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益資
(廣東省建科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促進社會的廣泛發展,同時,隨著知識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在文化教育的建設上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圖書館作為傳授知識和文化的主要機構,在建設和使用方面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圖書館與每個學習者息息相關,如果只是作為讀者來理解和感知圖書館的建筑設計,那么理解的范圍是受限的;只有作為設計師看待問題時,才會有一個全面的概述,包括對圖書館整體布局的評估、圖書館的功能布局、空間組織等方面的設計,尋找更好的對策和設計思路,來了解如何改進圖書館建筑的設計。
大多數學校圖書館的設施設備都沒有升級,圖書館文獻的分類、編目和檢索仍然是運用一個簡單而傳統的手工過程。無論是圖書管理員還是讀者,都必須手動填寫資料。每一項任務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讀者的工作主要是基于“守株待兔”的被動模式,圖書館館員都在重復著借書還書的工作任務,讓他們感受到圖書館的工作單調、枯燥、乏味,沒有生命力,因此缺乏積極為讀者服務的熱情和意識,從而導致工作守規矩、缺乏活力,缺乏創新,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建筑選址要注重人文,即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舊的選址方法已經過時,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但是也不能完全采納歐式概念,要符合當地的地域性特征和場地的地理特性。
近年來,有不少圖書館建筑采用模塊化方法作為圖書館建筑設計的設計理念。這種類型的設計結構通常假設為單層高、單柱線和單荷載,這種方法在建筑設計行業中被廣泛使用,似乎成為規范和廣泛使用的圖書館建筑設計。這種設計方法的特點是空間利用靈活。但是,這種靈活性必須被部分空間和結構的浪費所取代,這限制對絕對靈活性的追求[1]。
一些圖書館建筑項目缺乏人性化治理,建筑設計沒有從根本上融入社會整體觀念,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在現代社會的治理中,圖書館的這種建筑設計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不能以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為讀者和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便利。
圖書館的模塊化結構具有較高的負載值和較高的成本。進深比較大,內部空間大,顯得單調乏味。采用全人工照明意味著通風能耗過高,建筑設計相對單調,缺乏個性化的設計思路是模塊化圖書館存在的問題之一。
一些圖書館缺乏一些現代設計概念,這些概念可以在建設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納入,并且仍然使用傳統的設計風格作為指導。因此,已建立的圖書館看起來相對較新,但在設計模式、內部結構和布局統一等方面難以滿足圖書館的實際需求,缺乏改革創新[2]。
建筑師需要根據圖書館實際情況,結合圖書館建筑設計的要求和因地制宜的要求來設計圖書館。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建筑物的外部環境,圖書館的設計都必須因地制宜,圖書館必須根據圖書館的需要而建。綜合考慮項目的具體要求、建設場地和建筑規模,科學制定,因地制宜。學校圖書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校文件和信息中心。它包含大量書籍,其中包括非常有價值的收藏。此外,圖書館還傳承了學習拼搏的精神。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信息,讓他們深入了解學校保持學習的責任。以下列兩座學校圖書館為例,均位于整個校園中軸線的中心,既是學習區中心又是整個區域焦點,圖書館與學校建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彰顯學校的特色,也突出圖書館的重要性,圖1為某學校圖書館區位圖。

圖1 某學校圖書館區位
在圖書館發展方面,圖書館的室內設計可分為日常活動和管理區、印刷信息資源收集區、數字信息資源存儲區和網絡化信息資源區。通過控制各個區域,對支撐網絡、樓層高度和負載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收集印刷信息服務區,荷載有更高的設計要求。對于社會活動領域,由于其活力、流動性和開放性,需要很強的獨立性,以便在不干擾其他功能區域的情況下促進自我發展。圖書館必須根據實際設計情況和圖書館需要,不斷設計支撐網絡、層高和荷載,形成與自身建筑形式和功能相對應的和諧融合。
人性化要求主要體現在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上。除了考慮圖書館在建筑設計、門廳、目錄室、收銀機、報刊圖書館、報刊閱覽室和兒童閱覽室等方面必須滿足的功能要求外,還基于人性化的設計。除了整體概念的設計,圖書館建筑的位置以及外部空間、照明、色調、室內通風、室內配件和廁所布局等人的各個方面也必須考慮在內。讓讀者產生和諧與安全的感覺,營造輕松愉悅的心情,隨時融入圖書館的文化氛圍,使建筑設計在創新中充滿人性化。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以人為本,不僅是文化,還有風格。在學校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中,必須注意建筑物必須滿足的功能要求、圖書館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建筑物的外部形狀和內部通風、圖書館,以及圖書館的照明和照明細節、建筑物的外部色調和顏色、走廊家具和電器的布置、走廊的景觀、包括廁所的位置,以及其他方面跟人性化都有關系。
在信息時代,建筑圖書館設計的需要主要體現在技術室對現代化圖書館設備的需要。因此,建筑設計師在規劃圖書館的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現代科學技術對于圖書館日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確保圖書館日常生活的舒適性。因此,必須充分考慮計算機管理系統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明智使用。設計者要求更先進的科技理念,為現代技術的發展和使用留有余地[3]。
雖然模塊化圖書館在國外做得很好,但并不意味著它們可以完全適應我國的國情。在不損害圖書館建筑的靈活性和圖書館應有的功能性之外,盡可能保證模塊化設計。為節省主體建設投資,需要在保證圖書館建筑形象上,更深入分析。在設計建筑結構時,仍然保持靈活標準化的原則,不僅在支柱網絡的建筑設計中需要標準化。對待其他單元模式,也可以采用模塊化標準化設計。對于柱網而言,項目中其他不適合單柱網的功能室,可以獨立于主柱網進行單獨設計。在荷載設計上,可以對書店、辦公室、營業場所等進行面積限制,這會避免設計值中的某些載荷過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設計主樓時,應盡量將各樓層的高度標準化,以便在實踐中靈活使用圖書館,并預留一定的空間。
在這個信息與時間并存的時代,在設計圖書館建筑時必須充分考慮現代技術的設計和規劃。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圖書館建筑設計理念中的強大作用,計算機控制設計系統、微電影服務設計系統、視聽建筑設計系統的合理性在圖書館的創作中必須充分考慮。圖書館的設計應考慮到高級設計技能和開發視角來考慮布局,在綜合布線中,應增加設計線路的數量,并應提出幾條不同功能的線路,以通達圖書館的不同部分。在信息化時代,實施對圖書館的整體管理。
毫無疑問,設計師在圖書館建筑設計中占主導作用,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驗收的全過程都需要館員參與籌備工作,其中許多高校圖書館的成功經驗證實了這一點。設計師與館員的密切合作是圖書館建筑設計的關鍵之一,館員要虛心向設計師學習建筑知識,建筑師要向館員學習圖書館管理、維護、圖書館動態發展與轉型的知識,為實現創建好圖書館的共同愿望,雙方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要做好圖書館的建筑設計,還必須深入研究圖書館。為了完全適應圖書館的特點和用途,設計可以擴展,但設計需要符合現實要求,以新概念為指導,仔細分析圖書館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審視社會進步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并將其反映在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中,同時通過自我評估對圖書館功能進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圖書館的本質和目標,制定最佳項目方案,打造形式與功能完美結合的圖書館。