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軍,李雯雯
(渤海大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結構”和“程序”[1].在新時期下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是現階段一線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重要課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了整個教育界.特殊時期,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停課不停學”提供了堅實的教學保障,與此同時,師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都有了深刻體會.高校教育工作者應以此為契機,將傳統的教學理念與人工智能、云技術、大數據及手機APP等新興的教育技術手段相結合,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又名結果導向教育、產出導向教育,斯派狄認為,成果導向教育的重點不在于學生的成績,而在于學習過程結束后學生真正擁有的能力[2].OBE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宗旨就是以教學成果為導向,將其作為教學方法,構建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確保與學生預期的學習目標相一致[3].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如表1所示.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關注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其形式多體現為教師的“一言堂”,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差異性等因素.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對知識的訴求及未來的職業規劃上,其形式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打破了傳統教學在空間、時間上的限制,無限擴大了教學活動的邊界.

表1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
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融合,但是這種定義比較泛化和模糊.柯蒂斯·邦克等學者提出: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和其他輔助教學相融合,并取二者優勢的學習系統[4],其凸顯出的優勢在于,擷取二者的精華、摒棄其糟粕,實現了有效的交叉、互補.
大學物理課程就其性質而言,是高校理工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新工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工具課程.由于大學物理課程涵蓋內容較為廣泛,使得本門課程存在教學知識點繁多、授課過程枯燥乏味的現象.針對其課程特點,借助現階段迅猛發展的信息化媒介,利用MOOC、SPOC、微課等信息資源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對深化教學改革、推動“新工科”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大學物理是“新工科”體系下的重要基礎課程,加強其課程改革研究,對與之相關的工科專業及后續的課程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從理念與實踐兩個方面對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展開討論,為實踐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大學物理課程雖具有通識性,但其授課群體在專業背景、職業規劃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若采用同一化的講授方式,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專業化發展,將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中,將OBE理念的精髓有效地融入實踐教學之中,遵循“反向設計”的原則,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方面進行區別性的考量,能有力推動傳統教育理念的革新[5].設計教學內容時,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關注學生預期的學習成果.例如:對于機械工程專業學生的授課內容應更側重于力學部分;對于微電子專業學生應更側重于電磁學部分;對于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應更側重于電磁學和光學部分.在此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不是以教師為主體,而是在不脫離核心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以學生的學情、專業背景、職業規劃為核心,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促進學生的專業化發展,確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其核心理念恰恰與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相契合.
將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中,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創新.通過混合形式開展教學有助于從課內(線下)、課外(線下)等角度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教學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依托,MOOC、SPOC、雨課堂、超星等教學平臺的興起,以及“人工智能+”“智慧+”等新興技術的日益普及,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上的界限,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豐富的教學形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大學物理教學的教學效果.
對于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大學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程,是開啟專業性學習前必須夯實的重要工具學科.如何將OBE理念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能夠經過系統的學習掌握運用物理學思維認識、理解其所學專業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新工科”學習保駕護航,具體措施如下:
人才培養方案是預設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進行教學管理、質量監控,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既要吸收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科學經驗,又要堅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發展需要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大學物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基礎性,授課內容范圍較大,涉及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眾多專業,其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兼顧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差異,在堅持以成果為導向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不同受眾人群的專業特點.
將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應始終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針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進行“反向設計”.同時,通過專家研討、同行交流、師生座談等形式對大學物理課程的培養方案進行科學、系統地論證,制定出能夠充分發揮成果導向驅動作用,并符合實際教情、學情的指導性文件,解決不同學生在學習大學物理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符合專業特點的混合式教學活動.
采用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物理教學,想要達到更好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物理教師就要充分整合線上線下優質教學資源.一方面,致力于教學內容的整合,將“線上視頻課+線下討論課”交互進行,將優質的線上學習資源真正融入課堂,本著“重基礎、強能力”的原則,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突破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致力于信息技術的整合,深入挖掘超星平臺等智慧型媒介對線下教學的輔助性,通過線上設置課前預習任務、課后復習任務,延伸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性、主動性,使教學活動不拘泥課堂之上,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
采用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物理教學,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根本,以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為核心.那么,教學行為與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否平衡,則需要進行科學的考核,即在傳統的考核基礎上引入多元的考核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效果予以科學的評價.
3.3.1 參與度、獲取度指標采用量化制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線上線下學習的參與度、獲取度等指標納入總評成績,通過信息化手段統計學生參與、互動情況,并予以量化.
3.3.2 創新性成績采用定性制
堅持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針對實際學情、教情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把開放性作業納入總評成績,根據學生設計方案的好壞確定成績的高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3.3 平時成績采用彈性制
如果學生發言或討論的成績已經超過了該部分平時成績的最大值,則多余成績可累計到其他項平時成績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育部提出應加強“新工科”建設,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學物理課程涵蓋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等內容,其中每一部分內容都是“新工科”體系下的重要支撐.采用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物理教學,應以“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動計劃為契機,構建與大學物理教學相適應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實踐平臺,進而更好地豐富教學形式.
構建人工智能+“新工科”實踐平臺,應以學生所學專業為出發點,堅持創新驅動原則,加大引企入校、推校入企,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深化產、教融合,積極建立“理論學習—實驗操作—創新、創業實踐—前期孵化—后期推動—成果落地”的實踐體系.人工智能+“新工科”實踐平臺的構建是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入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中的重要表現,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實踐、深入產學一線.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觀察,加深對所學知識尤其是抽象、生澀的物理原理的理解,真正將課堂學習、實踐學習相結合.
本文所研究的教學模式以OBE理念為視角,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對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實踐問題進行審視與探索,通過對相關教育內涵、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創新的教學思維思考問題,為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