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翠勤 喬納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血液凈化室 駐馬店 463000)
糖尿病腎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為20%~40%,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的增加,糖尿病腎病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目前臨床主要通過腹膜透析治療糖尿病腎病,獲得了顯著效果。但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自我護理能力差、并發癥發生率高等問題,導致預后效果欠佳[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66例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旨在分析協同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66例,依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58~76歲,平均(66.82±4.39)歲;病程3~16年,平均(9.74±3.01)年;糖尿病分型:Ⅰ型6例,Ⅱ型27例。觀察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57~79歲,平均(68.23±5.19)歲;病程2~15年,平均(8.73±2.87)年;糖尿病分型:Ⅰ型5例,Ⅱ型28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糖尿病分型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和)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腹膜透析指征;腹膜透析時間>6個月;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肺部感染者;惡性腫瘤者;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交流、書寫、視聽障礙者;不配合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指導腹膜透析方法、用藥指導、限定糖分攝入量、運動指導等常規護理。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協同護理模式干預。(1)建立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進行自我介紹,消除與患者及家屬陌生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了解患者情況,包括心理狀況、自我護理能力等,并講述協同護理的含義、實施流程等。(2)家屬參與:鼓勵家屬參與患者治療及護理過程,責任護士指引家屬認識治療過程中容量控制、自護行為等方面的內容,并根據患者病情評估結果,針對性解答家屬疑問,以提高并加強家屬對疾病治療、自護行為的認識水平,指導家屬監測患者透析過程,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3)健康教育及飲食指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糖尿病腎病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及作用、可能會出現不良狀況等,告知患者及家屬遵醫的重要性,囑咐家屬出院后監督患者按時用藥,養成良好的治療習慣;每日記錄血壓、尿量等腹膜透析情況,限制鹽、水攝入量,保持體液平衡;合理搭配飲食,少食多餐,補充蛋白質、熱量,提高機體免疫功能。(4)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緩解,如對于擔心疾病治療的患者,可講述成功治療案例及目前生存狀況,緩解患者恐懼、緊張等心理;對于質疑治療效果的患者,可通過告知其每次檢查結果,指標改善的原因等,提高治療依從性。(5)技能培訓:指導并教會患者及家屬測量血壓、腹圍、尿量、血糖等檢查方法,指導家屬觀察患者水腫程度;觀察患者或家屬獨立操作腹膜透析流程,糾正出現的問題;指導患者及家屬腹膜透析注意事項,如松解壓迫帶操作方法,當出現出血,應迅速壓迫血管止血;教會患者及家屬護理動靜脈內瘺穿刺部位,告知水腫、滲血、感染等并發癥的表現。(6)并發癥預防:嚴格無菌操作,降低操作失誤,避免多次穿刺引起感染;控制血壓,減少鈉攝入,降低心臟負荷,預防心力衰竭;腹膜透析前控制飲水量,暫時停用降壓藥物,預防低血壓;均衡營養,合理運動。對于體質較弱的患者,可進行室內放松,或室外家屬陪伴散步30 min;對于體質較好的患者,可囑咐其進行打太極拳、慢走或患者愛好的運動,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兩組均持續干預6個月,出院后由護理人員通過家訪、電話等途徑干預。
1.4 觀察指標(1)對比干預前后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評分,總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2)對比干預前后兩組生存質量,采用糖尿病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修訂版(A-DQOL)評估,包括糖尿病相關的憂慮程度(4~20分),滿意程度(15~75分),社會、家庭或職業相關的憂慮程度(7~35分),影響程度(20~100分),共4個維度,每個維度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質量越差。(3)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低血壓、心力衰竭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對比 干預前,觀察組ESCA評分為(96.27±11.85)分,對照組為(98.30±13.04)分,兩組對比無顯著性差異(t=0.662,P=0.511);干 預 后,觀 察 組ESCA評 分(112.34±10.21)分較對照組(101.40±10.83)分高(t=4.222,P<0.001)。
2.2 兩組干預前后A-DQOL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A-DQOL各維度評分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A-DQOL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A-DQOL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A-DQOL評分對比(分,±s)
干預后滿意 影響 社會、家庭或職業 糖尿病相關的程度 程度 有關的憂慮程度 憂慮程度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干預前滿意 影響 社會、家庭或職業 糖尿病相關的程度 程度 有關的憂慮程度 憂慮程度33 33 tP 51.38±4.77 52.54±4.05 1.065 0.291 61.72±12.36 60.98±13.34 0.234 0.816 16.05±2.13 16.82±1.95 1.532 0.131 11.67±3.58 12.14±3.25 0.558 0.579 41.28±4.70 46.24±5.11 4.104<0.001 47.82±9.19 53.43±10.20 2.347 0.022 10.57±3.55 13.42±3.60 3.238 0.002 9.30±1.29 11.02±1.63 4.753<0.00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出現1例感染、1例低血壓,無心力衰竭,并發癥發生率為6.06%(2/33);對照組出現4例感染、4例低血壓、3例心力衰竭,并發癥發生率為33.33%(11/3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χ2=7.759,P=0.005)。
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對疾病專業知識認知較少、腹膜透析操作知識缺乏,且受到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易產生焦慮、悲觀、失望等情緒,造成治療依從性降低,最終導致自理能力、自護能力較差,并發癥較多[3~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接受協同護理模式干預,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通過指導家屬參與患者腹膜透析治療及自護過程,監督患者自護行為,不僅能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提高治療自信心,還能有效掌握疾病治療知識,協助并監護患者治療;且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腹膜透析流程、松解壓迫帶等操作注意事項,觀察體征(血壓、尿量等)、腹膜透析部位變化(出現水腫、滲血等),并通過控制飲食、血壓、運動鍛煉等方式預防并發癥,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5]。
糖尿病腎病患者長期腹膜透析,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DQOL各維度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接受協同護理模式干預,能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院內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原因、治療方法及作用)、囑咐家屬出院后監督患者按時用藥等方式,并了解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對不同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能緩解焦慮等負性情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且出院后通過家訪、電話等途徑了解患者自行腹膜透析時出現的問題,現場或電話解答患者疑問,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控制病情進展,從而提高生活質量[7~8]。綜上所述,協同護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能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生存質量,且并發癥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