好鎮靜、鎮痛效果。隨訪1個月,兩組復發率比較無明顯差異。進一步分析可知,柴胡疏肝散煎劑口服不會增加FAPS患者復發率,具有一定安全性。綜上可知,柴胡疏肝散煎劑口服有助于增強治療效果,調控FAPS患者疼痛相關物質水平,改善中醫證候,緩解疼痛程度,且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