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繪麗,王 勇
(大連工業(yè)大學 服裝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4)
現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喚起人們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懷念。皮雕藝術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后傳入我國,其紋樣呈現出典型的歐美風格。融合中西方元素進行設計,對皮雕藝術的本土發(fā)展、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皮雕藝術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精美的皮雕手工藝品曾經是歐洲皇家貴族身份的象征[1]。公元1492年,隨著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皮雕藝術由西班牙傳入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皮雕藝術由占領軍傳入日本,20世紀50年代由日本傳入中國臺灣,21世紀后在我國逐漸流行起來。
皮雕藝術最初以馬具作為載體,逐漸向手鐲、腰帶、鞋子、包等服飾配件方面拓展,并形成穩(wěn)定的風格特征。皮雕藝術主要分為謝里丹風格、史東門風格、加州風格、亞利桑那風格等[2]。素材以當地的花卉、葉子、馬匹等動植物紋樣為主,具有典型的美國西部地域特色。
羌族刺繡是羌族服飾的亮點。羌繡圖案既與羌族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也反映了羌族人的文化崇拜,體現了羌族人獨特的審美思想和情感喜好,具有深遠的文化寓意。
羌繡圖案題材豐富、內容多變,集裝飾性、實用性為一體,寄托了羌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題材內容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從本民族的多神宗教信仰中提取原始素材,把對羊、猴、太陽、白石等的崇拜抽象成紋樣運用到圖案中;二是羌人從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提取原始素材,主要有花鳥等動植物紋樣;三是羌人用幾何紋樣來豐富其圖案內容,例如回形紋、云紋、壽紋、水波紋等。羌繡圖案不僅取材廣泛,同時具有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有些紋樣已經成為羌族的符號標志,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羌繡圖案作為羌族文化的載體,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文化沉淀,集中體現了羌族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和生活情趣。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羌繡圖案融入皮雕藝術,可以豐富皮雕的藝術表現力,增強消費者對中國文化認同感。將兩者進行融合設計的前提是找出其共性聯(lián)系。經過比較分析,皮雕藝術和羌繡圖案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羌繡圖案題材內容主要源于生活,例如常見的花鳥動植物紋樣、幾何紋樣等都是羌繡圖案中常見的構成元素[3]。羌繡圖案在構圖時除了主體以外,經常采用重復紋樣作為背景填充,如回形紋、云紋等元素,以紋樣的不斷重復形成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皮雕圖案在構成設計中,也較多使用同樣的印花工具進行重復敲印,形成帶有節(jié)奏和韻律感的圖案肌理。羌繡紋樣與皮雕圖案具有相似的構成聯(lián)系,如圖1所示、圖2所示,皮雕可以通過印花工具的合理使用,展現羌繡圖案。

圖1 羌繡重復紋樣

圖2 皮雕重復紋樣
羌繡圖案色彩艷麗,偏愛以紅、藍、白、黑等高純度色彩作為基礎色,在高純度、高對比度的底色上再用補色進行搭配,色彩濃郁[4](如圖3所示)。皮雕的染色方式有多種,如油染、蠟染、壓克力、防染、干擦、水晶染、糊染等(如圖4所示);可用在皮雕上的染料也有多種,如鹽基染料、酒精染料、丙烯染料等。皮雕豐富的染色工藝和染料,對于表現羌繡圖案的色彩風格具有可行性。

圖3 羌繡圖案

圖4 皮雕染色
羌繡圖案中的壓針繡、眉毛花、納紗繡及補花繡都有凸起漸變的觸摸質感,應用不同繡法可以使圖案具有立體效果(如圖5所示),而皮雕通過對皮革的敲打、擠壓形成凹凸的立體效果[5](如圖6所示)。通過皮雕工藝的運用,可以將羌繡圖案的肌理表現得更加細膩和富有層次感,呈現出別樣的視覺和觸覺效果。

圖5 羌繡手法

圖6 皮雕圖案
4.1.1主題內容與形式表現的和諧統(tǒng)一
羌繡圖案與皮雕藝術之間的共性聯(lián)系為羌繡圖案與皮雕藝術的融合設計提供了前提,為使羌繡圖案與皮雕藝術形式的融合更易于獲得文化認同,設計時應充分發(fā)揮羌繡圖案民族服飾文化的優(yōu)勢特色。
4.1.2傳統(tǒng)紋樣與當代審美的有機融合
羌繡圖案具有濃郁的民族風,皮雕藝術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氣息。民族元素的傳承和發(fā)展既需要設計者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還需考慮與當代審美相結合,為其注入現代流行元素,使所設計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生命力[6]。
通過提取代表性羌繡圖案將其紋樣分解,然后基于當代審美進行設計重組,并通過皮雕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可實現羌繡圖案在皮雕服飾中的再設計。這樣不僅為羌繡圖案注入了時代感,而且豐富了皮雕題材內容的多樣性。羌繡圖案與皮雕藝術的融合,可使整體圖案具有鮮明的主題文化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因此服裝宜選用簡潔大方的造型款式,使服飾整體呈現出和諧統(tǒng)一、突出重點的設計效果[7]。
羌繡圖案題材內容和紋樣非常豐富,有原始圖騰紋樣、花鳥動植物紋樣、幾何紋樣等,尤其是羌繡圖案中的羊、龍、猴、狗、蝴蝶、牡丹、云紋、羊角花等圖騰崇拜是羌繡圖案中的精髓,其中羊圖騰崇拜已成為羌族人民的標志性符號[8]。圖7是一款關于羊圖騰紋樣的設計演變。該圖案設計為組合圖案,通過提取羌繡圖案中的羊圖騰崇拜(如圖7a所示)、蝴蝶紋樣(如圖7b所示)及常見的花卉圖案元素(如圖7c所示),結合流行元素蝴蝶結,再根據皮雕工藝特點和印花工具的尺寸進行重組設計。中間羊頭部分采用皮雕中的浮雕手法以突出立體感,花朵部分則采用皮雕印花工具進行處理,蝴蝶紋樣部分主要突出刀線的雕刻,整體圖案凹凸有致、立體感強(如圖7d所示)。

圖7 源自羌繡紋樣的皮雕圖案的設計衍變和實物小樣
以羌繡圖案作為皮雕圖案的靈感來源,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羊圖騰紋樣、羊角紋、云紋、幾何紋以及牡丹、菊花等紋樣進行提煉和變化處理,設計出符合皮雕工藝特點以及當代審美的新圖案,并結合流行趨勢,融入到服飾品設計中,皮雕服裝采用油染以突出皮質本色的經典感和肌理質感,并充分考慮服用性能以及與其他衣片的銜接,使不同材料的優(yōu)勢相互補充[9],如圖8所示。在設計實踐中,皮雕配件染色艷麗,用以突出飾品的裝飾作用,并可與皮雕服裝搭配使用,如圖9所示。

圖8 系列皮雕服飾設計效果圖及部分實物

圖9 皮雕飾品實物圖
羌繡圖案是我國西南部少數民族服飾元素,皮雕藝術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并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本文從傳統(tǒng)手工藝的角度,發(fā)掘羌繡圖案和皮雕藝術的特色和共性聯(lián)系,通過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探索二者融合的原則和方法,將羌繡圖案用皮雕藝術形式進行表現,以豐富服裝飾品圖案設計題材、藝術表現力和文化內涵,既是中西方服飾文化碰撞融合的嘗試,也有助于羌族服飾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