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美陽
(貴州中工梵宇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貴州銅仁 554300)
建筑設計是采用墻、梁、板、柱、樓梯等布局和使用,以及用建筑結構語言實現建筑師和其他工程師間的內在表達,有效傳遞建筑結構體系的設計理念,有效展示建筑體系的設計概念,又以最簡約的方法將各類情況的荷載傳到基礎。在結構計算中,包括荷載計算、構件計算、內力分析:荷載計算包括內部計算和外部結算,內部荷載主要有使用荷載、結構自重及裝修荷載等;外部荷載主要有風荷載、雪荷載、地震荷載、施工荷載、地下水荷載以及人防荷載等;構件尖酸是按照規范的結構內力和構造要求來復核結構試算并進行檢驗,若沒有達到標準值需要對構件截面進行調整,重新計算直至達到標準為止;內力分析師在得到荷載值和構件截面后進行的內力計算,主要剪力、軸力及彎矩等,建筑設計承重表達如圖1所示。

圖1 建筑設計承重表達
建筑設計主要為了滿足各種功能需求,最首先保證的是安全需要,尤其是人生安全保護,因為建筑安全設計就是讓使用者生命以及財產得到保護免受傷害。它包括多個階段:項目前期、工程設計、交付使用及工程施工等項目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保證解決建筑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項目設計階段,需要考慮電氣相關結構對人身安全的影響。所有建筑都需要遵守國家建筑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這些規范會根據類型、規模、建筑地和使用目的等多方面維度來制定合理的安全等級標準,該標準服務于建筑設計中的安全步驟。此外,建筑行業安全設計的機構進行安全評估時需要依照該等級標準進行檢查工作。在建筑設計中,對建筑安全設計標準進行規范是提高防人身傷害效果的首要保障。
參考目前各種建筑人身傷害事件報道,主要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①樓梯過長過抖、踏步高度不均,寬闊樓梯間缺少雙邊扶手或中間扶手,較寬的樓梯和頂層樓梯間有欄桿高度和規范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②兩層以上樓層的疏散門外未設置樓梯,缺少陽臺維護安全或陽臺未達到安全維護高度,房間門開啟時受阻,相鄰門開啟時受阻,落地窗的保護欄桿未達到安全高度,缺少防止兒童攀爬設計;③室內坡道過抖,無配備欄桿扶手的平臺高度過高;④電梯周圍缺少防范措施,敞開式樓梯起步、結束步的地方無緩沖措施或僅有無效的安全提示裝飾;⑤墜樓事件中原因多是公共空間外窗無防護措施或女兒墻過低;⑥門距小導致兩門之間過道行人易受傷,建筑出入口缺少無障礙設計或無障礙設計易造成人身傷害,如樓門出入口斜坡設計過抖,斜坡結束處離草叢或墻壁距離很近,若有輪椅人員經過此處極大容易發生碰撞造成傷害。在以上現狀中,部分安全設計被國家強制做出明確的規定,但監督部門在安全監督方面缺乏執行力度,這方面我國法律還存在空白,所以在建筑安全方面,相關設計人員要遵守職業道德、采用設計經驗來進行設計工作,防止發生人身傷害的事件。
在進行建筑設計及結構設計時,需將防人身傷害設計放在首位,并在結構設計基礎上進行安全設計,將防人身傷害設計融入建筑結構設計。建筑結構直接與建筑穩定性、建筑防震性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應重視建筑復數設施設計以及合理化改進,在此基礎之上將防人身傷害設計加入其中,由此可見,防人身傷害設計不能只追求高標準的安全而忽視建筑本身情況及基本的結構要求。建筑結構設計是防人身傷害的基礎,目前存在一些很難發現的浪費問題,例如高等商業建筑安全標準不適用于民用建筑設計。所以在實際建筑工作中,以實際出發來設計安全標準,通過實際操作來調整規范建筑安全設計的安全度。與國際標準相比,我國的安全度設計標準較低,尤其在防人身傷害設計上,更加需要結合我國建筑結構特點以及實用性來制定合理的安全標準原則,以此保證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特點。
依據現狀來講,火災、爆炸是導致建筑大面積損失和多人員生命財產受到損失的重大事件,所以在建筑設計中能有效體現防人身傷害設計效果的首先應看建筑物應變突發情況的控制和防護能力。一般主要來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①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必須保證建筑結構中有有效快速的人員疏散路線,能夠保證路線通暢性、有效性。近幾年,在一些不合理建筑中,出現因疏散通道不符合標準而導致人員疏散出現擁堵的事件,所以在實際設計中應注重疏散問題。在設計時需嚴格遵守設計規范,對房間與安全通道最大距離明確規定,明確規定房門與房間最遠點距離,在商業建筑中應合理估算潛在人員數量在配備相應的疏散通道,將安全準備更加細化來應對這種公共場合建筑類型,例如在商業廣場建筑設計中,防火墻的耐火極限應在規定的30min以上,通道隔墻的耐火極限在60min以上,以此保證人員安全;②設計建筑防火分區。制定相應建筑耐火等級和防火分區的一些工業及民用建筑,例如樓房最高允許層數、占地面積及耐火等級都需要明確的規定,防火等級較高的需要有建筑封閉樓梯門,且需要設計成雙向彈簧門,防火封墻如圖2所示。

圖2 防火封墻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將相關的拿權設計規范落實到設計的每一處,避免因為不合規范而埋下的安全隱患,若發生安全事故,受害人有權利提出賠償要求,建筑相關負責人對有責任承擔相應后果,但此方面國家法律法規仍然存在空白,所以應將涉及過程中防人身傷害的標準細則推向法制化建設,培養建筑師的責任意識,在設計之初將人身安全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將人身傷害降到最低。
在建筑設計中,除了安全疏散及建筑結構外還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建筑物的窗戶設計中,門窗的主要要求的是抵抗風雨和荷載的能力,若門窗結構失效失去圍護結構的性能,會直接產生嚴重的人身傷害。所以在實際實驗時,充分實驗風力作用在窗戶上各個方向的大小和受力,實驗風力作用下各個受力點發生的受力變化,因此,建筑師在進行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建筑表明承載的正壓和負壓的極端狀況。此外,建筑師還應該對窗框和玻璃進行考察,選備玻璃結構的過程中,應重視熱應力,減少因受到太陽輻射而產生的熱炸裂現象,若此時窗框無法對玻璃進行有效遮擋,會使玻璃表面產生熱量分布不均衡的情況,若此時使用的不是鋼化玻璃,很容易發生炸裂,所以設計時與廠商核對好產品的規格。在設計門窗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減少防風性和防雨性,在設計過程要關注導致這方面的原因,例如施工設計、加工控制和生產過程的水平較低會導致空氣滲入或滲出。同時明確開窗后能控實現自然風的空氣流動。在進行防水設計時,應降低水的破壞能力,減少室內家具的損壞,將窗戶滲水發生率降到最低。在進行整體建筑設計時,需要對建筑周圍水域、建筑高度、建筑目的等多方面信息進行確定,例如:考慮在極端天氣影響下是否可以保持正常服務。
如今,建筑人身傷害事件日益引起重視,追其原因,是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安全隱患問題頻出引起問題,借助各方媒體暴露于人們關注之下,所以建筑設計中的防人身傷害的重要性被國家高度重視。建筑行業必須加強建筑安全設計及結構設計的有效合理配合,國家必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準則,建筑人員必須提高行業素質以及專業經驗,從三方面齊下,有效合理保證建筑的安全性,增強人們對建筑安全問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