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霞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消化內科 鄭州 450003)
慢性膽囊炎是由急性或亞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或長期存在的膽囊結石所致膽囊功能異常,具有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發作的特點[1]。臨床常表現為右上腹隱痛、腹脹、惡心等,隨著病情發展,可引起膽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影響其生活及身心健康。現階段,藥物是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主要方式。頭孢唑林鈉為第一代注射用頭孢菌素,抗菌消炎作用較強。膽康膠囊為中成藥制劑,具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膽等功效[2]。本研究給予慢性膽囊炎患者頭孢唑林鈉與膽康膠囊聯合方案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倫審2017(014)號]。將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膽囊炎患者納入研究,依據奇偶生成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15例,女24例;體質量49~76 kg,平均體質量(62.17±10.46)kg;年齡26~55歲,平均年齡(40.26±12.34)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5±1.23)年。觀察組男18例,女21例;體質量50~75 kg,平均體質量(62.63±10.13)kg;年齡25~54歲,平均年齡(40.47±12.28)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6±1.33)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3],且經B超檢查確診;(2)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右上腹隱痛、餐后上腹飽脹、噯氣;(3)入院前未使用相關藥物進行治療;(4)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膽道疾病者;(2)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3)伴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4)伴有腦部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注射用頭孢唑林鈉(國藥準字H20093379)治療,將1 g藥物溶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中靜脈滴注,2次/d,療程為4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口服膽康膠囊(國藥準字Z20000067)治療,4粒/次,3次/d,療程為4周。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周后癥狀(上腹隱痛、惡心厭油、腹脹、噯氣等)評分,0分表示無癥狀,1分表示輕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反之則越輕。(3)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周后炎癥介質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IL-6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TNF-α采用免疫化學檢測法測定,儀器選擇卓越230 Plu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科華實驗系統有限公司)。(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腹瀉、靜脈炎、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發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炎癥介質水平趨于正常,癥狀評分降低80%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炎癥介質水平得到改善,癥狀評分降低50%~8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炎癥介質水平無改善,癥狀評分降低50%以下。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運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87%較對照組76.92%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2.2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癥狀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39 39 7.563 15.677 0.000 0.000 t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11.29±2.81 11.46±2.58 0.278 0.782 7.35±1.64 4.23±1.28 9.366 0.000
2.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IL-6、TNF-α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pg/ml,±s)

表3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pg/ml,±s)
治療后IL-6 TNF-α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治療前IL-6 TNF-α 39 39 tP 30.52±6.86 31.14±6.21 0.418 0.677 81.32±11.47 81.29±11.56 0.012 0.991 22.51±3.45 16.24±2.74 8.888 0.000 60.32±9.63 52.19±9.46 3.761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腹瀉1例、靜脈炎1例、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264,P=0.608)。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變化及作息不規律,膽囊炎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當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易受到病毒及細菌感染,使炎癥介質含量升高,加重病情。慢性膽囊炎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但手術對患者可造成較大傷害,因此臨床治療中更傾向于藥物治療[4~5]。
頭孢唑林鈉為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通過破壞細菌細胞壁,抑制其繁殖。頭孢唑林鈉在炎癥滲出液中的藥物濃度與血清濃度基本相等,而在膽汁中的濃度較同期血藥濃度略高,對膽道感染所致的炎癥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癥狀評分、IL-6、TNF-α水平均更低,同時兩組不良反應均較少,提示聯合使用頭孢唑林鈉與膽康膠囊治療慢性膽囊炎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究其原因,膽囊炎在中醫學中屬“膽脹”范疇,病理機制為情志不暢、飲食不節,或因外邪內侵,伏于肝膽,致肝失疏泄之功,膽失通降之力,造成濕熱蘊結中焦,氣滯血瘀,膽汁瘀滯不暢[7~8]。觀察組患者聯合使用的膽康膠囊為中成藥劑,內含的蒲公英清熱解毒;茵陳、大黃保肝利膽;郁金行氣解郁;柴胡主入肝膽經,可疏肝理氣;梔子解熱、利膽、抗菌;人工牛黃清熱解毒;薄荷素油舒肝、理氣、利膽。聯合頭孢唑林鈉既能發揮西藥治療快速的特點,同時又體現了中藥的穩定性,通過抑制炎癥介質的活性從而減輕膽道炎癥反應,此外,中成藥劑毒副作用較小,無中樞神經副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其病情恢復[9~10]。
綜上所述,慢性膽囊炎患者應用膽康膠囊聯合頭孢唑林鈉治療,可降低癥狀評分以及炎癥介質水平,效果突出,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