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耀程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干線公路是我國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組成內容。與高速公路等高等級公路相比,干線公路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強,在公路網系統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尤其對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國家戰略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干線公路網優化實現新突破。截至2020年,全省干線一級公路里程達到4000km以上,絕大多數高鐵站、機場、港口和省級產業集聚區實現以二級及以上公路連通。然而,河南省干線公路網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干線公路的服務質量總體不高,主要表現在:①路網規模不足,路網大而不優,在全國范圍內居于中下游水平;②公路等級不夠高,一級公路占比不足,路網結構不均衡,難以滿足道路使用者高質量的出行;③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不暢,市縣繞城公路規劃不足,過境貨運交通對城市交通干擾嚴重,由此造成的“污染穿城,污染占城”等問題比較突出;④干線公路存在斷頭路、瓶頸路、黃河橋數量不足等現象,嚴重制約路網整體效率的提升;⑤干線公路養護運營水平較低,服務區等功能設施匱乏,服務質量與沿海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基于以上提出的問題,如何持續提升河南省干線公路服務質量,改善出行者的出行條件,提升社會公眾對干線公路的滿意度是目前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顧客滿意度基本理論是顧客滿意度研究的基本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理論體系已經相當成熟,滿意度研究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近些年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也得以不斷拓展。廣大干線公路參與者,主要包括公路管理和運營者、公路建設者以及公路使用者(駕乘人員),他們對近年來河南省干線公路的發展和服務質量的提升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干線公路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制約了社會公眾滿意度的進一步提升。干線公路滿意度測評工作核心是模型構建,在滿意度測評模型構建過程中,必須要對影響干線公路服務質量滿意度的因素的組成情況有清楚的認識,以便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將社會公眾切實關注的滿意度影響因素具體化、指標化,對滿意度展開科學、合理的評價。
研究基于滿意度模型及相關理論,確定了河南省干線公路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共包含三級指標,觀測變量共24個,結構變量與觀測變量之間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干線公路社會公眾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及數學符號
為了使調查結果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社會公眾對河南省干線公路服務質量滿意度的真實情況,需在調查開展前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
(1)調查對象的選擇。此次調查包含了干線公路的大部分參與者,主要包含干線公路服務區、公路客運站、貨運集散中心的車輛駕乘人員,干線公路的建設、養護、運營人員、從事公路相關的科研人員。
(2)前期預調查。預調查共收集到202份有效問卷數據,借助SPSS軟件對對問卷質量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計算得出總體量表的α(克朗巴哈)系數值為0.967,各因子的累積解釋方差(KMO)系數均大于0.7,可認為初始問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均達到標準。
(3)調查樣本的選擇。此次滿意度測評調查采用結構方程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求解,根據簡單隨機抽樣的調查原理,結合實際工作量,確定本研究調查的樣本量為2003。
(1)模型檢驗。將正式調查得到的2003份有效數據錄入SPSS中,并以正確的格式導入AMOS軟件中即可對模型進行計算各潛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
檢驗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模型路徑顯著性檢驗符合指標標準要求,因此可以認定模型的輸出結果可以作為后續模型分析的依據。

表2 路徑系數的顯著性檢驗標準

表3 河南省干線公路模型路徑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結果
(2)影響因素分析。根據修正后模型的輸出結果,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求出各潛變量和觀測變量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其中在干線公路滿意度各潛變量中,基礎設施的影響因素為0.887,說明基礎設施是決定社會公眾對高速公路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3)滿意度指數量化分析。依據模型導出的標準化系數,結合調查數據的處理,最終得到了河南省干線公路各潛變量和觀測變量的滿意度指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干線公路滿意度指數計算結果
表4列出了干線公路評價領域各研究變量滿意度指數的計算結果,對干線公路滿意度包含的研究變量進行如下分析:
(1)“交通安全”滿意度指數為75.9,在各研究變量中,滿意度指數得分最低。在其觀察變量中,變量SF4“安全管理及養護”滿意度指數為3.88,滿意度指數最低,表明社會公眾對目前國省干線公路安全管理及養護方面的滿意程度較低。
(2)“基礎設施”滿意度指數為76.2,滿意度指數為“比較滿意”。在其對應的觀察變量中,變量FC2“路面狀況”滿意度指數為3.88,滿意度指數較低,表明社會公眾對目前干線公路路面狀況滿意程度較低。
本文通過構建河南省干線公路社會公眾滿意度測評模型,對目前干線公路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為未來河南省干線公路的發展提供借鑒,主要結論如下:
(1)河南省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得到社會公眾的基本認可,從調查問卷得出的統計結果看,基礎設施、交通安全、運輸服務等七個潛變量的滿意度指數均超過75分,得分較高的影響因素是智能信息水平(78.4)和運輸服務水平(78.1)。
(2)“交通安全”滿意度指數(75.9)和“基礎設施”滿意度指數(76.2)相對較低,在其觀測變量中,變量SF4“安全管理及養護”滿意度指數和變量FC2“路面狀況”的滿意度指數最低,表明社會公眾對目前國省干線公路安全管理及養護和公路路面狀況兩方面不夠滿意。
(3)隨著使用年限增長,干線公路各方面性能不斷下降,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干線公路交通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嚴重影響道路使用者的滿意度。公路主管部門需要進一步提高干線公路的管養水平,及時升級改造破損路段,提升通行舒適性,降低干線公路事故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對干線公路的滿意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