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薛偉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樹立良好品格比學習知識更重要。一些學生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逆反心理很嚴重。當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時,班主任有必要加強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青年。
1.強化交流,進行品德教育
在成長階段的教育和培訓活動中,班主任發現大多數學生仍然有一些不積極的心態。在此基礎上,班主任應善于發現學生思想中的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解決疑慮。
例如,一位班主任可能問學生:“最近幾天我每天早上都不愿意起床。你能以某種方式讓我早起嗎?”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班主任和他們是一樣的,師生之間是平等關系。同時,班主任也可以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通過幫助班主任來改變他們的小毛病。
2.樹立榜樣,帶動學生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哪個班主任“領導”哪個班級,這表明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態度,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態度,為學生樹立榜樣,鼓勵學生不斷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中,如果學生想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班主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給學生特定的學習方法和技能。如在清潔過程中分類垃圾,班主任可以指導學生根據實際準則去做重要的事情。其次,班主任需要給學生一些機會,如定期打掃衛生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為家庭做家務,以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勞動成果的快樂。
3.關注情緒,尊重學生成長
有的學生的行為與眾不同,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學生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照顧,這樣的學生內心孤獨、缺乏情感交流。在面對這類學生時,班主任應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照顧和幫助,并在情感上處理學生的道德問題。
班主任從了解家庭狀況開始,了解學生的日常朋友圈和人際關系,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提供更多幫助。這樣做不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擺脫心理迷霧,減少情感上的傷害,并讓學生在愛情中快樂地成長。班主任應該從自己開始,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找出每個學生在做什么,討論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逐步滲透教育的其他方面,幫助學生真正認清自己的缺點,正確地引導學生了解成年人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4.在實踐中進行道德教育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深入,初中德育基本原則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立德樹人是初中的基本原則。在教育活動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優秀品德,班主任可以運用實踐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活動的處境,體驗活動中德育的內容。
例如,在“學雷鋒活動日”,班主任可以改變宣傳方式,利用學生的空閑時間,組織學生自愿參加“向雷鋒學習”的實踐。班主任可以通過“幫助環衛工人修路”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老年人的家庭清潔”活動來培養學生尊重老年人的良好品質。學生完成活動后,為了充分理解活動的價值,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來談論參加活動的感受。活動結束后,有的學生會說:“我以前認為扔掉垃圾沒什么大不了的。今天,在幫助環衛人員清理道路后,認識到我以前的行為給他人造成了很大麻煩。將來我絕對不會亂扔垃圾了。”這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5.融入家庭教育,完善德育體系
學校是初中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領域,對學生的德育有很大影響。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鼓勵學生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建立系統全面的德育體系。
例如,班主任鼓勵學生學習道德榜樣,宣傳和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好行為,利用榜樣的力量來教育更多的學生。此外,組織德育家長例會,匯報學生在特定階段的德育學習 ,分析學生德育的發展狀況,制定更合適的德育策略。
簡而言之,班主任應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有效地實現學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